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滴丸
滴丸劑多用于病情較急重者,如心絞痛、咳嗽、冠心病、急慢性支氣管炎等。服用滴丸時仔細看好藥物的服法,劑量不能過大。宜以少量溫開水送服,有些可直接含于舌下。滴丸在保存中不宜受熱。
2 舌下片
給藥時宜迅速,含服時把藥片放在舌下。含服時間一般控制在5分鐘左右,以保證藥物充分吸收。不宜咀嚼或吞咽藥物,不要吸煙、進食、嚼口香糖,保持安靜,不宜多說話。含后30分鐘內不宜吃東西或飲水。
3 含漱劑
含漱劑成分多為消毒防腐藥,含漱時不宜咽下或吞下。對幼兒,惡心、嘔吐者暫時不宜含漱。按說明書的要求稀釋濃溶液,含漱后不宜馬上飲水和進食,以保持口腔內藥物濃度,以便達到預期效果。
4 滴耳劑
將滴耳劑用手捂熱以使其接近體溫。頭部微向一側,患耳朝上,抓住耳垂輕輕向后上方使耳道變直,一般一次滴入5~10滴,一日2次,或者參閱藥品說明書的劑量。滴入后稍事休息5分鐘,更換另一耳。滴耳后用少許藥棉塞住耳道。注意觀察滴耳后是否有刺痛或燒灼感。連續用藥3日患耳仍然疼痛,應停止用藥,及時去醫院就診。
5 滴鼻劑
滴鼻前先呼氣,頭部向后仰依靠椅背,或仰臥于床上,肩部放一枕頭,使頭部后仰,對準鼻孔,瓶壁不要接觸到鼻黏膜,一次滴入2~3滴,兒童1~2滴,一日3~4次或間隔4~6小時1次,滴后保持仰位1分鐘,后坐直。如滴鼻液流入口腔,可將其吐出。過度頻繁或延長使用時間可引起鼻塞癥狀的反復。連續用藥3天以上,癥狀未緩解應向醫師或者藥師咨詢。同時使用幾種滴鼻劑時,首先滴用鼻腔黏膜血管收縮劑再滴入抗菌藥物。含毒劇藥的滴鼻劑尤應注意不得過量,以免引起中毒。
6 透皮帖劑
用前將所有貼敷部位的皮膚清洗干凈,并稍稍晾干.從包裝內取出貼片,揭去附著的薄膜,但不要觸及含藥部位。貼于皮膚上,輕輕按壓使之邊緣與皮膚貼緊,不宜熱敷。皮膚有破損、潰爛、滲出、紅腫的部位不要貼敷,不要貼在皮膚的皺褶處、四肢下端或緊身衣服底下。每日更換1次或遵醫囑。
7 緩、控釋劑
除另有規定外,一般應整片或整丸吞服。嚴禁嚼碎和擊碎分次服用。緩、控釋劑每日僅用1~2次,服藥時間適宜清晨起床后或睡前。
8 氣霧劑
方法:吸入性氣霧劑用噴嘴對準口腔,吸氣時按鈕,持續吸氣3—4秒,將藥物吸收肺內,分布于肺泡壁上。常用的有喘樂寧氣霧劑、愈喘氣霧劑、氯喘氣霧劑等。外用氣霧劑使用時,氣霧劑噴嘴距用藥部位紅20—30厘米,按動按鈕,使藥物成霧狀均勻分布于用藥部位,有保護創面、清潔、消毒、局部麻醉與止血作用。常用的有好得快氣霧劑、燒傷用氣霧劑。對于以拋射劑為動力的氣霧劑,嚴禁受熱、受壓及靠近火源,以免發生意外。
9 膜劑
方法:內服應嚴格按劑量分膜,可口服或舌下含化;外用可按病變部位大小剪取,貼于皮膚用膠布固定。五官、陰道用可按劑量分取,搓成小團或折成片狀后放入用藥部位。
10 栓劑
主要為胃腸道服用有困難及伴有嘔吐癥狀的患者,或因該藥物對胃腸道有直接刺激作用和易被胃液與酶破壞而設計的藥物,對昏迷者更適宜。常見的有阿司匹林栓、消炎痛栓、氨茶堿栓、水合氯醛栓、氨哮素栓等。方法:患者左側臥位,深呼吸,松弛肛門括約肌。給藥者戴上指套,將栓劑輕輕推入內括約肌上方,距肛門約2厘米。患者保持左側臥位約20分鐘。病情允許可指導病人自用。該劑型油脂性基質易軟化,故應在冰箱內放置一段時間后再用。
參考文獻
[1] 李大魁.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M].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