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病人占醫院急診患者相當大的比例,其病情危重,死亡、致殘率高,已成為當今人類一大公害。做到準確及時的診斷和處置,會大大提高嚴重創傷救治成功率。現將我院2007.06~2011.08收治的創傷病人(輕微傷除外)823例,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本組男527例,女296例,年齡2.5歲~84歲,平均38.9歲。
1.2 致傷原因。交通事故402例,公傷事故(切割傷、墜跌傷、擠壓傷)225例,斗毆傷(刃器傷、擊打傷)158例,牛角剜傷1例,其它37例。
1.3 創傷部位。頭頸部傷187例,胸部外傷165例,腹部外傷152例,脊柱、四肢傷389例,血管損傷23例,尿道、外生殖器損傷4例,復合傷93例。
1.4 治療轉歸。手術364例,轉院及自動出院18例,死亡16例。
2 討論
2.1 快速準確判斷傷情至關重要。原則是快速、全面、準確。病人來院后首先應檢視生命體征是否平穩,神志是否清楚,傷在何處,有哪些癥狀體征,需作哪些必要的輔助檢查。如果病人有頭痛、昏迷、嘔吐、瞳孔變化,要考慮顱腦損傷的可能;若病人有面色蒼白、四肢冷、血壓下降等休克表現,要考慮有內臟出血或血管損傷的可能;有胸部外傷肋骨骨折、呼吸困難、并有反常呼吸等,應考慮有血氣胸的可能;有腹部外傷史,腹膜刺激征時應考慮有內臟器官破裂、出血;脊柱四肢骨折病人要懷疑有無神經、血管損傷;遇嚴重車禍傷、高空墜落傷、擠壓傷的病人要高度警惕多發傷的可能;若發現沿血管走行方向傷口有噴射狀、涌泉樣出血,或傷處局部有大血腫,張力高,必定有血管損傷。傷勢較重部位的癥狀往往容易掩蓋其他部位的癥狀,造成漏診。
2.2 突出重點,注重救治的時效性。原則是“先救命、后治傷”,要簡潔有效。重點是呼吸、循環等威脅生命的損傷的急救處置。對意識障礙的病人、氣道損傷的病人,要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作氣管切開;顱腦外傷的病人降低顱內壓、減輕腦水腫非常重要;對開放性氣胸病人要及時閉合創口、抽氣減壓,以防縱隔擺動;對四肢血管傷的病人盡早上氣壓止血帶;對休克病人,在急診科進行迅速確切的止血,同時建立多條靜脈通道,血管不好穿刺的行靜脈切開,輸液、輸血或代血漿,適時應用血管活性藥物,待血壓回升、休克糾正后立即送手術室。
2.3 多學科協作,合理掌握手術指征和時機。對需急診手術或損傷控制的創傷病人,滯留急診室時間盡可能短。對顱內血腫腦受壓患者,應立即引流降低顱內壓。胸部外傷肺嚴重挫裂傷,經閉式引流肺仍不復張,呼吸困難進行性加重患者;浮動胸、連枷胸、呼吸明顯反常患者;胸腔閉式引流不斷有鮮血流出、休克加重患者;懷疑有膈肌、心臟、食道損傷患者均應盡早手術。腹部外傷有臟器破裂、血管損傷的應及早手術,保守治療難度大、風險高。有肢體、指、趾離斷患者,大血管損傷患者,應盡量縮短術前準備時間,爭分奪秒,提高手術成功率。
2.4 動態觀察病情變化。原則是多次查體,動態評估。多數病人經積極有效的保守治療,病情能夠得到控制和緩解,但少數病情惡化的病人、漏診病人仍需手術治療。同時還應當注意術后病人有無再次手術的可能。筆者曾遇見1例酒后騎車摔傷的患者,傷后10min步行來院,感惡心嘔吐,頭部CT檢查無異常,處理頭面部擦傷后予以觀察。5h后出現頭痛嘔吐,家屬認為是飲酒所致,未予以重視。又于3h后頭痛嘔吐加劇,再次CT檢查發現右額顳部硬膜外血腫。又遇一鐵鍬柄頂傷腹部患者,述腹痛明顯,腹壁外表無傷痕,肌緊張、反跳痛不明顯,B超也未發現異常,留院觀察。1d后腹痛無緩解,腹膜刺激征明顯,剖腹探查證實為小腸穿孔。
本組中男性明顯多于女性,可能與其從事職業以及社會活動多有關;交通事故位于首位,可能與我院地處交通要道和車輛劇增有關;公傷事故位居第二,可能與我院臨近工業園區有關;斗毆傷位居第三,加強法制教育,強化社會治安是減少此類創傷發生的根本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