摘要:目的:探討運動療法對治療體育院校學生早中期頸肩綜合征的療效。方法:選擇25例患有早中期頸肩綜合征的學生為實驗組,運用十點十分操、隔墻看戲、雙手托天等動作進行運動療法;另外25名患有早中期頸肩綜合征的學生為對照組,采用按摩手法進行治療。結果:實驗組臨床治愈21例(占84%),好轉4例(占16%)。結論:運動療法對治療體育院校學生頸肩綜合征具有明顯的作用。
關鍵詞:運動療法 體育院校學生 頸肩綜合征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2-0012-01
頸肩綜合征的主要癥狀為持續性或間斷性的頸連肩痛或肌肉僵硬不舒,伴上肢疼痛或麻木,上背部肌肉酸痛,頭部活動明顯受限,為中老年人常見病及多發病。對于體育院校的學生來說,由于生活方式的不合理,包括電腦的不正確使用、運動訓練不科學等,使處于青年階段的學生發病率也逐漸上升。對于頸肩綜合征,現代醫學基本沒有合適的治療方法,中藥內服和外用從療效上來說遠不如手法、針灸以及運動療法快捷。本文就運動療法對治療和預防體育院校學生早中期頸肩綜合征的療效進行實驗研究,為頸肩綜合征的防治提供參考方法。
1 材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患者50例,均是體育院校學生,其中男性33名,女性17名,年齡最小者18歲,最大者22歲。實驗組和對照組均25例患者。診斷標準:①慢性勞損,或感受風寒,或有外傷史,或有頸椎退行性病變,或長期低頭工作等,呈慢性發病;②頸項肩背疼痛、頸項僵硬不適,疼痛向前臂放射,頸項活動時疼痛加劇,多合并上肢酸脹疼痛,頭暈頭痛,發麻無力;③頸部活動受限,可分別在胸鎖乳突端(完骨穴后方)第七頸椎、第一胸椎棘突旁、斜方肌下方肩井穴處、肩胛骨內緣等部位出現壓痛點[1-3]。臨床檢查排除脊柱不穩定病變(脊柱結核、骨折、類風濕性關節炎),急性組織損傷,精神病,惡性疾病。
1.2 治療方法。
1.2.1 實驗組。
1.2.1.1 十點十分操:要求身體先挺直站立,收下頜,挺胸收腹,兩腿直立,兩腳尖朝前,雙手側平舉,像在鐘表中時針、分針的9點15分的位置,然后雙手再舉到10點10分處。要點是全身挺拔,雙手似鳥飛上下運動,每天做100次至200次。
1.2.1.2 隔墻看戲:首先抬起下巴頦,使勁向上抬,感覺隔墻向遠看,每天堅持10-20分鐘。
1.2.1.3 雙手托天:雙腳分開與肩同寬,腳與膝關節朝前,微微屈腿,(力量比較好的、年輕的人,下蹲的幅度可以略大些,甚至可以做到大腿與地面平行的馬步姿勢),上身保持直立。雙手掌心向上提到胸前,然后翻手,手心向上猶如托重物一般舉過頭頂,如雙手托天。手臂盡量向后,雙肘自然彎曲,肘關節與耳在同一水平。每次大概2分鐘,每天三次。
1.2.2 對照組。
①按壓:左手按壓右肩頸項部疼痛點10*2次,按、松為一次。②揉捏:左手揉捏右肩頸項部疼痛點10*2次,捏、松為一次。③按壓提肩:左手4指并攏,指肚按壓右肩頸項部或肩部的疼痛點,右臂放松配合作上下提肩10*2次,提放為一次。④按壓繞肩:左手4指并攏,指肚按壓右肩頸項部或肩部的疼痛點,右臂放松屈肘配合作前、后繞肩各10*2次。一圈為一次。⑤按壓擺臂:左手4指并攏,指肚按壓右肩頸項部或肩部的疼痛點,右臂屈肘配合作前、后擺臂10*2次,開始還原為一次。
1.3 效果評價。
痊愈:頸、肩胛及后背部疼痛等癥狀消失,頸部活動自如。好轉:頸肩胛及后背部疼痛消失,可有肩背酸重感,或頸部轉到近極限時頸背部有輕微疼痛,頸部活動不受限。無效:頸、肩、胛及后背部疼痛,頸部活動受限等癥狀無明顯改善[2]。
1.4 統計方法。
統計數據以(X±S)表示,組間采用t檢驗,數據用SPSS1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療效見表2,由表2可見,4周療程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組間沒有差異性(P>0.05);經8周治療后,兩組間在治愈率上有顯著性差異(P<0.05)。
3 討論
頸肩綜合征主要是以頸胸椎骨質增生,關節失穩,頸椎生理曲度變直,周圍肌肉韌帶勞損,椎間孔變小,周圍軟組織充血水腫,產生無菌性炎癥,引起頸肩部肌肉痙攣,肌群失去平衡,出現頸肩酸痛,活動功能障礙,甚則一側或雙側上肢麻木,伴見頭暈、耳鳴,在頸項部及肩背部可有結節或條索狀壓痛點的一組癥候群。患者大多數接受保守療法。
頸肩綜合征的治療比較困難,按摩、運動療法是重要的治療方法。按摩對肩部勞損引起的肌肉痙攣和組織粘連行之有效,能有效減輕或消除腰痛,其他理療方法也有一定療效。運動療法相當重要,本文通過研究可見,運動療法作為一種主動運動,通過肌肉的收縮使血液循環加速,大量血液流向肌肉,血液在全身重新分布,既有助于稀釋致痛物質濃度,又能帶走致痛物質加速代謝產物排泄,促進局部腫脹吸收,減輕炎癥。
體育院校的學生因為每周都要承受較大負荷的頸肩部運動(特別是羽毛球等球類運動),因而在運動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提高肌肉的力量和協調性;糾正技術動作上的缺點和錯誤;在運動時要集中注意力,對將要進行的運動和承擔的負荷要做好思想準備;要注意提高肌肉力量的訓練,增強肌肉韌帶的伸展性;合理安排運動量,避免在疲勞情況下練習高難動作,不做力所不及的負重。夏日炎炎,酷暑難熬,有些人愛沖涼水澡,肩膀常受寒冷的刺激,特別是夏天訓練后大汗淋漓直接沖冷水;再如晚間睡覺不注意,肩膀裸露在外,加上電扇、空調冷氣較長時間吹拂肩部,都是夏季誘發頸肩綜合征的誘因。因此應特別注意避免風寒。另外在生活中,注意電腦的正確使用。由于長期低頭過度使用電腦,使頸椎長時間處于屈曲位或某些特定體位,不僅使頸椎間盤內的壓力增高,而且也使頸部肌肉長期處于非協調受力狀態,頸后部肌肉和韌帶易受牽拉勞損,椎體前緣相互磨損、增生,再加上扭轉、側屈過度,更進一步導致損傷,易于發生頸肩綜合征。
參考文獻
[1] 粟漩,巫祖強.電針肩井穴為主治療頸肩綜合征84 例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2001,21(12):713- 714
[2] 馮建國.針灸為主治療頸肩綜合征[J].中國針灸,1996,16(1):23
[3] 南鄧崐.康復醫學(第二版)[M].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92- 123,209-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