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慢性結腸炎 自我保健 科學飲食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9-0220-01
慢性結腸炎是一種頑固難愈、易復發的消化道疾病,以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為發病部位。根據致病原因分為特異性腸炎即有明顯原因的結腸炎,非特異性腸炎即致病原因不明者[1]。患者起病緩慢,可持續不緩解或活動與靜止交替呈慢性反應。臨床上以長期反復腹瀉、腹痛等為主要表現。可出現便秘或泄瀉癥狀,有排便次數增多、排便困難,便下大量粘液或帶血,時有里急后重現象,伴隨左下腹疼痛,呈隱隱作痛,體重下降,消瘦,精神不振。在常規治療用藥后癥狀可得到緩解和減輕,但停藥后容易復發。臨床上經常發現一些結腸炎患者盲目服用抗生素,不但起不到治療作用反而會破壞胃腸道正常菌群,造成菌群失調,給以后治療帶來困難。因此社區責任醫師在慢病隨訪過程中,應高度重視慢性結腸炎患者管理,在規范治療前提下,指導患者積極開展自我保健和科學飲食,這是預防復發、根治該病的關鍵所在。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畫水鎮位于浙江省東陽市西南部,東臨南市街道,南接永康市,西界義烏市,北與白云街道相連。全鎮總面積120平方公里,下轄18個行政村居,5.3萬人口。衛生院現有社區責任醫師24名。2009-2011年轄區內共確診慢性結腸炎328例。
1.2 方法。由各社區責任醫師對確診的慢性結腸炎患者開展定期隨訪,根據患者病情進行針對性干預,重點做好患者自我保健和科學飲食的指導。對患者有效管理率、病情穩定和變化情況等進行分類統計。
1.3 療效判定標準。①臨床痊愈:大便次數、量及性質恢復正常,伴隨癥狀及體征消失。②顯效:大便次數每日2~3次,近似成形、或便溏而每日1次,伴隨癥狀及體征總積分較治療前減少70%以上。③有效:大便的次數和質有好轉,伴隨癥狀及體征總積分較治療前減少35%以上。④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者。
2 結果
2009年1月-2011年12月328例患者經過責任醫師的隨訪和管理,其中有效管理者289例,占88.11%。其中:患者痊愈87例;病情穩定(顯效+有效)3個月以上的135例,病情穩定6個月以上的53例。病情加重者14例,及時轉診到上級醫院診治。死亡3例。
3 討論
慢性結腸炎根據病變程度可分為“潰瘍性、非潰瘍性和糜爛性”三種。近些年研究表明,該病常與自身免疫有關。患者血液中一般都可發現抗結腸炎抗體(IgM)存在,其抗原是結腸上皮細胞內的脂多糖,從而在免疫反應中使細胞毒細胞殺死結腸上皮細胞,形成局部或整片創傷,容易引起繼發性感染。后者可引起大量淋巴細胞結集于腸系周邊的淋巴結內,對抗發生腸系感染及腸道粘膜損傷的病毒,而中性粒細胞則針對細菌性感染起到免疫作用。在長時間炎癥作用下,引起免疫細胞活性增強且互相殺滅,將正常細胞破壞,導致炎癥加重,是本病長期炎癥不愈原因之一。中醫學認為慢性結腸炎“腹瀉”屬于“久瀉”范疇,是虛寒性下利的一種表現,它與脾、胃、肝、腎功能的失調有著密切關系,主要由于脾虛而失去正常運化功能所致。在治療上需采取溫健脾陽、疏肝健脾和溫補脾腎的方法,佐以澀腸止瀉藥物,標本兼治,才能取得較好的療效[2,3]。
慢性結腸炎除了規范治療外,生活中的飲食治療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治療過程中,患者還需“忌口”。“忌口”與治療效果的提高和鞏固有著密切關系,否則藥雖對癥,但治療效果不佳;或已有改善,又見病情反復,以至前功盡棄。病人由于身體虛弱、抵抗力差,尤其胃腸道易并發感染,因而更應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堅硬及變質的食物,禁酒及辛辣刺激性強的調味品。補充蛋白質及維生素,應選用一些易消化的優質蛋白質食品,如魚、蛋、豆制品及富含維生素的新鮮嫩葉菜等。最好食用菜汁,以減少纖維的攝入;如有脫水低鈉現象時,應及時補充淡鹽水。吃蒸煮或烘烤的海產,取代油炸的作法。應密切觀察患者對各種食品的適應性,摸索飲食規律,注意個體差異[4]。特別注意下列食物:①牛奶富含多種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和維生素,但大多數患者卻不宜飲用。患者飲用后會出現腸鳴、腹瀉。原因是牛奶雖有“補虛損、健脾胃”功效,可又有“滑潤大腸”的作用,因此慢性結腸炎患者應慎服。②各種新鮮瓜果。如西瓜、香瓜、黃瓜、香蕉、桃子、生梨等。雖然瓜果含有豐富維生素、礦物質、無機鹽等營養素,但對大多數患者來說也在禁忌之列。因為瓜果大都性屬寒涼,會損及脾陽,又易滋生濕邪,困阻脾胃運化功能,有的還有滑腸作用,從而導致腹瀉頻作,影響療效。柿子、石榴、蘋果含有鞣酸及果膠成分,有收斂止瀉作用,患者則可適量食用。③紅燒肉、肉餡包子、雞鴨燉煮的濃湯等油膩食物含有動物類脂肪,患者食用后往往會出現排便次數增多的情況。④受個體差異影響,有些患者屬腸道性過敏,對魚類、蝦、蟹、牛乳等高蛋白食物過敏,這些異體蛋白進入人體時可產生大量組織胺,引發過敏性反應而激發免疫細胞聚集在消化道粘膜表面,從而引起粘膜表面水腫充血及滲液等炎癥發生。⑤本病在發作期不宜進食豆類及豆制品,麥類及面制品,以及大蒜、韭菜、卷心菜、花生、瓜子等易產氣食物。因為一旦進食,胃腸道內氣體增多,胃腸動力受到影響,即可誘發本病,甚至加劇癥狀。
另外,慢性結腸炎患者平常應加強鍛煉,如打太極拳,以強腰壯腎,增強體質。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涼。調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社區責任醫師應對確診的慢性結腸炎患者開展定期隨訪,納入社區慢性病有效管理的目標人群。根據患者病情加強針對性的干預,引導患者系統規范地治療,重點做好患者自我保健和科學飲食的指導。
參考文獻
[1] 趙林,袁平西,杜俊玉.慢性結腸炎的發病原因和治療分析[J].醫學信息:下旬刊,2011.24(6).79-80
[2] 蔣文良.中醫治療慢性結腸炎82例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1.9(31).181-183
[3] 林艷,田謐,史耀勛等.慢性結腸炎泄瀉(脾胃虛弱證)健脾和胃灸法規范化治療方案的研究[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9(20).27
[4] 盧漫芳.134例慢性結腸炎治療體會[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1.2(2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