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至今,歷代醫家在新生兒的護理和哺育方面都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從醫學角度來說,自孩子出生到28天為新生兒期,這個時期的孩子猶如剛萌芽的嫩草,非常嬌嫩,其腸胃消化功能還處于發育和完善期,抗病能力較弱,不能完全適應外界環境。所以,新生兒期需要家長精心地護養,稍有疏忽,就容易出現胃腸功能紊亂,其抵抗力就會下降,胃酸分泌就會減少,所吸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加之外界病菌侵入,且變化迅速,很容易對其成長造成不良后果。
1 如何判斷新生兒腸胃消化不良
胃腸道是消化不良病癥產生的主要載體,二者之間的關系極其密切,新生兒是否有腸胃消化不良,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判斷:首先,從大便次數來判斷,這是一種最為簡單和直接的診斷方法。一般來說,新生兒每天一到兩次大便為正常狀態,胃腸道消化不良時排便次數就會增加,少則一天四到六次,多則達到十次以上。其次,從排便的性狀進行判斷。我們知道,剛生下來的孩子,即使不吃任何東西也會有大便排出,這就是胎便,呈黑絕色,一般會持續兩到三天。隨著孩子開始吸食乳品,排便顏色逐漸呈黃色條狀,且沒有臭味。如果排便出現泡沫樣、豆腐花、稀水樣、洗肉水樣或灰白色、暗紅色、帶有黏液的鮮血狀等異常狀態,同時位有臭味和腥味等異味的大便,則表明新生兒出現了腸胃消化不良的病癥。最后,結合其他癥狀來判斷。新生兒胃腸道消化不良,不但表現在大便異常上,同時還伴有發燒、嘔吐、不能安靜入睡、愛哭鬧、易煩躁等現象,這些都是新生兒發生消化不良的病癥表現。
2 新生兒腸胃消化不良的病理誘因
通常,新生兒腸胃消化不良產生的腹泄可分為生理性腹泄和功能性腹泄。其中,生理性腹泄指的是新生兒由于過量吸食或饑渴性吸食引起的排便異常,這種狀態下大便次數也可高達到六到七次,色澤呈現黃綠色,軟膏狀,沒有臭味,有的還伴有小奶瓣和黏液。但這類糞便通過鏡下檢查,是沒有紅細胞、白細胞的,偶爾有可見性脂肪球。診斷新生兒是否為生理性腹泄一個最重的指標,就是看孩子體重是否受一影響,換句話說,就是新生兒雖然發生腹泄,但并沒有耽誤長體重,而且沒有其他不良癥狀,如嘔吐或發燒,且食欲尚好,睡眠也不受影響。這種生理性消化腹泄不必采取臨床治療措施,家長在護理時也不要急于改變喂養方式,隨著孩子的成長,其腸胃消化功能越來越強,這種腹瀉自然痊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產生則是由多種原因引發的,第一,乳品喂養過量。母乳是新生兒最好的食品,很多母親在月子期間大量飲食一些脂肪含量比較高的食品,認為有助于分秘乳汁,為孩子提供足夠的營養。其實恰恰相反,這樣會導致分秘的乳汁脂肪含量超出了新生兒腸胃消化能力范圍,也是新生兒排便脂肪球超標的根源所在,新生兒在不能攝取營養的情況下,過量的乳品供給使其沒有能力消化,就會產生排便異常或其他不良癥狀。第二,配方奶粉選擇不正確。現在的配方奶粉營養成份非常多樣,為新生兒成長和發育提供了豐富的營養,但是有的配方奶粉,比如含有乳清蛋白或加強鐵質等,這些成分并不是新生兒期所必需補充的營養。如果選擇這類配方奶粉,很容易引發新生兒腸胃病消化功能紊亂。第三則是病菌或病毒入侵造成的腸道感染。這是新生兒腸胃消化不良最為常見的誘因,多是因為不注意衛生或不當的飲食結構造成的病變。比如,豆花類大便是由霉菌入侵腸道,稀水樣的糞便是由于偏食過理淀粉和糖類引起的食物中素和腸炎所致,過理的蛋白質食物可中和胃酸,導致胃液濃度降低,不能充分消化吸收,加之腸內細菌的分解代謝產生腸道感染,等等。
3 新生兒腸胃消化不良的治療對策
新生兒主要依靠自己的消化系統和泌尿系統進行營養攝取和排泄代謝物。所以在對新生兒進行護養,需要家長時刻謹慎細心,注意清潔、衛生以及保暖,不要過量供給奶水,最好喂奶之間喂一次白開水,這樣可以有效地預防新生兒腸胃病消化不良病癥。進入臨床診斷之后,就要及時配合病理治療措施,使新生兒盡快恢復健康。具體治療辦法有:首先,根據臨床表現及時給予止吐、緩解腸胃痙攣、補水等靜脈補液,嚴重吐泄或脫水者則要禁食12小時左右,然后少理補給糖水、奶水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狀態,以增加新生兒體能和抗病能力。其次,選擇具有抗酸和抗分泌藥物幫助消化和收斂,比如胃蛋白酶、乳酶生、復方鋁酸鉍、多酶片、質子泵抑制劑等,這是治療消化不良癥狀最常見的方式,具有抗酸和抗分泌作用,對緩解腸胃反酸、燒心等癥狀具有顯著效果。最后,配用促動力藥物。新生兒常見的促動力藥物有甲氧氯普胺(胃復安)、紅霉素、西沙必利、胃黏膜保護劑、多潘立酮(也就是嗎叮啉)等,臨床實踐證前這些藥物對新生兒消化不良癥著具有非常明顯的療效。比如,甲氧氯普胺具有抗中樞和外周多巴胺的作用,同時能夠促進新生兒內源性乙酰膽堿釋放,提高胃竇十二指腸的協調運動,促進胃腸蠕動和排空,進而緩解消化不良癥狀;紅霉素是胃動素激動藥,雖為抗生素,同樣可增加胃近端和遠端收縮活力;西沙必利則能夠促進胃腸道肌層神經叢副交感神經節后纖維末梢乙酰膽堿的釋放,增強食管下端括約肌張力,促進整個消化系統進行推進性運動,從而加速胃排空。但是臨床實踐發現這種藥對改善消化不良癥狀雖有明顯效果,但不適用有心臟病的患兒,所以應用時一定要謹慎。以上藥物均餐前服用,服用量劑根據醫生囑咐,并隨癥狀減輕而減少用藥,提高新生兒抗病能力,促進其健康發育和成長。
參考文獻
[1] 楊麗萍.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診斷與治療[J].《當代醫學》,2011年第08期
[2] 佚名.嬰幼兒消化不良的三大誘因[C].搖籃育兒幫,2009年11-16
[3] 佚名.新生兒消化不良的三大誘因[C].中國早教網,2010年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