癃閉又稱小便排尿困難,點滴而下,甚至小便閉塞不通的一種疾患。“癃”指尿液潴留膀胱小腹充盈隆起,小便不利,病勢較緩。“閉”是指膀胱氣機閉塞,小便不通,小便點滴不出,難尿,病勢較急。本病西醫稱為尿潴留。本文所論述的是直腸癌根治術后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小便不通,部分患者術后小便可點滴而出,尿時伴有會陰部疼痛等癥狀;部分患者術后小便點滴不出,小腹脹;而部分患者屬于術后反復留置尿管,拔出尿管后仍不能排小便的。筆者通過針刺治療直腸癌根治術后癃閉18例,療效好。通過針刺5次左右即可解除患者痛苦。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本組18例患者均系住院患者,均為直腸癌術后,術前均沒有癃閉的病史。年齡44歲—92歲,平均63歲,病程1天—半年不等。其中12例屬于小便點滴不出,腹脹,或反復留置尿管,拔出尿管后小便仍點滴不出患者。6例患者小便可點滴而出,每日小便十余次,點點滴滴,淋漓不盡,其中4例小便時伴有會陰部疼痛。
1.2 治療方法。針刺治療:取穴:太沖、陽陵泉;三陰交、陰陵泉;足三里、豐隆。上穴均以雙側為主,針刺手法均為平補平瀉,以酸脹痛患者能承受為度。留針40分鐘,每天針刺一次。
1.3 治療結果。
1.3.1 療效標準。按療程評定,10次一療程,針刺一療程后確定療效。痊愈:針刺3—10次后小便自解,會陰部疼痛癥狀消失。顯效:針刺10次后小便較通暢,排尿次數明顯減少,排尿時會陰部疼痛癥狀消失。無效:針刺10次后和針刺前無變化。
1.3.2 結果。痊愈10例,占55.6%;顯效7例,占38.9%;無效1例,占5.6%。總有效率94.5%。
1.4 典型病例。患者劉某,女,92歲,2011年3月3日行直腸癌根治術治療,術后小便不通,當即予以上尿管。反復拔出尿管3次小便均不能排出。第四次上尿管后開始接受針刺治療。針刺4天后拔出尿管小便可點滴排出,每日排小便十余次,連續針刺10次后小便通暢自如。
2 討論
癃閉多因肝失疏泄,氣化不利,或氣血虧虛,氣化無權,或膀胱濕熱互結所致。直腸癌根治術后病人,多有肝氣郁結,則肝失疏泄,氣化不利,太沖有治療癃閉、遺尿的功效,《大成·十二經治癥主客原絡》肝主膽客:…所生病者胸滿嘔,腹中泄瀉痛無停,癃閉尿遺疝瘕痛,太、光二穴即安寧…通過太沖與陽陵泉配伍,達到疏肝解郁,行氣利水的作用。且太沖與陽陵泉相配,可疏肝解郁,利氣機的功效;久病重病后,氣血虧虛,氣化無權。陽明經為氣血旺盛之經脈,足三里可以健脾益氣達到補益氣血之功效,豐隆,具有健脾和胃功效,且《千金方》豐隆主大小便澀難。足三里和豐隆相配伍,則健脾胃,和胃氣,胃氣和則促進大小腸功能恢復。足三里和豐隆向配伍,則可健脾胃,補益氣血的功效。三陰交為肺脾腎三條陰經的交會穴,有健脾益氣,通利水道的功效。陰陵泉有利水道,通利小便的功效。三陰交與陰陵泉相配,加強了利尿通淋、清利濕熱的作用。本組穴相配無則達到疏肝解郁,健脾益氣,利尿通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