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發生或首次發現糖代謝紊亂,產后2月糖代謝恢復正常。它嚴重危害母嬰的健康,使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羊水過多、巨大胎兒、胎兒畸形、死胎、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等并發癥發生率增高;孕產婦死亡率高達2.5% [1]。我院自2010年3月~2010年9月共收治60例糖尿病孕產婦,現對本組病例的臨床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60例糖尿病孕產婦中,均在我院常規產前檢查,并通過孕早期糖尿病篩選確診。其中初產婦41例,經產婦19例,年齡21~40歲;順產39例,產鉗助產1例,剖宮產18例;5例發生不同程度妊高征,產后出血3例,新生兒死亡1例。
2 孕產期護理
2.1 妊娠期。
2.1.1 評估是否可以繼續妊娠,糖尿病患者已有嚴重的心血管病、腎功能減退、眼底有增生性視網膜炎者不宜妊娠,已妊娠者應及早終止妊娠。
2.1.2 指導孕婦定期產檢。鼓勵孕婦參加孕婦學校健康教育學習,動態檢查血糖、尿糖、尿酮體、尿蛋白、血壓、體質量、宮高、腹圍、水腫及眼底等變化。20周前每2周1次,20周后每周查1次每月查1次肝腎功能及尿常規檢查。加強胎兒監測,定期B超了解胎兒宮內生長發育情況;加強胎盤功能監測,28周后每周1次胎心監護,指導孕婦自我監測胎動:每天觀察3次,每次1h,累記為12h。胎動情況,胎動數≥12次/12小時為正常,<10次/12小時表明胎兒宮內窘迫要及時回院檢查
2.1.3 飲食護理。飲食控制是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方法,理想的飲食既能提供維持妊娠所需的熱量和營養,又不引起餐后血糖過高。予高蛋白、高維生素、低糖、低脂肪飲食。食物結構:碳水化合物占50%(200-250g),蛋白質占20%-25%(110-125g),脂肪占25%-30%(55.6-66.1g),按早餐1/5、中、晚餐2/5分配;適當限制食鹽攝入量[3],及時補充維生素、鈣及鐵劑,控制孕期體重增長在11kg以內。正規控制飲食3~5d后測血糖、尿糖,血糖控制標準:空腹≤5.5mmol/L,餐后2小時≤6.6mmol/L;用胰島素監測血糖的孕婦,以尿糖定性調節胰島素用量。即每餐前1小時測尿糖,按結果調節餐前胰島素用量。
2.2 分娩期。
2.2.1 住院待產。越接近足月胎兒宮內死亡率越高,視病情于32-35周應提前入院待產,入院后加強胎兒監護,積極治療糖尿病,控制血糖,盡量促胎肺成熟;藥物控制良好,妊娠晚期無合并癥,胎兒情況正常,可到38周終止妊娠;如血糖控制不理想并發先兆子癇、胎盤功能不全、胎兒宮內缺氧,應及時終止妊娠;通過飲食控制血糖良好,可待到足月分娩,終止妊娠前做羊水穿刺了解胎肺成熟度,并可通過羊膜穿刺注入地塞米松10mg促胎肺成熟。
2.2.2 嚴密監測胎心。第一產程每潛伏期60min聽1次,進入活躍期予持續胎心監測;第二產程應每10min聽1次胎心,并予持續低流量吸氧及心電監測,做好新生兒復蘇物品及接生準備。
2.2.3 分娩方式。除非有剖宮產指征,應盡量陰道分娩。如有胎盤功能障礙、胎兒宮內窘迫、巨大胎及不良孕產史,可考慮剖宮產,提前3h停用胰島素,預防新生兒低血糖。
2.2.4 監測血糖、尿糖及尿酮體,調整胰島素用量;減少產婦體力消耗,縮短產程,避免創傷性難產;嚴格無菌操作,防止感染;預防產時及產后大出血,胎兒出生后應立即肌注縮宮素20U,并嚴密觀察宮縮及陰道出血。
3 產后護理
3.1 新生兒護理。GDM產婦娩出的新生兒無論孕周、體重大小均按早產兒護理,娩出時及時清理呼吸道、吸氧、保暖防止體溫過低增加新生兒能量消耗。
3.2 預防新生兒低血糖。出生30分鐘后喂10%葡萄糖液10-30ml,每小時1次,4小時后每2小時1次;監測血糖,于出生后2小時、4小時、6小時各測一次,直至血糖穩定;病室嚴格消毒,保持空氣新鮮;協助母乳喂養。
3.3 出院指導。做好出院衛生知識宣教,指導產婦保持良好的情緒及生活規律,合理用藥及飲食,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做好傷口護理,預防感染,適當鍛煉和運動,預防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注意避孕,定期復查,不適隨診。
4 討論
妊娠合并糖尿病發病率逐年增高,孕產婦及圍生兒并發癥隨之增多且預后差,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是決定胎兒預后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要做到早篩查、早發現、早治療及規范的護理,盡可能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內,降低圍產期母嬰并發癥、提高產婦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Cunningham FG.威廉姆斯產科學[M].第21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1359-1381
[2] 樂杰,主編.婦產科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79
[3] 鄭修霞.婦產科護理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