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腹痛(acute abdominal pain)是指發生于1周內、由各種原因引起腹腔內外臟器病變而導致的腹部疼痛[1]。腹痛是急診內科患者常見的主訴。美國每年有5百萬患者因腹痛至急診就診,占急診總病例數的5%—10%[2]。一般而言,急性腹痛在臨床中呈現出發病比較急而且病癥變化比較多的特點,這就需要醫生在診治方面,要及時的正確的判斷,一旦診斷失誤或者是治療上的不當,則很容易導致患者病情嚴重,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的事件發生。為了了解急腹癥的病種構成和臨床特點,提高急腹癥的急診診治水平,對我院治療急性腹痛患者515例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515例患者均為我院急診科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首診的急性腹痛患者。其中有男性285例,女性230例,年齡7~68歲,平均年齡45.9歲。
1.2 診斷方法。病史采集包括性別、年齡、病史、工作單位、以及詳細的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包括血常規、血生化、血淀粉酶、血HCG、尿常規、大便常規,相關儀器檢查包括X線、B超、心電圖、胃鏡、CT等。部分患者還選用一些有創診斷性穿刺檢查,如腹腔穿刺、陰道后穹隆穿刺等。然后根據病史、癥狀、體征和實驗室檢查結果做最后的病例確診。
2 結果及臨床治療
2.1 結果。515例急性腹痛病因前3位的分別是梗阻性急性腹痛(41.20%)、炎癥性急性腹痛(31.32%)和出血性急性腹痛(17.66%)。泌尿系統結石82例(15.90%),急性胃腸炎96例(18.61%),急性闌尾炎42例(8.32%),急性腸梗阻31例(6.12%),膽石癥102例(19.81%),急性胰腺炎37例(5.83%),宮外孕13例(2.25%),急性盆腔炎38例(6.67%),痛經18例(4.17%),急性心肌梗塞7例(1.35%),腹主動脈瘤4例(0.77%),肝癌4例(0.77%),消化道穿孔16例(3.33%),卵巢囊腫蒂扭轉4例(0.77%),結腸癌1例(0.19%),病因不明者20例(3.88%)。
2.2 臨床治療。對于急性胃腸炎、急性菌痢和尿路感染患者全部在急診科留觀,給予抗生素、解痙止痛、制酸、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對癥治療;對于急性闌尾炎患者有24例在急診科留觀行抗炎保守治療,另18例收入外科行手術治療均治愈;對于泌尿系結石患者,經抗炎治療后癥狀消失,相應建議行碎石或中藥排石治療;對于腸梗阻及消化道穿孔患者均收入外科住院經保守或手術治療;對于膽囊炎、膽石癥患者經抗炎等治療癥狀緩解后擇期手術;急性胰腺炎患者全部收入住院治療;對于宮外孕患者全部收入婦產科急診手術治療。
3 討論
腹痛是在臨床急診中極其常見的癥狀,卻也是極其復雜的,患病涉及的范圍極其廣泛,隨之急起的強烈腹痛要求首診醫生需要迅速作出正確的診斷,否則會延誤患者病情,引起不必要的醫療糾紛,對患者也是不負責任的表現。所以要求急診科醫生對每個具體疾病的特點必須熟悉,在涉及急性腹痛的大范圍里有一個十分明了的臨床思路,更需要有一套適合自己特點的臨床診斷思維。
治療急診腹痛患者應該遵循以下原則:①醫生對患者應進行全面系統地體格檢查和各種輔助檢查,詳細詢問病史,如情況復雜時及時請各專科會診。②當鑒別是外科疾病或腹腔外疾病所致時,腹腔外疾病如心梗等,需專科急診處理;如屬外科腹痛且病情急,需要及時進行手術處理。③熟悉掌握各種急性腹痛的治療原則。先判斷病變性質,再選擇恰當的治療方法,治療期間,動態觀察病情變化;④未明確診斷禁用麻醉劑及鎮痛劑[3]。
掌握急性腹痛的診斷要點。急性腹痛可由全身性、代謝性疾病或腹外、腹內疾病或毒素方面的因素引起,涉及消化、呼吸、心血管、泌尿、生殖等系統疾患,故應全面采集病史,注意起病誘因、腹痛性質、部位與程度及伴隨癥狀,特別對于女性患者應準確了解其的月經史[4]。以免遺漏婦科病的可能。其次,全面、準確、系統的體檢也很重要,加上及時必要的實驗室及特殊檢查。
綜上所述,在急診臨床工作中,醫生應加強自己對各種疾病腹痛的臨床特征和表現的了解和觀察,并準確掌握診斷和處理上的措施和方法,準確診斷后及時的治療,達到及時解除病人的病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高君榮,孫現廣,韓世良.急性腹痛疾病的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應用藥學,2007,24(7):672-673
[2] Lyon C.Clark IX.Diagnosis of acute abdominal pain inolder patients[J].Am Fam Physician,2006,74(9):1537-1544
[3] 劉淑玲.妊娠合并外科急腹癥的處理原則[J].河北醫藥,2003,25(12):944
[4] 褚沛,李海,張翠杰,等.非創傷性急性腹痛2520例臨床分析[J].西北國防醫學雜志,2008,29(2):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