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炎琥寧靜脈滴注的臨床情況,分析該方法的治療效果,針對其靜脈滴注導致的過敏反應進行分析。
方法:選取我院2011年9月~2012年4月收治的經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40例隨機抽取30例靜脈滴注炎琥寧與診斷為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35例隨機抽取30例靜脈滴注阿奇霉素后的臨床反應進行分析對比,將患者分為兩組。以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靜脈滴注炎琥寧為觀察組,以診斷為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靜脈滴注阿奇霉素對照組。
結果:觀察組中1例臨床癥狀出現過敏,抗過敏治療后癥狀明顯緩解,對照組無異常。
結論:靜脈滴注炎琥寧會引起極少人群產生過敏反應,靜脈滴注時應注意觀察。
關鍵詞:炎琥寧 靜脈滴注 過敏反應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9-0092-01
相關資料表明[1],對于臨床上出現發熱、流鼻涕、咳嗽、肺部呼吸正常等癥狀的患者,經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通常治療方法是靜脈滴注炎琥寧。炎琥寧藥物有清熱解毒和抗病毒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阿奇霉素對肺炎衣原體、流感嗜血桿菌、嗜肺軍團菌、卡他摩拉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或肺炎鏈球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臨床上常用于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治療。經過治療后,癥狀都會有緩解,但對于不同的患者體質不同,可能就會出現藥物的不良反應。如何有效預防和避免過敏反應的產生,得到越來越多的學者的廣泛關注。本文就我院2011年9月~2012年4月炎琥寧靜脈滴注致過敏反應的應用情況進行探討,旨在尋找更加合理應用方法。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1年9月~2012年4月收治的經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40隨機抽取30例靜脈滴注炎琥寧與診斷為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35例隨機抽取30例靜脈滴注阿奇霉素后的臨床反應進行分析對比,將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齡5月齡歲至15歲,對照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6月齡~14歲。兩組患者年齡、體質都具有可比性,P>0.05,無統計學意義上的差異。
1.2 治療方法[2]。觀察組患者使用注射用炎琥寧(北京悅康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兒童根據體重確定給藥劑量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40-250ml中靜脈滴注。對照組患者使用注射用阿奇霉素(浙江普洛康裕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兒童根據體重確定給藥劑量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40-250ml中靜脈滴注,用藥后密切觀察臨床癥狀。對于出現不良反應的病例進行抗過敏治療,觀察療效。
1.3 觀察指標。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情況,記錄不良反應病例數,計算反應率;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匯總,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整體身體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例數(n)和百分率(%)表示,組間對比采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致敏反應情況比較。
經比較,兩組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療導致的過敏反應無顯著性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上的差異。
2.2 出現過敏反應病例的治療情況。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會出現過敏反應,對照組沒有此現象,觀察組通過脫敏治療,病情都有好轉,證明注射用炎琥寧靜脈滴注可以導致過敏反應,是藥物的作用,而不是設備,醫護人員的責任。
3 討論
3.1 注射用炎琥寧是一種純中藥制劑,是從天然植物穿心蓮葉中提取的有效成分-穿心蓮內酯結構進行改造,經人工半合成所得的穿心蓮內酯琥珀酸半酯(NAS)制成鉀鈉鹽,其藥理機制是通過抑制細菌內毒素引起的發熱,對抗化學刺激物二甲苯及人體炎癥介質組織胺所致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從而在炎癥發展的最初階段發揮作用;阻止蛋白質對DNA片段的包裹,使病毒不能正常復制;具有明顯的抗病毒、抗菌雙重功效。所以,注射用炎琥寧成為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首選藥物。
3.2 關于炎琥寧的臨床應用文獻報道較少[3],偶見皮疹等過敏反應。炎琥寧與穿琥寧在體內活性代謝物為同一物質,文獻報道穿琥寧上市后觀察到的不良反應有:①過敏反應:可表現為皮疹、瘙癢、嚴重甚至呼吸困難、過敏性休克,多在首次用藥出現;②消化道反應:惡心、腹痛;③致熱原反應:高熱、胸悶、心悸、心動過速、血壓下降等。
3.3 研究表明,雖然注射用炎琥寧對于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有顯著療效,但臨床會出現皮疹等過敏反應,有可能會加重病人的病情,是病人更加痛苦,所以在治療階段,應當慎用注射用炎琥寧。
3.4 近年來,藥物使用過程中的藥物不良反應情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和重視。胡倩[4]對臨床工作中常見的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的原因進行了總結。首先:不良反應是藥物本身固有的性質,俗話說“是藥三分毒”,可見藥物在發揮治療疾病的同時必然存在著各種不良反應。藥物種類不同、劑型不同可造成不同類型的不良反應。其次:臨床醫師太過注重藥物的治療作用,而忽視了其固有的不良反應,一味的追求聯合用藥以提高治療效果,往往造成不合理用藥,影響藥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第三:患者本身的個體差異,不同個體對藥物的敏感程度存在差異,同種藥品相同的給藥劑量,有的患者可能還未達到治療劑量,有的可能已經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
參考文獻
[1] 胡亞美,江載芳,主編.實用兒科學(上冊).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167
[2] 陳明,胡艷菊.炎琥寧粉針劑治療小兒上呼吸道感染22例臨床觀察.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2,23(12):360
[3] 王德芬.產科子宮切除118例分析,中華婦產科雜志,1991.26(4),221
[4] 胡倩,臨床常見藥物不良反應原因分析及預防[J].中外醫療,2008,35: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