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2-0006-02
腦癱即小兒腦性癱瘓的簡稱,又稱腦性麻痹(cerebral palsy,CP),是以中樞性運動功能障礙為主的致殘性疾病。Rosenhaum P等人2007年在《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erebral Palsy》一書中,提出了腦癱的最新定義:腦性癱瘓是由于發育中胎兒或嬰兒腦的非進行性損傷所致持續性運動和姿勢發育異常、活動受限的一組綜合征。腦癱常并發感覺、知覺、認知、交流、行為紊亂、癲癇、繼發性肌與骨骼問題[1]。
1 祖國醫學對腦癱的認識
祖國傳統醫學沒有腦癱的病名,但歷代對相當于本病的“五遲”、“五軟”、“五硬”“痿證”等有關描述記載卻不少。早在《諸病源候論?小兒雜病諸候》中,便有“齒不候”,“數歲不能行候”,“頭發不生候”,“四五歲不能語候”的記載。《小兒藥證直訣?行遲齒遲》中也有“長大不行,行則腳細,齒久不生,生則不固”,以及“久不生,生則不黑”,行遲、齒遲、發遲等證候,并未明確提出“五遲”。直至《宗金鑒?幼科心法》方將古代分述的各類遲證,歸納在一起,并冠以“五遲”名稱至宋代以后《嬰童百問?五軟》又提出五軟名稱,如云:“五軟者,頭軟、項軟、手軟、腳軟、肌肉軟是也”。在《古今醫統?五軟五硬》中又提到了五硬,“五硬證,頭硬不能俯視,氣奎胸隔,手足心冷如冰而硬,名日五硬。”而痿證確切的說應該屬于五遲、五軟的繼發病癥。即腦癱患兒因長期的異常姿勢,異常運動而至的肌肉廢痿不用。
祖國醫學認為腦癱的病因不外乎先后天因素兩方面:先天因素:父母精血不足、孕母患病、胎氣受損等可導致患兒精髓不足、筋骨弱而發病。如《幼幼集成?胎病論》載:“胎怯者,……非育于父母之暮年,即生產多之孕婦”。《活幼心書?明本論?五軟》日:“或父好色貪酒,氣體虛弱,或事已邁,而后見子”。《活幼心書?明本論?五軟》云:“有因母血海久冷,用藥補而孕者,……愛自降生之后,精髓不充,筋骨瘓弱,肌肉虛瘦,神色昏慢,才為淫所侵,便致頭項手足身軟,是名五軟”。后天因素:幼兒護養失宜,飲食不調,外感六淫,內生痰飲、癖血等,加之后脾胃虛弱,氣血生化不足,為邪氣所犯而發病。腦癱發生的病因多端,這些因素皆可使臟腑、經絡功能失調,氣血運行不暢,而產生全身或局部的癱瘓癥狀。
2 對陰陽的認識
《莊子?天下》中說“易以道陰陽”。陰陽五行是易學的基礎,也是中醫學的基礎。中醫強調人體整體性,然后將整體分為對立統一的兩個屬性——陰陽。中醫理論認為:人體生病是由于人體的陰陽失衡,治病的根本是幫助病人調節陰陽使其達到陰陽平衡的過程,疾病的發生從根本上講是陰陽的相對平衡遭到破壞,出現偏盛偏衰的結果。《素問?至真要大論》云:“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補偏救弊,恢復陰陽相對平衡,促使陰平陽秘,實乃治愈疾病的關鍵。如果一個人陰陽平衡了,身體自然會健康。
中醫里表里、寒熱、虛實都是疾病過程中所表現的一組組既對立而又統一的正反現象——陰陽。從每組正反兩方面對立的意義來說,表證、熱證、實證可歸屬于陽證范疇;里證、寒證、虛證可歸屬于陰證的范疇。因此,陰陽八綱中總綱,一切病證都可以歸之為陰證或陽證的大原則中。治療上根據陰陽理論確定治療原則:陰陽偏盛的治療原則;陰陽偏盛形成的是實證,總的治療原則是“實則瀉之”,即“損其有余”。其中陽偏盛而導致的實熱證,則用“熱者寒之”的治療之法,陰偏盛而導致的寒實證,則用寒者熱之的治療方法。陰陽偏衰的治療原則:陰陽偏衰者出現的是虛證,總的治療原則是“虛則補之”,即“補其不足”。分而言之,陰偏衰產生的是“陰虛則熱”的虛熱證,治療當滋陰制陽,《內經》稱之為“陽病治陰”。陽偏衰產生的是“陽虛則寒”的虛寒證,治療當扶陽益陰,《內經》稱之為“陰病治陽”。陰陽互損的治療原則:陰陽互損導致陰陽兩虛應采用陰陽雙補的治療原則。對陽損及陰導致的以陽虛為主的陰陽兩虛證,當補陽為主,兼以補陰,又稱補陽配陰;對陰損及陽導致的以陰虛為主的陰陽兩虛證,當補陰為主,兼以補陽,又稱補陰配陽。
因此小兒腦癱從臨床表現來看,四肢主要以肢體強直,肌張力增高,肢體活動不靈表現相對較多,四肢軟弱無力,肌張力減弱則相對較少。按陰陽屬性來劃分,肌張力增高屬于陽,肌張力減弱則屬于陰,肌張力不高不低則屬常人,則陰陽平衡。按中醫對疾病的認識來劃分,小兒腦癱屬于“五遲、五軟”“五硬”“胎弱”“胎怯”“萎證”等范疇,五遲、五軟、萎證、胎弱、胎怯則屬于陰,五硬則屬于陽的范疇。
3 小兒的生長發育特點
小兒是成人的幼年時期,其不同于成人之處,是未成熟的機體不停地向成熟方面發展,經生長發育達到陰足陽充的成人標準。因此小兒時期的生理、病理與成人相比,均有明顯的差別。年齡越小差別越大。這些差別就形成了小兒生理、病理方面的特點。
3.1 生理特點。
3.1.1 臟腑嬌嫩,形氣未充:是對小兒臟腑器官及體格發育未成熟,功能未完善的概括。小兒生理與成人生理相比,是處于臟腑未壯,精氣未充,氣血未足,經脈未盛,筋骨未堅,腠理未固,神氣怯弱的狀態。
3.1.2 生機蓬勃,發育迅速: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屬稚陰稚陽之體,必然要向壯大、完善、成熟方面發展。小兒發育的速度猶如草木的萌生一樣,年齡越小生機越旺盛,生長發育的速度越快。如小兒的語言、動作、智力、牙齒、體重、身長的發育,從無到有.從弱到壯,從小到大,從少到多都是遵循這一自然規律發展的。這種生機蓬勃發育迅速的現象.稱為“純陽”,迅速發育的兒體,稱為“純陽之體”。
3.2 病理特點。
發病容易,變化迅速,小兒臟腑嬌嫩,神氣怯弱,腠理不固,因此抗病能力較成人低弱,而且寒暖不能自調,乳食不知自節,生活不能自理,對意外事故不知躲避,一旦養護失宜,內、外因素相合易于罹患疾病,年齡越小患病率越高。
患病后,由于氣血未充經脈未盛,表現藩籬疏薄,屏障力量不足,病勢由表入里,傳變較快。小兒臟腑未壯精氣未足,正邪相搏往往邪氣易盛精氣易奪,稚陰易傷,稚陽易損,疾病虛、實、寒、熱的轉化較成人為快。
4 治療思路
根據小兒生長發育的特點和小兒腦癱這一疾病發生發展的特點,能夠運用的調整陰陽的方法大體歸納如下:
4.1 腧穴作用的相對特異性。
腧穴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有其相對特異性,即是偏補、偏瀉的屬性。如命門、氣海、關元、膏肓等穴都能鼓舞人體正氣,促使功能旺盛,具有強壯作用,有偏補的作用。人中、委中、十二井、十宣等都能疏泄病邪,抑制人體功能亢進,有偏瀉的作用。利用相對特異性來達到平衡陰陽的作用。
4.2 經絡的循行規律屬性。
經絡的循行分為陰經和陽經,陰經分布于人體的內側、腹側,陽經分布于人體的外側、背側,通過針刺陰經陽經的相應穴位或和按摩相應的經絡或穴位來達到平衡陰陽的作用。
4.3 針刺、推拿補瀉手法的作用。
在不同的病理狀態下,針刺、推拿可以產生不同的補瀉作用。當機體處于虛憊而成虛證時,針刺、推拿可以起到扶正補虛的作用;若機體處于虛脫癥狀時,針刺、推拿還可以起到回陽固脫的作用;當機體處于邪盛狀態而呈實熱、邪閉的實證時,針刺可以起到清熱啟閉、祛邪瀉實的作用。
4.4 灸法的作用。
腦癱患兒,由于肢體功能活動障礙,經絡得不到氣血的充分濡養,常伴有肢體冰冷癥狀,運用灸法起到溫經散寒、扶陽固脫、消瘀散結、疏通經絡的作用。根據患兒乖巧、聽話與否,酌情選用。
4.5 揑脊療法。
腦癱患兒常有不會翻身、抬頭、獨坐、角弓反張姿勢和消化不良等癥狀,主要則之于陰陽失調。揑脊療法在兒科運用廣泛,五臟六腑的背腧穴在背部兩側膀胱經第一側線上,督脈入絡腦,具有調節陰陽,調節臟腑,健脾和胃,疏通經絡,行氣活血,增強抵抗力,強身健體的作用。
5 體會
患兒年幼生長發育迅速,神經系統不完善,神經康復較快,所以,小兒腦性癱瘓的治療,年齡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年齡越小,治療效果越好。總之早診斷,早治療,綜合治療,規律治療,堅持治療,是治療本病的基本原則。通過臨床長期觀察小兒腦性癱瘓癥狀多樣,功能障礙范圍較大,從陰陽論治能夠從點,線,面更大范圍的兼顧主證和次證,應對變證,對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更加有利。在平衡陰陽思路的指導下,在臨床通過上述幾種方法的綜合運用,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在改善患兒智力、聽力、視力、語言、粗大運動能力、精細運動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平衡陰陽法主要是運用針刺,灸法及按摩來達到陰陽的平衡,本方法簡單、經濟,無毒副作用,醫院治療與家庭治療相結合,患兒及家長容易接受。并能進行雙向調節,即是能夠將肌張力高的降低,肌張力低的提高肌張力,達到肌張力適中,恢復正常,達到陰陽平衡。腦癱康復治療的目的是減輕致殘因素造成的后果,盡最大努力改善功能,提高運動能力、語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爭取達到能接受教育(正常教育或特殊教育) 和生活自理,減輕家庭和社會負擔,提高患兒的生活質量。
小兒腦癱不是一過性疾病,而是永久存在的中樞性運動功能障礙,有可能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在臨床上很多患兒家長起初都不能接受“腦癱“這一診斷的現實,故在患兒及家長的心理調節方面,也會出現各種問題,而個性情緒狀態與疾病的發生、發展、預后都存在密切關系,同時,也加重了家長的心理負擔,容易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反應,這就嚴重影響疾病的康復,因此,腦癱的康復應是全身心性和綜合性的,全方位功能訓練、家長的參與、院內康復與院外(家庭、社區)綜合長期訓練治療,精神力量的支持至關重要。腦癱患兒伴有內向、情緒不穩定的個性傾向,心理上存在比較明顯的焦慮、抑郁、恐懼、軀體化等多方面癥狀;腦癱患兒家長也具有同樣的癥狀。腦癱患兒及其家長在發生疾病后出現的這些明顯的心理反應,對疾病的轉歸極為不利,所以在治療患兒疾病的過程中,必須重視患兒及其家屬的心理調節。腦性癱瘓不等于弱智,事實上有些腦癱患兒智力正常。因此我們要引發患兒的主動性,對患兒在治療中取得的點滴進步,要予鼓勵,提高自信心,爭取做到智殘心靈不殘,正確引導。
參考文獻
[1] 李曉捷.實用小兒腦性癱瘓康復治療技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