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病是危害人類健康歷史久遠的世界性傳染病,已成為國際公認的重大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結核病是由結核菌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本病各臟器均可受累,但以肺結核為常見。結核病對人類的危害程度,曾有專家說:沒有任何一種疾病像結核病那樣更直接地摧毀家庭、社會和國家的經濟發展。近年來,世界衛生組織及各國對結核病控制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使結核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由于各地情況不同,結核病的患病率、死亡率下降幅度不等,有些國家甚至出現回升趨勢,這種狀況備受醫學專家們的關注。
1 結核病的流行現狀
1.1 流行概況。我國是WHO劃定的西太平洋地區國家,是西太平洋地區7個結核病高負擔、高危險性國家之一。據統計,20年代末,我國有肺結核病人1000余萬,每年死亡人數為120余萬人。新中國成立以后,結核病死亡率開始下降,1974-1976年全國死亡回顧調查結果,估計每年有30萬人死于結核病。
全國第4次結核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全國活動性肺結核患病率為367/10萬,涂片陽性肺結核患病率為122/10萬,菌陽患病率160/10萬,估算全國有450萬活動性肺結核病人,其中涂陽病人150萬,菌陽病人200萬。結核病死亡率為9.8/10萬,每年死于結核病者達13萬人。全年齡組結核感染率為44.5%,我國有5.5億人已受結核菌感染。
1.2 結核病疫情的特點。首先,肺結核病人及耐藥病人多。我國是結核病高疫情國家,是全球22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之一,結核病人數僅次于印度。肺結核病人結核菌初始耐藥率為18.6%,繼發耐藥率為46.5%,在全國200萬菌陽肺結核病人中,有耐藥病人55.5萬,即全國有四分之一以上菌陽肺結核病人為耐藥病人。對兩種主要抗結核藥物異煙肼和利福平的耐藥率亦相當高。高耐藥率對結核病人的治療帶來很大的困難。
其次,結核病死亡人數及結核感染人數較多。全國因結核病死亡人數達13萬之多,為其它各種傳染病和寄生蟲病死亡總和的兩倍。我國已有5.5億人感染了結核菌。因此,每年將有150萬例新發肺結核病人產生,其中一般為傳染性肺結核病人。另外,結核病疫情下降速度緩慢,農村疫情高于城市,可見,全國結核病控制工作的重點應在農村。
2 結核病的預防對策
我國政府本著對人民群眾生命健康高度負責的態度,先后制訂了《結核病防治管理辦法》、《全國結核病防治工作暫行條例》、《關于加強全國結核病防治工作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結核病分類標準》、《全國結核病防治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法規,將結核病例列入重點控制疾病之一,將“結防\"工作納入政府議事日程式。具體的預防對策如下描述:
2.1 加強結核病防治能力建設,完善結核病報告信息系統。各級醫療機構(包括結核病專科醫院、廠礦企業醫療單位、個體診所)要按照《傳染病防治法》和衛生部相關文件的要求,做好結核病人的發現、疫情報告、網絡直報和轉診工作;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對此項工作的監督檢查。對傳染病網絡直報中未到結防機構就診的肺結核病人進行追蹤;加強對鄉鎮衛生院結核病痰涂片檢查點的檢查和質量控制。同時應開展傳染性肺結核病人密切接觸者的追蹤和檢查;結核病重點人群和高危人群中開展病人發現工作;合教育部門在各大中專院校和中小學校,積極開展結核病控制工作。
2.2 加強人員培訓,促進結核病健康教育工作。根據結核病防治工作的需求,按照分級培訓的原則,舉辦不同類型的培訓班,不斷提高結防機構與醫療機構人員的業務水平;適時組織人員參加國際培訓和研討會,邀請國外專家來華講學等方式,提高國家級和省級人員的業務素質;根據實際工作需要,組織編寫統一培訓教材,供各級使用。
同時,加強宣傳教育,增進全民結核病防治意識。實施《中國結核病防治健康促進策略》,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促進活動;加強部門間的合作,利用“3月24日”世界結核病日,針對不同的目標人群,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充分利用結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材料資源庫,并做好資源庫的資料更新工作;進行結核病健康促進活動效果評估與“知識、信念、行為”調查,提高公眾對結核病的認識。
2.3 特殊人群結核病、耐多藥結核病及結核/獲得性免疫缺陷病毒雙重感染的控制。各省將特殊人群(流動人口、羈押人群等)納入本地區結核病防治規劃,使流動人口和羈押人群中肺結核病人能及早發現和治療;制定國家耐多藥結核病防治工作框架和實施方案,對耐多藥結核病規范治療管理工作進行試點,并逐步推廣,開展結核病耐藥監測;根據結核/獲得性免疫缺陷病毒雙重感染防治工作框架,制定實施計劃;建立結核病防治機構與艾滋病防治機構間的協作機制;逐步開展結核/獲得性免疫缺陷病毒雙重感染的監測;對結核/獲得性免疫缺陷病毒雙重感染者及病人給予相應的預防、治療和關懷。
3 總結
目前全球結核病的嚴重狀態,說明了當前結核病的流行病學研究的重要性。作為全球共同的公共衛生問題,更離不開流行病學研究,結核病的分子流行病學已在全球范圍廣泛開展。更加深入地進行結核病流行病學研究,為結核病的預防和控制提供依據,將是21世紀的重要任務。
總之,結核病控制是一項社會性很強的工作。它不但需要健全結核病控制服務體系、充足的經費、有效的抗結核藥物和有效的控制措施作保證,而且還要廣泛動員全社會積極的參與。結核病控制是需要我們長久堅持不懈的艱巨任務!
參考文獻
[1] 呂廣波,栗華.淺談結核病的預防診斷與治療標準[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1,(08)
[2] 李仙姬.淺談對結核病的預防措施[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