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具有毀滅性的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疾病。晚期可能引起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本研究選擇我院患者進行臨床護理探討,現分析如下。
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擇37例臨床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患者進行研究,其中男為26例,女為11例,年齡分布為56.29±16.71歲,最大年齡為81歲,最小年齡為28歲。對于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地的病因分布情況說明。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為14例,多發復合傷為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為5例,中毒性休克患者為4例,有機磷患者為4例,顱腦損傷患者中2例。所有患者經對癥治療和臨床護理后有35例痊愈,痊愈率為94.59%,死亡2例患者死因為多器官功能衰竭。
2 臨床護理
2.1 呼吸道管理。
2.1.1 患者人工氣道的護理管理。對于呼吸道人工氣道臨床常用的方法為氣管內插管及氣管切開插管。應注意保持患者人工通氣管的濕化作用,應及時設置供氣系統必須濕化氣體的裝置。對于臨床封閉氣管內插管以及氣管切開管氣囊壓力一般維持在20cmH2O作用,氣囊平時應保持在充氣狀態中[1]。
2.1.2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每小時對患者的呼吸狀況進行評估,在必要的情況下抽吸患者呼吸道中多余的分泌物,其主要指征包括肺部聽診存在痰鳴音,頻繁咳嗽以及呼吸機高氣壓報警等。同時采用吸痰法進行呼吸道管理。對于吸痰法應首先針對患者氣道情況選擇合適的吸痰管,導管口徑應為插入口徑一半左右,口徑太小可能影響吸痰的作用,若吸痰器口徑太大可能會造成大量負壓,引發肺擴張不全或者肺葉塌陷[2]。同時吸痰前注意手消毒,注意無菌操作。對呼吸道分泌物過多的患者,主要成分為稀釋黏液,必要時抽痰前應導管內滴入無菌生理鹽水。抽吸時動作要輕柔,在氣管內進行上下的旋轉式抽吸,不要采用刺激動作或者激烈的動作,抽吸時間應盡量小于15秒。吸痰前后注意對患者評估心率和SPO2。兩次吸痰間隙讓患者休息,給予盡量的氧氣吸入。抽吸患者鼻腔或口腔的應與氣管吸引管分開。對患者而言,氣管內吸痰是一種不舒服且感受疼痛的過程,患者會因此焦慮不安,應對患者講明如何配合。每天定時作好胸部的物理治療,2小時進行一次體位變動,采用叩背,指導患者咳嗽和深呼吸的方法。吸痰過程中注意給氧,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監測患者血氣分析。
2.2 注意維護患者的循環功能。持續監測患者的基本生命體征,包括心率、血壓、呼吸和脈搏等變化,對患者尿量進行監測,在患者缺水的情況下應合理補液,對患者中心靜脈壓的變化進行記錄。
2.3 預防感染的護理。在進行操作前后應注意洗手,定期每周更換一次消毒呼吸機的管路和接觸呼吸道的各種設備。氣管插管前應注意更換位置,應在氣管切開處進行嚴格換藥一次。
2.4 注意患者臨床營養支持。依照患者臨床營養狀況采用靜脈或者胃管提供足夠的營養支持。
2.5 心理護理。對于臨床ICU病房的的特殊環境及各種治療對患者都造成的影響,整理人工氣道可能會引起患者語言溝通障礙。護士應經常與患者進行溝通,給予他們支持和鼓勵。
2.6 護理制度。所有護理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特殊病情進行護理,其目標為病人營造輕松的就醫環境,轉變傳統的護理習慣,以患者為中心進行臨床護理,要求護士不僅加強自身專業護理知識學習,了解急性呼吸窘迫癥臨床護理過程的規范和章程,而且加強自身病人心理學培訓。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及時發現護理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并進行改善,從細節出發,增加護理人員服務意識,體現在護理過程中對病人尊重、安慰、理解和關愛,注重護理過程中的言語、操作規范和護理標準。盡量滿足患者各種疾病需求,保證護理過程讓患者滿意。定期進行服務治療的監督和改善,為保證優質護理服務順利實施提供保證[3]。
3 討論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是指患者肺內、外出現的嚴重疾病引起的以肺毛細血管彌漫性損傷、通透性增強為主要臨床改變的,以患者出現肺水腫、透明膜形成及肺不張為主要病理變化的疾病,其以進行性呼吸窘迫和難治性低氧血癥為主要臨床表現。
ARDS是急性肺損傷發展到晚期的典型臨床表現。該病具有起病急驟,預后極差,發展迅猛,死亡率極高,高達50%以上。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密切觀察患者呼吸、心率、血壓及中心靜脈壓等指標變化。注意血氧飽和度、呼吸的頻率、節律和幅度,記錄患者24h內的尿量和血鉀,如有異常時報告給醫生,給予恰當處理。每隔4h抽動脈血進行血氣分析,觀察患者有四肢末梢循環有無紫紺、胸悶等缺氧表現,以及時發現血氣胸、肺不張、低血容量性休克等并發癥。當①高濃度吸氧PaO2<60mmHg或PaCO2>50mmHg;②PaO2/FiO2≤200mmHg;③肺活量<10ml/kg;④呼吸頻率持續≥40min,患者出現神志改變,應給予機械輔助通氣。應協助醫師進行胸壁牽引固定,糾正反常呼吸。對因縱隔擺動、反常呼吸而引起的循環障礙,不宜單純采用補液處理。保持胸腔引流通暢,防止引流管打折、扭曲、脫落,及時調整呼吸機參數。ADRS患者易并發肺部感染,其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肺水腫,氣道分泌物增多,排痰功能減弱,加上人工氣道的建立,呼吸機的使用,容易引起分泌物淤積,因而必須進行及時正確的吸痰。吸痰應注意避免損傷氣道黏膜,動作要穩、輕、快,密切觀察痰液的顏色、性質及量,需選擇光滑、有彈性、直徑小于內套管的一次性吸痰管,每次吸痰時間勿超過15s,密切觀察病情,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對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的臨床治療和護理應依照患者自身的病情進行選擇,時刻關注患者自身病情的變化、做好臨床呼吸道、生命特征和臨床心理的護理和干預。研究顯示采用有針對性的護理和方法進行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治療臨床療效較好,應加強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巧玲.21例畸形呼吸窘迫綜合癥的急救護理[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0,19(2):212-213
[2] 朱蕾,鈕善福.機械通氣[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95
[3] 劉敏,楊麗敏,歐海英.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的護理管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9,26(6):614-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