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壓、水腫為基本臨床表現,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遷延,病變緩慢進展,可以有不同程度腎功能減退,最終將發展為慢性腎功能衰竭的一組腎小球疾病。
1 慢性腎炎病人的不良情緒主要有焦慮和抑郁[1]
1.1 焦慮。焦慮是該病病人最常見的一種不良情緒反應,病人對疾病缺乏認識,病程長,反復發作,長期要忍受肉體和精神上的折磨,病人極易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心理。若持續時間過久即有害于身體健康。
1.2 抑郁。由于慢性腎炎難以根治,需要長期規律治療,導致病人的精神、經濟、家庭等諸多方面的壓力增加,部分病人對治療效果缺乏信心,從而導致抑郁。
2 護理對策
在病人就診期間,適當的護理干預可減少其焦慮抑郁情緒,從而提高治療效果。
2.1 合理治療。醫務人員應加強與病人的溝通,治療中細心、耐心、有責任心,避免醫療不當及過度醫療發生。
2.2 尊重與關心病人。尊重病人,稱呼得體,言行舉止要有禮,護士與病人交談時要注意語言的藝術性,讓病人覺得自己仍然是個被社會尊重和需要的人。關心病人,力所能及地為病人解決一些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難。鼓勵病人參加一些社會公益活動,體現其自我價值,保持健康的心態,讓病人意識到穩定情緒可以加強自身的免疫系統,有助于治療。
2.3 護理心理治療。
2.3.1 灌輸信念和希望。護士應幫助病人接受超越醫學以外的一些健康影響因素諸如靜思與精神的力量等。加強與病人的溝通,告訴病人疾病的轉歸的好的一面,確立病人治療疾病的信念和希望。
2.3.2 建立幫助-信任的關系。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和護患關系[2],信任是護患溝通取得成功的首要條件。
2.3.3 加強病人對疾病的理解。通過加強病人對疾病的理解,使病人能提供自我護理,讓護理工作無處不在。
2.3.4 提供良好的生理、心理、社會文化和精神的環境。增進病人的適應能力,以支持、保護并糾正其身心的健康。應提供舒適、安靜、清潔及有隱私性的環境[4]。
2.4 加強與患者家庭、單位的溝通。每個人都離不開家庭、親友及周圍的社會環境,病人更希望得到家庭、單位的理解、支持和幫助。在臨床工作中,對病人親屬進行廣泛的衛生宣教,使之了解防病治病知識。親友的情緒可影響病人的情緒,治療效果。因此,應隨時提醒病人親友無論何時都要保持沉著、冷靜,理解、關心、愛護病人,多看望病人,消除病人生理和心理上不穩定的因素。另外,爭取主動與病人單位的合作與配合,及時向單位領導轉告病人病情,希望在盡可能的范圍內解決病人的經濟負擔,使病人得到及時的治療,解除病人顧慮。
3 討論
焦慮抑郁對慢性腎炎病人的預后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尤其需要我們護理工作者的關懷和更加合理有效的護理心理治療,因此要求我們護理人員不但要具備更加扎實的理論知識和護理技能,更需要具備與病人溝通,進行心理護理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禹華良,等.慢性腎小球腎炎非尿毒癥期和尿毒癥期患者情緒狀態分析.現代實用醫學,2006,(5):27
[2] 鄧行愛,鄭耀珍.給予人文關懷深化整體護理[J].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03,(1):78-79
[3] 樊玉梅,孫桂珍.整體護理與健康教育[J].齊魯護理雜志,2005,11(5):474—478
[4] 賈啟艾.整體護理的人文關懷[J].護理研究,2003,17(9):994—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