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舊性肛裂在臨床上的主要表現有肛裂反復地發作,其裂口通常比較深,而且還伴有哨兵痔、肛乳頭肥大、肛竇炎、皮下瘺以及櫛膜帶肥厚等之類的并發癥。[1]目前仍以手術治療為主。為了進一步探討臨床應用改良內括約肌側切術來治療陳舊性肛裂的效果,本文以我院2011年1月份至2011年12月份收治的50例確診為陳舊性肛裂病患為研究對象,給予全部病患行改良內括約肌側切術,臨床療效令人滿意,現做如下報道:
1 臨床資料
我院2011年1月份至2011年12月份收治的已確診為陳舊性肛裂的50例病患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齡均是在14~5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4.2歲,病程最短為3個月,最長為2年,平均病程為9.8個月。其中Ⅰ期肛裂的患者占34例,Ⅱ期肛裂的患者占16例。裂口位置:前中位裂口24例,后中位裂口26例。
2 臨床方法
2.1 手術方法。給予全部患者取右側臥位,給予肛周和肛管進行常規消毒,應用肛周兩點做浸潤麻醉,在截石位取9點,和肛緣的距離控制在0.8~1cm之內,做弧形的切口,長度控制在0.5cm~1cm,用刀片切開病患的皮下組織以及皮膚,用左手食指伸進病患肛內,而右手拿蚊式鉗由切口進去。順著肛管皮下進入內括約肌的皮下,經左手食指的有效引導之下,鈍性輕柔地分離出內括約肌下端外側壁及內側壁,以鼠齒鉗通過切口進入把內括約肌的下緣托到切口位置,通常銀白色的即為目標物。在直視之下,以血管鉗前夾將內括約肌切斷。以左手食指觸摸患處肛管的側方有無缺口,對于肛管狹窄的病患給予擴肛,確保可以容納3指,切口暫時不縫合,而裂口也不需做特別的處理。對于合并潛行瘺管、哨兵痔以及肛乳頭肥大的患者給予一并切除。在完成手術后,應用碘伏紗條放置患處,外用紗布敷料外敷,進行加壓包扎和固定[2]。囑咐病患在術后合理飲食,一確保大便通暢,并給予病患使用適當的抗生素,在便后應用聚維酮碘溶液進行坐浴,每隔1日就要仔細觀察創口,直到窗口愈合。
2.2 療效評定標準。全部患者的療效評定全部是按照1992年全國衛生部的肛腸會議上所擬定的相關診療標準。具體為:①痊愈:病患的全部癥狀和全部體征消失,創口全部愈合。②顯效:病患的全部癥狀基本消失,全部體征基本改善,病患創口尚未完全愈合。③有效:病患的全部癥狀有所緩解,相關體征有一定改善,創口沒有愈合。④無效:病患的全部癥狀以及全部體征沒有顯著改善或者是盡管有一定改善,可是創口未愈合。
2.3 統計學處理方法。本研究所得的全部數據資料全部是應用SPSS 15.0這個統計軟件來展開統計和分析。而計數的數據資料是采用X2進行檢驗[3]。
3 結果
在本組研究中,全部患者經過采用改良內括約肌側切術治療之后,有44例一次性治愈,治愈率為88%,顯效4例,顯效率為8%,2例有效,有效率為4%,0例無效,無效率為0%,總的有效率為100%。全部病患切口和肛裂位置的愈合時間都是在7~14d,平均的愈合時間為9.6d。經過術后的半年隨診半年,沒有見任何1例復發和1例出現大便失禁、排氣失禁和肛腺外溢。
4 討論
肛裂反復發作是陳舊性肛裂在臨床上最主要的一種表現,一般裂口相對較深,而且還伴有哨兵痔、肛乳頭肥大、肛竇炎、皮下瘺以及櫛膜帶肥厚等之類的并發癥。為了減少相關并發癥出現,臨床上對該病的治療多是以手術為主,手術原理主要是通過切斷肛門內的括約肌的下緣,讓其保持松弛的狀態,進而使局部血供得以改善,從而實現治愈肛裂的治療目的。[4]
目前,臨床上治療陳舊性肛裂的手術方法很多,其中內括約肌切斷是用于治療陳舊性肛裂的一種最常用的術式之一,也是當前的首選術式。內括約肌切斷手術的臨床治愈率相對高,一般在90%~100%之間,復發率相對低,一般在1%~3%之間,不過術后也有可能會發生永久性的大便失禁。本研究是應用改良內括約肌側切術來治療50例陳舊性肛裂,主要是在直視之下以肛管狹窄的程度以及個體差異為根據切斷病患的內括約肌,大大降低了病患肛門發生失禁的概率。
要提高括約肌切割術的臨床成功率,筆者認為,應該要做到如下幾點,首先是要尤其注意肛周和肛管的消毒工作,以確保整個手術在無菌情況下展開。其次,必須要確保肛門拉開,并且處于緊張的狀態下再行切割,這樣才能把握切割深度。入刀位置也要掌握好,要掌握好切開病患括約肌的規范比例,這是手術成功的關鍵。第三,在插入刀片的時候,要確保放平刀片,不可刺破直腸,應使刀片盡可能避開痔區以及肛隱窩。
總而言之,本研究的全部患者經過應用內括約肌切斷術治療陳舊性肛裂,臨床療效令人滿意,值得進一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王生.縱切橫縫皮瓣轉移術治療后位陳舊性肛裂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19)
[2] 賈林,賀曉霞.內括約肌潛行切斷術治療慢性肛裂197例臨床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34)
[3] 林土良,邱云.開放式內括約肌側切治療慢性肛裂78例臨床體會[J].浙江創傷外科,2010(06)
[4] 王真權,王世霞.側位與原位切斷內括約肌治療陳舊性肛裂術后肛門功能評估研究[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