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9-0226-01
在檢驗醫學飛速發展的今天,實驗室運用各種類型的現代化自動分析儀,并對檢測過程采取了嚴密的質量控制措施,以確保檢驗質量,從而為臨床醫生提供了有價值的診斷依據。因此檢驗室的質量控制是醫院質量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醫院內涵建設的基本內容,并且愈來愈受到醫院管理層的重視。本文就醫院檢驗室的質量管理,提出一些看法。
1 堅持做好室內空間的質控工作,確保檢驗質量
1.1 加強醫院的標準化管理,要嚴格按照醫院醫療管理和檢驗質量管理要求,創立和改善檢驗質量管理,確保機制,對檢驗室的工作實行全過程的監控,主要檢測室的質控記錄和空間質評成績。發現隱患,及時提出意見,及時改進,防備醫療缺陷。
1.2 實行對機制落實狀況的考核和管理,檢驗工作者要按照醫院和檢驗室的質量考核方案,對管理機制的落實狀況進行考核,要重視終末質量控制,又要注重每一階段的質量考核。
1.3 協調好檢驗室與臨床的關系,每個檢測項目都有特殊的要求,檢驗人員應把這些測試要求告知臨床,說明它對結果的影響。定期與臨床交流,加強其對檢驗項目的了解,聽取臨床醫生的意見和要求,并對此進行思考和探討,以此來相互提升、相互推動,從而為臨床查明病因、制定療效提供科學依據。因此協調好與臨床的關系,對檢驗室的工作改進、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尤為重要。
2 加強每一階段的質量控制
2.1 做好分析前的質量控制,排除各種干擾,重點對標本的采集和處理采取監控。
2.2 開展室內質控、常規查看項目,同時一定要參加本省衛生部臨床檢驗核心機關的室間質評行為。檢測前查看儀器的運行及日常維護,把儀器造成的誤差降低到最低。
2.3 認真執行檢驗結果的核對制度,對檢驗結果實行查對、核實,好出現結果異常及時復查,并對臨床醫生分析緣故,確定無誤簽字后,方可發出報告,盡可能的做好分析后質量控制。
3 加強臨床檢驗質量的控制措施
3.1 隨著檢驗儀器的自動化、網絡化,產品化試劑的規范化的運用,檢驗工作者系統化、規范化的業務知識的培訓,使檢驗工作日益改善,現代化的全自動儀器可同一時間檢測數七項,基本上自項常規和生化分析,因此要更新傳統的管理模式、應用現代儀器,規范各臨床檢驗室,有效降低綜合分析成本,使患者能夠得到有效和及時醫治和康復。
3.2 加強儀器的運用管理,應使用國內有行政部門認證注冊的儀器,并按照操作規程規范應用,做好每日、月、年的保養記錄,定期保養和維護,以確保儀器的正常運行。
3.3 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業務能力。醫學檢驗人員,面對日新月異的變化形勢,要不斷的學習新的知識,迎接新的挑戰,結合檢驗室的本職工作,加強“三嚴”學習,圍繞新的儀器、新的測定方法和原理,加強與臨床的聯系,掌握不同疾病的試驗觀察能力和了解疾病的臨床癥狀及診斷標準,掌握臨床常見病和高發病的醫學知識,不斷的學習和積累臨床知識和臨床經驗,提高業務水平。
綜上所述:質量是臨床檢驗的生命線,要想做一個稱職的檢驗工作者,除了要具備一定的現代業務理論水平、操作技能和健全的規章制度,還要具備仔細、嚴謹、有條不紊的工作作風和工作態度,更重要的是做好檢驗質量質量控制和管理,定期做好儀皿的核準、維護及保養,選擇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的檢測方法,做好室內和室間質量控制及評價工作提升實驗室的精確度和準確度,使實驗結果真正達到準確可靠及時,更好的提升醫療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