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生兒的各個器官,系統發育不成熟,全身免疫功能差,容易發生感染,產科護理人員應嚴格遵守各項消毒隔離制度,及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加強專業理論知識及院感有關知識的學習,杜絕醫源性感染的發生,完善消毒清潔設施,保證母嬰安全。
關鍵詞:產科護理人員 完善各項消毒隔離制度 減少新生兒感染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9-0232-01
自母體娩出到出生后四周(28天內)的小兒叫做新生兒,新生兒期是人類死亡率高的時期,由于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的機體免疫功能不完善,抵御感染的重要細胞—中性細胞的數量少,具其趨化,黏附和調理功能低下,新生兒皮膚嬌嫩,極易破損,對致病微生物的防御能力低下或缺失,因此對正常人不產生危害的微生物可能對新生兒造成嚴重的感染后果,因此增強產科全體醫護人員控制感染意識,強化無菌觀念,實施手衛生、嚴格執行各項消毒隔離制度,加強責任心,盡可能減少新生兒對微生物的暴露,降低新生兒感染的發生,具體措施如下:
1 產房管理
1.1 空氣消毒選用對人無毒無害,且可連續消毒的循環風紫外線空氣消毒器,每天消毒1-2次,每次開機2小時,一般安排在早晨上班前和下午下班后進行,產床及操作臺面用84消毒擦拭,每月進行空氣細菌培養,以檢測消毒效果。
1.2 產房工作人員入產房均應在更衣區更換拖鞋,洗手后更換刷手衣褲,戴好帽子,口罩進入刷手區進行外科洗手,進入分娩室接生,工作人員如患有感染性疾?。òㄆつw感染)應暫時調離產房工作,產婦亦需更換鞋服進入產房。
1.3 產房應有冷暖空調,室溫應保持在22-26度,相對濕度在50%—60%為宜,并且有良好的通風條件。
1.4 寶寶娩出后應迅速徹底地清除口、咽部羊水及粘液,保持呼吸道通暢,寶寶斷臍后先用沾有碘伏棉球由臍帶傷口處向外擦試1遍,更換棉球依同方法再擦試2遍;注意保暖,用消毒毛巾擦干全身血跡及羊水,放置溫暖的包被中,早產兒及低重兒要放入暖箱中,保持合適體位,頭偏向一側,專人看護,防止窒息。
1.5 注射乙肝疫苗和接種卡介苗,將寶寶抱至母親胸腹前進行皮膚接觸,早吸吮30分,以促使母乳喂養的成功。
2 嬰兒同室消毒隔離管理
2.1 室內保持安靜清潔,溫度適宜,空氣新鮮,注意保暖,護理操作時不要過分暴露,盡量減少人數,謝絕或減少探望,病人禁止進入。
2.2 建立消毒隔離制度,完善清潔設施,在接觸和護理新生兒前后應認真洗手,并做好監測工作。臍部是細菌侵入機體的重要途徑,必須保持臍部干燥,臍帶未脫落前,每天用消毒棉簽蘸碘伏擦試,然后用消毒紗布蓋上,并包好,防止大小便弄濕臍帶及覆蓋的紗布上,如臍部被尿濕,必須立即消毒及更換敷料,臍帶脫落后,不用紗布敷蓋,仍要保持局部清潔干燥。
2.3 每日或隔日給寶寶用流動水洗澡,新生兒用品應“一人一份一消毒”。指導產婦及家屬保持寶寶皮膚清潔,勤換尿布大便后清洗臀部,尤其要注意腋窩、大腿根部,肘彎及大腿皺折處皮膚,保持清潔干燥,衣著要寬松,質地柔軟,不宜釘扣子,或別針,尿布要用吸水性好的純棉布,用前用開水燙,日光下暴曬,用后的尿布要用專用的盆盛放,不能亂放,更不能丟在地上。
2.4 指導和幫助產婦掌握母乳喂養技巧,做到按需哺乳,并教會產婦及其家屬正確的喂哺方法和育兒知識,避免嗆奶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中國醫院感染規范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