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護理的特點是護理患兒,為患兒代言,當好患兒與家屬的老師,指導患兒如何盡快康復和預防疾病,與患兒密切配合,協(xié)調(diào)患兒與工作人員的關系,幫助患兒適應醫(yī)院環(huán)境,及時收集患兒的意見,并及時補救,觀察分析患兒的心理需求。因此,兒科護士應當具備多方面的能力,才能服任本職工作。現(xiàn)淺談如下:
1 敏銳的觀察能力
兒童患者一般不能陳述自己的患病過程,兒科護士敏銳的觀察力能夠從患兒身上獲取直觀資料。因此,作為兒科護士要善于通過患兒的意識狀態(tài)、面部表情、身體姿勢、語調(diào)、語言量、步態(tài)、眼神等來觀察病情,從中察覺病情變化。在病情觀察中要做到及時,細致、準確,時間就是生命,不貽誤時間、不貽誤病情,是病情觀察的主要原則;其次,觀察病情時要十分認真、仔細、不遺漏、不忽視病情變化的任何細小環(huán)節(jié);遇急危重癥患兒時,搶救人員的到位,藥品、搶救器材的準備,搶救中的配合,搶救中的各種技能快、準、輕、穩(wěn)的應用,為此,兒科護士必須具備“四勤”即眼勤、手勤、嘴勤和腿勤,積極主動,在保質(zhì)的提下縮短搶救時間,挽救患兒生命。
2 獨立思考的能力
過去那種醫(yī)護人員無需獨立思考的觀點是錯誤的,因為工作對象是互不相同的患兒,患兒回答問題大多似是而非,每個患兒的疾病又時刻處于動態(tài)變化之中,護理人員如果像機器人那樣執(zhí)行醫(yī)囑,缺乏思維的獨立性,會在盲目執(zhí)行中出現(xiàn)差錯事故,因而要獨立思考,具體護理問題具體對待,對不同年齡階段的患兒,所應重視的問題各不相同。對幾個月的小兒,他們與自己的親人朝夕相處,家長的配合尤為重要。在進行各項護理操作時,請患兒最親密的人逗他們玩,跟他們聊天。對于12個月至2、3歲的小兒他們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興趣,護理操作時,可以利用周圍的環(huán)境來轉(zhuǎn)移他們的注意力。對于2~4歲的小兒他們能夠理解大人的意思,對事物有一定的認識,護理操作時,可以給他們一定的承諾,采用一些鼓勵性的話語或者分散其注意力。
3 知識更新的能力
隨著醫(yī)學的發(fā)展,兒科護理技術已發(fā)展到具有比復雜的臨床護理技術、搶求技術及先進的檢查技術。兒科護士必須具備豐富的科學知識及熟練的操作技巧,必須不斷的學習、更新知識,掌握先進的護理知識及精湛的護理實踐技能,才能確知兒童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的生理、心理變化和社會的需要而給予全面的護理;掌握各年齡組兒童對疾病的心理及情緒的不同反應,注意身心兩方面的客觀征象及主觀癥狀,具備健康教育的知識及能力,才能深刻了解兒科常用的劑量,作用及用法。兒科護士必須熟練掌握這些相關技術,才能減輕患兒的痛苦,從而取得最佳的護理效果。 4 人際溝通的能力
兒科護士除了善于觀察病情變化,具備良好的護理操作技術外,還要不斷與患兒及家長交流信息,全面了解患兒的生理、心理和社會情況,按年齡段分期有針對性的實施心理護理,才能有效地做好各項工作,促進患兒身心的全面恢復,關心體貼患兒,耐心解答患兒提出的各式各樣問題,并盡量在不違背醫(yī)療原則的情況下,滿足患兒的身心雙方面需求,運用各種新技術及健康宣教,滿足患兒及家屬的要求,主動、靈活、多樣、恰如其分地與醫(yī)生、患兒及家長溝通,共同完成治療、護理,早日康復,縮短住院時間,減輕家庭經(jīng)濟支出。
5 維護醫(yī)患雙方合法權益的能力
護理人員在整個醫(yī)療過程中處于人際交往的中心地位,扮演著舉足輕重的特殊角色,患兒疾病治療效果好壞,護理操作是否規(guī)范是患兒家屬最敏感和關心的問題。隨著患者維權意識的增強,護理人員應主動學習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學會運用法律知識維護醫(y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觀注媒體法律欄目有關醫(yī)療糾紛案件的報道。在工作中養(yǎng)成及時、客觀、真實、規(guī)范地完成護理記錄的習慣。兒科患者大多敘述問題不全面、不徹底、不細致,進行某些治療和護理時,難免患兒家屬不在場,這樣患兒家屬可能在有關方面無端懷疑,可以拿出護理記錄作為依據(jù),來平息針對性的事件。
6 科學的管理能力
護理工作絕部分是管理工作。每護士都是個“小管家”,兒科護理也同樣離不開管理,隨著新業(yè)務、新技術的開展,新生兒相關疾病診療儀器的增多,多功能監(jiān)護儀、各電子儀器的應用,給兒科護理工作增加了難度,人、財、物只靠護士與總務護士是不可能管好的,只有人人參與管理,各負其責,分工協(xié)作,兒科病房的管理才能跟上發(fā)展的需要。如治療護士對各類儀器的一級保養(yǎng);責任護士整個病房的頭皮靜脈穿刺;護理班對眼部、臍部、肛門等護理;書寫護理文書等單項進行全面負責就是管理。工作離不開管理,沒有科學的管理能力,就會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工作的忙亂,甚至影響兒童的診療效果。
目前,醫(yī)學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對護理學科的發(fā)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兒科護士,除了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熟練的護理技能,掌握兒童的心理過程及心理特征外,還必須學習社會學,倫理學,管理學,甚至還要了解藝術,美學,法律法規(guī)等方面的知識。只有掌握了豐富的知識,才能對患兒施行全面的、優(yōu)質(zhì)的身心護理,使患兒早日恢復健康。
參考文獻
[1] 姜小鷹.護理管理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209
[2] 葛秀春.護理人員的法律責任和風險防范措施.護理研究,2004,18(124):2238
[3] 張淵.兒科護士與患兒家屬的溝通技巧
[4] 曹樂維.醫(yī)院內(nèi)感染.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