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腹部手術的不斷開展,粘連性腸梗阻的發生率也在逐漸增加,其中80%的粘連性腸梗阻是手術所致。[1]腹部手術后患者因麻醉抑制、手術創傷、術后鎮痛泵的應用以及術后臥床活動少使腸蠕動減慢或消失,常出現術后腹脹、腹痛、排氣時間延長。尤其是年老體弱病情危重的患者,術后24小時內不能及時下床活動,這類患者的腸蠕動恢復更加緩慢。針對此類患者術后采取穴位按摩,通過刺激體表的特定穴位對內臟功能活動起到一定的調理氣血的作用,從而促進術后病人腸蠕動盡早恢復,肛門排氣。現報道如下:
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年14期
1《師道·教研》2024年10期
2《思維與智慧·上半月》2024年11期
3《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24年2期
4《微型小說月報》2024年10期
5《工業微生物》2024年1期
6《雪蓮》2024年9期
7《世界博覽》2024年21期
8《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4年6期
9《現代食品》2024年4期
10《衛生職業教育》2024年10期
關于參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