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瘡是局部組織長時間受壓,引起神經營養紊亂及血液循環障礙,局部持續缺氧、缺血、營養不良而致的軟組織潰爛和壞死。不僅發生于臥床病人,許多也發生于坐位。也稱壓迫性潰瘍。壓瘡問題廣泛發生各級醫療系統中,一直是護理工作中較為辣手的問題。壓瘡最易發生在骨骼的凸出部位的皮膚,如骶尾部、髖部、枕部、肩胛部、肘部、足跟等處。但只要認真、仔細地做好長期臥床病人的護理,壓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國內外已將壓瘡的發生率作為評價護理質量的指標之一。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選自從2011年3月到2012年3月間我科的12例病人,男7例,女5例,最大年齡89歲,最小18歲,發生部位為骶尾部、后枕部、足跟部、肩胛部,2例深達骶骨,壞死組織侵入肌肉層,創面感染嚴重,分泌物多,創面有膿苔覆蓋。最大面積10cm×8cm,最小0.5cm×1cm,入院病程最短10天,最長60天。
1.2 積極的預防。護士在工作中應作到“七勤”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換洗、勤整理、勤交代、勤檢查。“二保持”保持床褥平整、干燥,保持皮膚清潔、干燥。“一避免”即避免拖、拉、推、擦動作。
1.2.1 避免局部組織受壓。病人應定時翻身,并使用軟枕、海綿墊、氣墊床等輔助工具將骨突起部分墊高。以減輕局部壓力,防止壓傷部位軟組織再損傷及壓迫瘡面致缺血、缺氧加重影響愈合。而胸椎、頸椎的患者在圍術期尤其是在術后要盡量減少翻身次數,這就為壓瘡護理造成了矛盾。因此建議使用水墊,墊在身下有涼爽的感覺,可以降低局部的代謝,預防壓瘡效果好。已發生Ⅰ—Ⅱ期壓瘡時,水墊的低溫可使毛細血管收縮,減輕局部充血滲出,避免水泡形成,同時能抑制炎性反應,控制壓瘡早期炎癥的擴散另外,水有波動性,還可以對受壓部位起按摩作用。
1.2.2 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床鋪應保持平整、清潔、避免皮膚摩擦。為病人翻身,更換床單、衣服時,須將病人抬離床面切忌拖、拉、推。根據具體情況,在病人身體一些部位涂敷爽身粉,使皮膚保持干燥、光滑,以減少摩擦。
1.2.3 避免局部刺激。保持病人皮膚和床鋪清潔、干燥是預防壓瘡的重要措施。對大小便失禁、出汗、傷口分泌物多的病人,注意保持皮膚的清潔和干燥。如二便失禁,遵醫囑保留尿管。
1.2.4 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經常用熱水給病人擦澡、擦背或全范圍關節運動。對病人局部受壓部位,應定期用50%酒精按摩。
1.2.5 改善患者全身營養狀況。營養障礙是壓瘡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計算每日正常需要量及消耗量[1],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以滿足基本熱能的基礎上加入優質蛋白、高維生素、少量脂質飲食。對不能自行進食者采取放置胃腸管,鼻飼高營養飲食,以增強免疫力和組織修復能力;同時靜脈輸入靜脈營養液,改善患者全身營養狀況,提高機體免疫力改善病人全身營養狀態。
1.2.6 健康教育。向病人及家屬介紹壓瘡發生、發展及治療護理的一般知識,指導學會預防壓瘡的方法,使病人及家屬獲得預防壓瘡的知識和技能,積極配合治療并參與護理活動。
2 壓瘡的分期和治療方法
2.1 瘀血紅潤期。此期為壓瘡初期,局部皮膚受壓或潮濕刺激后出現紅、腫、熱、痛或麻木,短時間內不見消退[2]。此期皮膚的完整性未破壞,為可逆性改變,此期應加強護理措施,使之不再繼續發展,除去致病原因,防止繼續受壓。增加翻身次數,保持床鋪平整、干燥、無碎屑,避免磨擦、潮濕和排泄物對皮膚的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強營養的攝取以增強機體的抵抗力。
2.2 炎性浸潤期。紅腫部位繼續受壓,血液循環仍得不到改善,靜脈回流受阻,局部靜脈瘀血。受壓部位呈紫紅色,皮下產生硬結,皮膚因水腫而變薄,可出現水泡,此時極易破潰。破潰后可顯露出潮濕紅潤的瘡面。此期如不采取積極措施,壓瘡則繼續發展。有水泡時,未破的小水泡要減少磨擦,防止破裂感染,使其自行吸收。大水泡可在無菌操作下用注射器抽出泡內滲液,不必剪去表皮,涂適當消毒劑。
2.3 淺度潰瘍期。表皮水泡逐漸擴大,破潰,真皮層瘡面有黃色滲出液,感染后表面有膿液覆蓋,致使淺層組織壞死,形成潰瘍。新鮮創面未感染者可適當應用抗生素藥液清洗或珍珠八寶、錫類散、膠原等每日數次,如有分泌物應送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測定,適當應用抗感染藥物,保持創面清潔防止繼續受壓。
2.4 壞死潰瘍期。壞死潰瘍期為壓瘡嚴重期。壞死組織侵入真皮下層和肌肉層,嚴重者細菌入血易引起敗血癥,造成全身感染。此期應清潔瘡面,去除壞死組織,保持引流通暢,促進愈合。徹底清洗瘡面,剪除壞死組織及異物,用鑷子刮拭瘡面,見瘡面紅潤右鮮血滲出,再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瘡面[3]。瘡面處理后,再將康復新液浸于無菌紗布上,外敷創面,無菌敷料包扎。感染的瘡面應定期采集分泌物作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每周一次,按檢查結果選用藥物。
3 基礎護理
3.1 心理護理。心理因素對傷口愈合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傷口是局部的,影響是身心整體的。我們醫護人員要加強與病人的溝通,時刻了解病人的思想動態,對他們表現的焦慮、消極情緒予以理解和關心[4]。患者長期臥床,癡呆失語,認識力、定向力、計算力喪失,生活質量全依賴于家屬、保姆的看護。家屬、保姆缺乏系統相關知識培訓,護理不當是導致患者壓瘡發生的主要原因。患者大面積壓瘡形成后產生的嚴重感染、腐臭,致使家屬喪失信心,產生負面情緒。我們應針對病人的具體情況,適時給予恰當的心理疏導,穩定患者的情緒,幫助他們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3.2 皮膚護理。基本要求是保持皮膚的清潔干燥。每日行口腔護理、尿道口護理,早晚溫水擦浴2次,及時清除汗液、分泌物、排泄物等。
3.3 環境護理。為避免感染及防止交叉感染,將患者安排在單人病房,病房應減少人員流動、減少探視。病室桌面、地面用消毒液每日消毒1次,開窗通風每日2次,每次30min,房間紫外線消毒每日1次,每次1h。床單、被褥、病服每日更換。同時有計劃地對患者家屬及保姆進行預防壓瘡再發生相關知識、技巧的指導。
參考文獻
[1] 林京.護士隨身手冊.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148
[2] 崔焱.護理學基礎.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58
[3] 李偉.壓瘡護理新進展.護士進修雜志,2002,17(1):20
[4] 邱佩琴.預防長期臥床患者發生壓瘡的護理.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5;8(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