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舒適程度的需求也越來越高,與此同時,舒適護理也成為護理事業的發展趨勢。所謂的舒適護理又稱“蕭氏雙C護理模式(Hiao’sDouble-CNursingModel)”,為臺灣華杏出版機構總裁蕭豐富先生于1998年提出。
舒適護理模式的定義是使人在生理、心理、靈性上達到最愉快的狀態,或縮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也就是說護理人員應該為患者提供一個最舒適的護理服務,使得患者在身心整體上都取得愉悅的護理效果。自2008年開始對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提供舒適護理,并取得了良好的護理效果。
1 臨床資料
研究對象為我院于2010年6月~2011年6月接受的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104例,最大年齡為62歲,最低年齡為26歲,平均年齡為44歲。其中子宮肌瘤37例,卵巢腫瘤23例,宮外孕12例,子宮內膜異位癥8例,不孕癥13例,輸卵管堵塞11例。
2 方法
2.1 舒適的護理環境。病房應該保持干凈整潔,室內溫度保持在25℃左右,濕度保持在55%左右,溫濕度適宜,且室內要保持良好的通風,空氣不夠流通容易讓患者產生煩躁胸悶等不良反應,盡量減少人員的流動,保持環境的安靜,床單被單要定期更換,保持整潔,可播放一些明快輕緩的音樂,滿患者的需求,為患者營造一個相對舒適放松的病房環境。
2.2 術前舒適護理。雖然腹腔鏡手術在婦科腫瘤的治療過程中使用甚多,而且隨著醫學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微創手術越來越先進,但是患者在確診后還是承受著一定的心理壓力,對自身疾病和手術具體情況的不夠了解導致患者在手術前容易產生焦躁不安的情緒。因此在術前的舒適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該熱情接待患者,讓患者感覺賓至如歸的感覺,同時必要地介紹一些醫院的設備和環境,以及主治醫生和護士,為患者講解一些與其病情相關的知識,對于患者提出的疑慮和問題要耐心講解,與患者保持良好的溝通,多為患者介紹一些手術成功的案例,幫助患者樹立信心,讓患者消除對手術的恐懼。為患者講解一些關于腹腔鏡手術的特點和目的,讓患者能夠信任醫護人員,盡量在手術前為患者營造一個比較輕松愉悅的環境,讓患者能夠更好地配合手術治療[1]。
2.3 術中舒適護理。首先應該先調節手術室的環境溫濕度,在患者入室前30min調節室溫,溫度控制在22~25℃,濕度維持在50%~60%,噪聲<50分貝,保證手術間的環境舒適?;颊哌M入手術室以后,一般都會產生比較緊張的情緒,這是護理人員應該用鼓勵話語安慰患者,例如可握住患者的手并協助麻醉師擺放正常的體位。在麻醉起效后,進行留置導尿操作,操作過程要輕柔操作。然后正確擺放手術體位,要充分暴露手術野,但要注意保護注意保護患者的身體隱私,保證患者的舒適。如婦科腹腔鏡手術常用仰臥位或截石位,仰臥位時,患者伸展的雙臂與身體的夾角要<90°,以60~70°為宜。手術過程中要密切觀察患者的承受能力和病情變化,例如術中患者干渴時,可用棉簽醮取生理鹽水潤濕其口唇,及時詢問患者是否有不適反應,手術過程中,要嚴格控制非相關人員進入手術室。當患者感覺恐懼緊張時,護理人員應該關懷安慰患者,以保證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的安全感和舒適感。
2.4 術后舒適護理。手術結束后,要輕輕地將患者的身上的約束帶解開,用溫度適宜的無菌紗布擦拭患者皮膚上的血跡,協助包扎傷口。為患者穿好衣褲,蓋好蓋子,避免著涼。輕輕搬動患者,動作要輕、穩、平,注意切口和各種引流管,平穩地將患者送入病房。隨后,護理人員要密切地注意患者的生命體征,并做好記錄,在工作交接時要做好交接工作。術后常規給予心電監護6h、低流量吸氧6h,有助于CO2排出。觀察穿刺孔有無滲血,如有滲血及時更換敷料,通知醫生及時處理。由于腹腔鏡手術時形成人工氣腹,殘留于腹腔內的CO2刺激雙側膈神經而引起肩部酸痛、膈下肋間脹痛等不適,可給予理療、按摩等,并于術后去枕平臥6h后予半坐臥位,將不適感降到最低程度[2]。術后要保證患者的飲食營養,傷口愈合情況,保證患者定期定時用藥,多關心患者,讓患者感受到關懷,多和患者溝通,及時了解患者的感受,協助患者以愉悅的心情度過術后階段,做好隨訪工作,認真記錄隨訪單,促進患者早日恢復。
3 結果對比
通過問卷調查,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結果是對照組只進行常規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75%,而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同時進行舒適護理的滿意度為98%,且觀察組患者術后的恢復情況明顯好于觀察組。
4 討論與小結
舒適護理涵蓋了整體護理和個性化護理的全部,它的目標是使患者減輕痛苦,獲得舒適[3]。舒適護理是整體的、個性的、貫穿始終的有效護理模式。舒適護理完善了護理領域的內容,舒適護理只是提出的一種概念,具體內容必須根據患者的具體需求和具體情況進行指定舒適護理的方案。舒適護理體現于每個護理細節,護理人員要樹立起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理念,患者配合治療,只有在良好的醫患關系的狀態下進行護理才能達到最理想的護理效果。
腹腔鏡手術是婦科中常見的手術之一,對于患者來說,在手術過程中承受了不僅僅是生理上的壓力,更多是心理上的壓力。因此為患者提供舒適護理就成為了護理的新模式和新趨勢。
參考文獻
[1] 錢玉秀.中日兩國手術室護理的比較[J].實用護理雜志,2001,17(12):18
[2] 顏艷,王海燕,唐碧好.410例小兒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的護理[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7,7:38
[3] 張翠芬,邢俊玲.靜脈輸液患者的舒適護理[J].實用醫技雜志,2006,13(2):28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