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從事社區護理工作二十余年,慎獨修養始終跟隨著我,也滲透到我的工作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何為慎獨?慎獨首見于《禮記·中庸》,原文如下:“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這里所謂的“慎其獨”,就是要保持內心的真誠。這段話的意思是,君子在獨處、無人注意的時候,也要小心謹慎,嚴格要求自己,不做違背道德的事。獨者,意為“我”,又可為“自己”,我們再來看看弗洛伊德這個對精神學派有著偉大推動作用的哲學家,曾經對“自己”,“我”有過一段很深的闡述,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結構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組成。“超我要求自我按社會可接受的方式去滿足本我”,這句話很有含義。超我是規范,本我是目的,自我是行動,而“慎其獨”所講的也無非就是君子言行必在規范下行動逐其目的,特別是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所以,日行事必切記心須誠于己,誠于人,誠于境,方可為人也。
對于護士來說,慎獨,是一種修養,一種高尚的精神境界,也是一種自我的挑戰與監督。護士的慎獨修養則是護理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指護士在沒有任何外界監督時,仍然能夠嚴于律己。一方面護理工作具體、緊張,需極其細致、耐心和一絲不茍的操作,另一方面護理工作多數時間是個體獨立承擔。因此,護士的慎獨修養直接關系到護理質量。
隨著時代的發展,護士的慎獨被賦予了更為重要的意義,原因在于:①護理工作直接為人的生命和健康服務,護士的道德水準直接支配和影響護理行為,并對患者的生理、心理產生影響。②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們處在一個道德的變革時代,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在降低。醫療糾紛在逐漸上升。老百姓流傳這樣一句話:“醫生吃回扣,護士克扣藥”。③護士是直接落實各項治療方案的實施人,他們單獨操作的機會多,經常一個人單獨值班,無人監督。
對此,社會對我們護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要求也被深化到現有的一些規章制度中,比如我們在平時的護理操作中,無菌技術操作,三查七對都要按照操作規程一絲不茍的嚴格執行,可是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往往為了省時省力,經常忽略一些最基本的操作常規,為護理差錯,院內感染埋下隱患,我們是否應該用慎獨的精神來審視我們的護理行為呢?
再比如,對整個病房的巡視、對病人病情的觀察是一項很重要的內容,尤其是在無陪護病房。患者的病情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變化,因此,護士不能死板教條的只執行醫囑,更需要我們認真觀察病情,及時了解和掌握重癥病,老年病以及兒童患者的心理狀態,對預防護理差錯及意外的發生顯得尤為重要。我們要養成隨時觀察、主動觀察、善于觀察的習慣,防止養成重操作輕觀察、重有形輕無形、重表象輕實質的不良習慣,避免對患者病情觀察不仔細,重點不突出,細節不清楚,不能察覺患者可能發生哪些潛在問題。此外,護士還要熟記各班工作流程,對新入院、五防、病情變化等重點患者做到備案在冊,心中有數,察言觀色了解患者病情的細微變化,為調整治療方案提供動態信息,對整個病房的情況運籌帷幄,防患于未然。如此,怎樣不斷完善自己的觀察技能,當好患者生命的守護神是我們每個護士應該思考的問題。
還有,溝通是各項治療的前提,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交換意見、觀點、情況或情感的過程,是通過語音和非語言行為來完成的,溝通能力是護理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護士的一項重要技能,如同打針、輸液、插管一樣,是每個護士都應該掌握的一項基本功。護士在日常工作中運用良好的溝通交流技巧,能與患者建立起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護患關系,能解除患者因病痛帶來的焦慮、恐懼、緊張等消極心理情緒,能準確的了解病人的信息,提高治療護理效果,最終幫助病人滿足恢復健康的需要,更能取得患者對醫護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可以在與患者相互理解中妥善解決各種矛盾,做到安全護理,形成和諧的醫患關系。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需練硬“溝通”這項軟業務來優化我們的服務,用和藹可親的語言來化解家屬的疑慮、擔憂和恐懼,用真誠適度的表情獲得他們的理解、信任與配合。對受精神癥狀和嚴重藥物不良反應折磨的患者更需要我們用傾聽包容患者,用愛心感動患者,用移情理解患者,用真誠贏得患者。我們做到了嗎?
“慎獨”是護士的良好素質。是我們所特有的一種實力。慎獨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護士必須加強防微杜漸,用崇高的職業道德觀指導自己,不斷調整,評價自己的護理行為,一切以病人心身健康和社會利益為出發點和歸宿,保證正直無私的高尚人格,它是對我們護士形象的維護和尊重。它充分體現了白衣天使的一種能力,一種心境。在臨床工作中,每時每刻,特別是獨立操作之時,我們都自然而然的嚴格查對,嚴守規程,謹言慎行,做到無愧于患者,無愧于我們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