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叫教學技能
已有的專業知識和教學理論形成的相對穩定和復雜的動作系統。教學經驗的積累、豐富的專業知識、一定的教學理論(如:教資考)。
2 醫學院校的課程特點
2.1 死記硬背的多。
2.2 新名稱多。
2.3 課程內容枯燥。
2.4 內容要求嚴謹。
3 如何寫教案和講稿
3.1 教案第一頁(首頁):表格式。
3.1.1 統攬教材、熟悉教學大綱、擴大知識面。
3.1.2 寫教案:備課時的設計書。
青年教師第一次講、準備修改教學內容或方法應有教案。
3.1.3 首頁。
3.1.3.1教學目的(目的要求):地位、是否重點、要求學生達到什么程度。
3.1.3.2 教學重點:是達到教學目的最關鍵最有決定意義的內容。①教學大綱中規定必須掌握的內容。②構成學科的基本概念。③是學生在將來實踐中發揮作用的知識。
3.1.3.3 教學難點:指理論較深、抽象、不易理解、學習時有一定難度的內容,是教學中的障礙,不解決會影響學習進度,重點可能是難點,又不一定是難點。
例:臨床課中發病機理或某些癥狀較難,解決方法是適當復習基礎知識;外科手術治療復習局部解剖或病例分析。
3.1.3.4 教學方法:沒有固定的教學方法,根據內容而定。如:病例引導、分析綜合。
3.1.3.5 講授新進展:除寫上要寫的內容外,最好注明出處,資料來源很廣,不僅是教材、參考書,還包括報紙、刊物、電視上的事例、數字等,教案上可以概括些,但講稿上要詳細。
3.1.3.6 教學過程:是教學中各環節的時間分配。
3.1.3.7 課后總結:包括:對本單元課歸納總結的內容;對本單元課學生的反映、效果、優缺點、改進意見。
3.2 講稿。是教師講課必備材料,講稿不是教材的翻版,而是再創作的過程。如同將小說改成劇本。教材是便于文字組合給人閱讀的,是便于口述給人聽的,不能從教的角度出發,立在學生立場,符合基礎知識。
3.2.1 提綱式寫法。如整理思路做成卡片。
3.2.2 設計板書或多媒體課件樣的寫法。
3.2.3 按章、節:一(一)1(1)1的順序寫講稿。
3.2.4 除了要講的內容并附有舉例、資料來源、修改空間及板書、教具、媒體的使用和效果等,形成完整的資料。
青年教師最好用第四種方法寫講稿。總之,講稿要內容詳盡、條理清楚、舉例確切、邏輯性強。
4 課堂授課
講課時教師創造性勞動。它既包括道德思想的交流,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又有知識信息的傳授、藝術的感染和陶冶。
①備內容;②備學生;③心理準備(別緊張);④備技巧。共性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七個性。
4.1 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即不許出錯是原則。來源于扎實的基礎和寬廣的知識范圍,重點講清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注意課程各部分的內在聯系,分清主次,突出重點,概念明確。
講課中還要設計好章節的開始語和結束語,即前言和結尾力求有引人入勝的開始和余意未盡的終止,中間還要有“高潮”。這些都需要日常不斷搜集事例,用鮮活素材作為內容的補充。如:膽固醇5.7,但根據情況而定,高BP的應付,血糖也不固定。
4.2 講課思路的邏輯性。要靠教師在備課中認真鉆研教材,結合教學經驗以及對學生心理特點、認知規律的掌握,對教學過程精心設計而形成的,教師要會不斷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
4.3 教學方法的靈活性。教學方法總是和目的與任務相聯系,并為實現目的、任務服務的。“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妙在變化貴在得法”,不要都寫講述法,無固定不變的格式。“啟發式教學”—即能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又能解決問題。應根據學生的特點、講課內容、教學環境和條件,采用靈活的方法。謹記:啟發學生思維是根本原則。形象教學、語速、邏輯性強—高分。
4.4 教書育人的思想性。不是政治理論的說教,而是通過傳授知識和技術過程把育人貫穿其中。應以個人的形象、語言、態度給予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比如:衣冠整潔、儀表端莊,而不是奇裝異服、涂脂抹粉;精神振奮、教學嚴謹,而不是萎靡不振、態度冷漠。如發現手口病的年青兒科大夫,直接上報、責任性強。
4.5 板書布局的規范性。工整、無錯別字。做到:“精”—預先有精密設計,該寫的一定要寫清,不該寫的別在黑板上隨便寫。“準”—準確、清楚。“潔”—整齊、潔凈,主題和側題要分清,不要邊寫邊擦,而應先寫先擦、后寫后擦。
①最好一節課正好一板,不用擦。內容完整、富有條理。②寫問題的銜接點,圍繞目標,突出重點。③區別情況,因地制宜。④主輔結合,相輔相成。⑤字詞嚴謹,啟發性強。
4.6 語言表達的生動性:注意音調、音量、音速。教學語言藝術:之一是口語化,不能有方言,不能“那么、那么…”;之二是個性化,幽默;之三是趣味化,口訣,順口溜。
音速:150—200字/分,不能超過280字/分,2—3個字/秒。有幾個停頓(節奏):A.語法停頓。即要停。B.邏輯停頓。C.感情停頓。觀察學生反映。
語調有強弱。如:宋世雄、彭麗媛、金鐵霖、宋祖英、張也。
4.7 教具運用的合理性:分四類,輔助手段。
4.7.1 傳統教學媒體:教材、黑板、掛圖、標本、模型。
4.7.2 電化教學:投影、幻燈、錄像等。
4.7.3 計算機輔助教學:只有文字、圖表、和動畫。
4.7.4 多媒體技術:人機對話。
5 集體備課
5.1 內容統一。
5.2 專業知識和新進展。
5.2.1 授課重點和難點,難點的解決方法。
5.2.2 授課方法的改革。
5.2.3 時間分配。
5.2.4 新知識。
青年教師應具備:①寫好教案;②背講、脫稿講;③備字典;④備周圍知識;⑤上臺前先試講,掌握時間;⑥課前介紹自己姓名,課后與學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