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發病原因
頸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但現在年輕人發病也逐年上升,已經成為職業病。慢性勞損是頸椎病發生的一大原因,外傷是頸椎病發生的直接因素。頸椎損傷的另外一大原因就是沒有良好的生活姿勢,長時間操作電腦,在行駛的車上睡覺,劇烈的旋轉頸部或頭部,躺在床上看電視、看書,高枕,這些不良的姿勢均可使頸部肌肉疲勞,容易發生頸椎病。
2 頸椎病的預防
頸椎病的預防,應從病因及發病誘因兩方面采取措施,以有效地降低發病率和防止已治愈患者的復發。頸椎是脊柱的一部分,要從脊柱的整體加以預防。
頸椎病的預防,應從兒童時期開始。加強體質鍛煉,促使椎周軟組織強狀有力,有助于增強脊柱的穩定性。注意防止外傷和糾正工作與生活中的不良姿勢。頸椎病的誘發因素除外傷外,常見的還有強迫體位工作、過度疲勞、落枕、受涼、姿勢不良等。
2.1 嚴防急性頭、頸、肩外傷:頭頸部跌傷、碰擊傷及揮鞭傷,均易發生頸椎及其周圍軟組織損傷,直接或間接引起頸椎病,故應積極預防。有些外傷不容易引起人們注意,例如坐車打瞌睡,遇到急剎車,頭部突然后仰,孩子為了躲避大人擰耳朵而急性扭頸,或擊打孩子后頭部等,都可以導致頸肌損傷;嬰幼兒頸軟,不正確抱孩子,都可導致頸椎損傷;體育運動之前不熱身,都有可能導致頸椎損傷,一旦發生應及時檢查和徹底治療。
2.2 心理上。對疾病要有正確的認識,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由于頸椎病病程比較長,椎間盤的退變、骨刺的生長、韌帶鈣化等與年齡增長、機體老化有關。病情常有反復,發作時癥狀可能比較重,影響日常生活和休息。因此,一方面要消除恐懼悲觀心理,另一方面要防止得過且過的心態,積極治療。
2.3 姿勢。工作學習的姿勢不正確是頸椎病的主要誘因,良好的姿勢能使勞累減輕。低頭時間過長會使肌肉疲勞,頸椎間盤出現老化,繼而出現慢性勞損。伏案工作的正確姿勢是頸部保持正直,微微地前傾,不要扭轉、傾斜;時間上,超過1小時,做些頸部運動或按摩;適當休息幾分鐘,一定要注意頭不能靠在床頭或沙發扶手上看電視。在行駛的車上不要打瞌睡,頸椎受傷時要用頸托保護。
2.4 飲食上。由于頸椎病是椎體增生、骨質退化疏松等引起的,所以頸椎病患者應以富含鈣、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B族和蛋白質的食物為主。
2.5 頸部保暖。頸部受寒冷刺激可以導致肌肉血管痙攣。空調溫度不能太低在夏季,防止頸肩部受涼特別是夜間睡眠時,最好穿高領衣服在秋冬季節。
2.6 睡床上。從頸椎病的預防和治療角度來看,如果床鋪過于柔軟,可造成由于人體重量壓迫而形成中央低、四邊高的狀態。時間一長,就會影響頸椎本身的生理曲線。用枕適當。人生的三分之一是在床上度過的,枕頭的高低軟硬對頸椎有直接影響,枕頭應該能支撐頸椎的生理曲線,保持頸椎的平直。枕頭要有彈性,枕芯以木棉、谷物皮殼為宜。側臥睡覺時,高度為10厘米左右,仰臥睡覺時,應選擇5厘米左右枕頭(受壓以后的高度),仰臥位時,枕頭的下緣要墊在肩胛骨的上緣,頸部不能脫空。“枕頸”應該是枕頭的真正名字。不合適的枕頭,是造成落枕的原因,頸椎病的先兆往往是反復落枕,診治要及時;另外要注意的是枕席,草編枕席最好,竹席太硬太涼。
2.7 身體上。頸椎病急性發作期或初次發作的病人,要適當注意休息,病情嚴重者更要臥床休息2-3周。臥床休息在頸部肌肉放松,減輕肌肉痙攣和頭部重量對椎間盤的壓力,組織受壓水腫的消退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臥床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發生肌肉萎縮,因此應適當工作.
3 頸椎病治療
頸椎病的治療方法有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之分。絕大多數病人經非手術治療能夠緩解癥狀甚至治愈不發。每一種治療方法都有它所對應的適應癥,需要專科醫師指導,需要一定的療程。切忌病急亂投醫,多種方法雜亂并用,頻繁更換治療方法,會使病情加重。
4 保守治療
4.1 牽引法:通過牽引力和反牽引力之間的相互平衡,使頭頸部相對固定于生理曲線狀態,從而使頸椎曲線不正的現象逐漸改變,但其療效有限,僅適于輕癥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牽引,防止局部炎癥、水腫加重。
4.2 鍛煉。頸椎的鍛煉應該持之以恒。①頭中立位,前屈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后伸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左旋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右旋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左側屈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右側屈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動作宜緩慢,稍稍用力。鍛煉時,頸部感覺有響聲并伴有疼痛,可以減少次數或停止鍛煉;沒有疼痛的可以繼續鍛煉。②頭中立位,雙手十指相叉抱在頸后,頭做緩慢的前屈和后伸運動,與此同時,雙手用力對抗頭的運動,以鍛煉頸椎后側的肌肉力量。
參考文獻
[1] 馬奎云,主編.頸源性疾病診斷治療學[M].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2] 李仲廉,等主編.臨床疼痛治療學[M].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3] 王啟才,主編.針灸治療學[M].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