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9-0153-01
便秘是很多疾病發(fā)生與加重的誘因。老年臥床患者由于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活動減少,容易發(fā)生便秘。患者便秘是臨床護理中經(jīng)常遇到的問題。我們對臥床時間與便秘的關系、臨床護理干預的現(xiàn)狀進行了調查分析,并提出了護理對策,為進一步指導臨床實踐提供了依據(jù)。
1 老年患者臥床與便秘的關系
老年慢性便秘患者重度便秘發(fā)生率從臥床前期到臥床期明顯增加,調查結果顯示,由于臥床活動減少,腸蠕動功能進一步降低,導致便秘。在本次調查中,老年臥床患者長時間臥床或室內生活,活動少使腸蠕動功能降低。老年臥床患者自理能力缺陷,尿失禁的發(fā)生率高,部分患者認知障礙,這些都將影響患者對攝入足夠水分的能力和愿望,使水分的攝人減少引起便秘。導致老年患者臥床的主要疾病是腦血管病、心血管病及老年癡呆等疾病,可能與患者服用多種影響排便的藥物如降壓藥、鈣離子拮抗劑、利尿劑及抗抑郁藥等有關。臥床老年患者排便需他人協(xié)助,由于不愿麻煩他人或病室有他人等環(huán)境不便,抑制便意,而未及時排便。本研究顯示,50.45%的患者遵醫(yī)囑服用緩瀉劑,15.15%自己服用瀉藥,特別是長期過量使用緩瀉劑加重便秘。這些因素均能導致臥床老年患者發(fā)生便秘。
2 老年臥床患者便秘的干預與對策
2.1 注重對各種疾病老年臥床患者活動的護理。腦血管病、心血管病、慢性肺病、腫瘤、骨折及老年癡呆等疾病可導致老年人長時間坐位及臥床,影響腸蠕動導致便秘。應該注重對這些患者的活動的促進。①重度便秘在腦血管病的發(fā)生率較高,這與腦血管特別是卒中患者偏癱,肢體乏力,站立行走困難,只能坐位或臥位休息,隨著時間延長,如果不給予及時的康復治療及護理,出現(xiàn)肌肉關節(jié)攣縮,患者的活動會進一步受限。對于這類患者,應加強早期的康復治療及護理,盡量保存其自理能力。②心血管疾病心功能衰竭及心肌梗死等患者,由于活動后可能發(fā)生心悸、氣促等不適,同時認為臥床休息就是治療,而減少活動,增加臥床時間。③慢性肺病患者,由于對氧氣的需要,被氧氣管限制活動而臥床休息,活動范圍及活動量減少。應該為這類患者提供便于攜帶移動的輕便供氧裝置,擴大其活動范圍,增加其活動量,減少臥床。④晚期腫瘤患者,由于疼痛及乏力等影響,容易臥床不起,應及時有效控制疼痛,除了極度衰竭的患者,均應提供條件,他人推送或陪伴外出活動,鼓勵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動,增加其活動范圍和活動量。⑤老年癡呆患者,由于認知障礙,外出可能帶來安全隱患,部分患者即使有活動能力也被限制于室內活動或臥床;部分和指引乏力,不能自己站立、行走,有無法表達自己起床及出行的需要,而被限制臥床。對這類患者,應該予以更多的關注,提供安全的活動環(huán)境,增加他人陪同或推送外出時間,盡量減少對活動的限制。
2.2 對排便的護理干預。①對于較嚴重的糞便嵌塞的老年患者先進行保留灌腸,再進行多次清潔灌腸直到糞便嵌塞解除。灌腸無效時,可戴手套取出大便。②老年臥床患者應該增加新鮮蔬菜、水果及豆類等富含纖維素食物的攝人,可根據(jù)病情指導患者增加水的攝人。特別要注意評估老年癡呆等認知障礙無法表達自己需要的患者飲水、進食、大便等情況,保證每日足夠的攝人。③護士應指導患者或家屬學習下腹部按摩,以加強腸蠕動,促進食物殘渣運行。④臥床患者應盡量坐位或蹲姿排便,床上排便時應抬高床頭30°—40°,病情允許應盡量到廁所排便。⑤應對患者進行定時排便的訓練,指導深呼吸,增加腹肌力量,利于糞便的排出。⑥向患者及家屬講解便秘導致肛裂、痔瘡、誘發(fā)腦出血、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危險性及預防便秘的重要性,養(yǎng)成定時排便習慣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