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急性閉合性腹部外傷的臨床診斷與治方法。
方法:對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腹部外傷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比較,觀察患者的全身情況,對患者行CT及B超作為輔助確診工具,根據確診時間的長晚分為早期組和延遲組,兩組各40例。治療方法根據患者的受傷部位、性質及臟器損傷程度行相應的手術治療,分析手術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結果:早期組只有1例死亡,其余均治愈,病死率2.5%;延遲組死亡4例,其余36例治愈,病死率10%。
結論:急性閉合性腹部外務病情復雜,表現很難判斷受傷部位,需要借助CT及B超進行進一步確診。治療方面早期及時治療可能效降低病死率。因此,對于急性閉合性腹部外傷的患者,盡早的確診受傷部位,并依據病情及時采取施救措施對挽救患者生命意義重大。
關鍵詞:急性閉合性 腹部外傷 臨床診斷 治療方法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9-0074-02
1 概述閉合性腹部外傷的臨床特征
1.1 論述閉合性腹部外傷對患者的傷害。腹部閉合性外傷常發生在交通、生產或生活事故中。其外傷治療預后結果與內臟損傷密切相關,腹部閉合性外傷常伴有其他部位的損傷,如腦外傷、胸外傷和骨折等,易掩蓋病人的病史和體征,而擾亂臨床上的診斷。腹部的損傷往往是由于直接的或間接的暴力損傷反致,患者可感覺到腹部劇痛,伴有惡心、面色皮膚黏膜蒼白,脈搏增快,或傷后不敢翻身走動,動時腹痛加劇,或腹脹逐漸加重,以上癥狀都是可能發生腹內臟器損傷的表現。閉合性腹部外傷病情復雜而且嚴重,臨床上的診斷比較困難,如果延誤了治療搶救時機,可危及患者生命。
1.2 概述現階段閉合性腹部外傷的檢查方法。因為腹部閉合性外傷如發生內臟的損傷絕大多數需要早期手術治療,所以認真判斷是否發生內臟的損傷,以及何種臟器的損傷十分關鍵。在判斷診斷時需要詳細了解病史、全面而有重點的體格檢查以及借助其它輔助檢查。常規判斷是否可能發生內臟損傷的方法:是否出現休克征象;腹部持續而進行性劇烈疼痛伴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有明顯的腹膜刺激征;有氣腹表現;腹部出現移動性的濁音;有便血、嘔血或尿血;上述癥狀的表現是發生內臟損傷的可能。主要輔助診斷方法:腹腔穿刺術和腹腔灌洗術的檢查陽性率可達90%以上。腹腔穿刺抽到的液體后,可根據其性狀推斷臟器受損的類型。如果抽不到液體并不能排除沒有臟器損傷的發生,可進一步進行腹腔灌洗術的方法。其次,CT、B超及X線也是輔助檢查的方法。
2 閉合性腹部外傷的臨床治療方法
為了保證為患者建立有效的輸液或輸血通道,必須迅速建立頸外靜脈穿刺置管及雙上肢2條通道,及時放置胃管和導尿管等。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暢。迅速改善患者的微循環,為患者輸入1~2L的等滲平衡鹽,以促使水和電解質的平衡。如果患者發生休克,快速補充足夠的血容量,應用止血藥及抗生素。部分可能發生血壓和血流失衡的患者,為了改善心功能,可酌情給予血管擴張藥和正性肌力藥。在初步穩定患者病情后,及時全身檢查,必要時采取相應的輔助方法,根據病情決定是否行手術治療及手術方案。
3 療效分析
早期組只有1例死亡,其余均治愈,病死率2.5%;延遲組死亡4例,其余36例治愈,病死率10%。80例患者均在不同時間進行了腹腔穿刺方法加以確診,腹腔穿刺是一種簡單、快速、可靠的方法,在診斷閉合性腹部外傷的方面確診,尤其是對定性檢查是否有臟器的損傷具有很高的診斷價值。但因為部分患者因為個人個外界因素就診延遲等原因,確診延后,耽誤確診的治療。
從治療方面,首先不隨便搬動傷者,不注射止痛劑,不給飲食,嚴密觀察。其交觀察內容包括:①脈率、呼吸和血壓;②腹部體征;③紅細胞數、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比容;④必要時重復診斷性腹腔穿刺或灌洗術。必須第一時間糾正體征的變化,及時補液和補血,注射廣譜抗生素以預防或治療可能存在的腹腔感染。疑有空腔器官破裂或有明顯腹脹時,應進行胃腸減壓。待基本癥狀穩定后,再進行進一步診斷的實施。
4 總結
對于嚴重腹部閉合性損傷的診斷與治療,必須應爭分奪秒,靈活運用各種檢查方法,以其迅速判斷病情并制定相應診治方案,以挽救患者生命。隨著科學技術及現代外科技術的發展,閉合性腹部外傷的診斷及治療將更加及時、有效。急性閉合性腹部外務病情復雜,表現很難判斷受傷部位,需要借助CT及B超進行進一步確診。治療方面早期及時治療可能效降低病死率。因此,對于急性閉合性腹部外傷的患者,盡早的確診受傷部位,并依據病情及時采取施救措施對挽救患者生命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 趙中江,謝謙,趙佳.外傷性肝脾破裂術后發熱探討(附60例分析)[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0年Z1期
[2] 徐可福.交通車禍所致腹部閉合性損傷的診治458例臨床分析[J].華夏醫學,2008年03期
[3] 解光艾,劉永慶.腹部穿刺和B超對脾損傷診斷的互補性[J].內蒙古醫學雜志,2009年01期
[4] 史連勝,向凱,陳天軍,金芙萍.腦—腹聯合傷死亡原因分析[J].青海醫藥雜志,2009年06期
[5] 范躍進,霍躍光,顧軍.交通傷中合并閉合性腹部損傷325例診斷分析[J].蘇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