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是合成多種凝血因子的重要場所,是人類機體代謝及解毒的重要器官,肝炎病毒、酒精及藥物中毒等致病因素會導致肝臟功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如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和控制,肝臟就會從急性肝炎發展為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1]本文通過對比292例不同肝病患者與80例健康者的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ib)、D-二聚體(D-D)及血小板(PLT)指標,探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變化。
1 資料與方法
292例肝病患者均來自本院肝病科住院患者,其中肝硬化患者72例,男52例,女20例;中、重度慢性肝炎80例,男50例,女30例;輕度慢性肝炎76例,男40例,女36例;急性肝炎64例,男36例,女28例。健康對照組為本院體檢中心體檢健康者80例,無肝、腎等相關疾病,其中男50例,女30例。
PT、APTT、TT、Fib、D-D標本均于清晨采集空腹靜脈血,用0.109mol/L的枸櫞酸鈉19抗凝,3000r/min離心10min后上機檢測。PLT采用EDTA-K2抗凝靜脈血上機檢測,所有標本在2h內檢測完畢。PT、APTT、TT、Fib、D-D檢測采用日本Sysmex CA-1500全自動凝血分析儀分析,試劑由Dade Behring公司配套試劑;PLT檢測采用邁瑞BC-5180五分類血細胞分析儀分析,試劑為邁瑞公司配套試劑。儀器在檢測前均做質量控制,合格后檢測,操作嚴格按照檢驗操作規程進行。
2 結果
檢測結果取平均值,健康對照組檢測80人,PT(s)為11.54±0.72,APTT(s)為29.68±4.58,TT(s)為17.41±1.50,Fib(g/L)為2.77±0.55,D-D(μg/L)為157.70±51.83,PLT(ⅹ109/L)為183.35±38.45。急性肝病組檢測64人,PT(s)為14.90±2.05,APTT(s)為40.37±4.49,TT(s)為18.98±4.40,Fib(g/L)為2.41±0.46,D-D(μg/L)為194.28±84.94,PLT(ⅹ109/L)為157.16±48.42。輕度慢性肝炎組檢測76人,PT(s)為15.57±2.13,APTT(s)為40.13±6.46,TT(s)為19.20±4.22,Fib(g/L)為2.43±0.45,D-D(μg/L)為193.05±86.10,PLT(ⅹ109/L)為151.79±46.10。中重度慢性肝炎組檢測80人,PT(s)為15.99±2.20,APTT(s)為42.99±5.92,TT(s)為22.29±3.31,Fib(g/L)為2.10±0.45,D-D(μg/L)為373.85±211.22,PLT(ⅹ109/L)為99.50±21.25。肝硬化組檢測72人,PT(s)為20.91±5.38,APTT(s)為50.79±10.21,TT(s)為23.12±3.62,Fib(g/L)為1.27±0.34,D-D(μg/L)為599.75±315.97,PLT(ⅹ109/L)為59.83±22.94。
肝病各組與健康對照組比較PT、APTT、TT、Fib、D-D及PLT水平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輕度慢性肝炎組與急性肝炎組比較差異不顯著;中、重度慢性肝炎組與急性肝炎組比較PT、APTT、TT、Fib、D-D及PLT水平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與輕度慢性肝炎組比較,除PT水平差異不明顯外,其他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肝硬化組分別與其他肝病組比較,除TT水平與中、重度慢性肝炎組差異不明顯外,PT、APTT、TT、Fib、D-D及PLT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肝硬化組分別與急性肝炎組、輕度慢性肝炎組、中重度慢性肝炎組比較,除TT水平與中重度慢性肝炎組差異不顯著外,PT、APTT、TT、Fib、D-D及PLT水平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
3 討論
本文結果顯示,肝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礙,肝細胞受損越嚴重,肝功能受破壞越嚴重,凝血功能也越差,肝病患者一般有一項或一項以上凝血異常。[2]本文中肝病患者D-D水平均不同程度的升高,肝硬化組與輕度、中重度慢性肝炎、急性肝炎組D-D差異有顯著性,臨床可能有出血傾向。不同肝病患者的PLT計數均有不同程度的減低,除輕度慢性肝炎與急性肝炎組之間以外,其余各組均有顯著性差異。PLT數量與肝損傷程度有密切相關性,從急性肝炎、輕度慢性肝炎、中重度慢性肝炎到肝硬化患者的PLT呈逐降趨勢,呈現負相關關系。肝病各組PT、APTT、TT、D-D與肝細胞的受損程度呈正相關,Fib、PLT與肝細胞的受損程度呈負相關,受損的越嚴重程度凝血機制越差。Fib與肝臟細胞受損程度呈負相關,隨肝細胞受損程度加重而降低,在肝硬化與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由于血管內凝血因子消耗與清除增加,可導致低纖維蛋白原血癥,肝病患者D-D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與病情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
參考文獻
[1] 顧克鳳,劉天霞.臨產孕婦凝血四項指標的臨床檢測分析及意義[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1,(05);596
[2] 廖慧芳,伍海英.臨產產婦凝血四項檢測及意義[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2009,(0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