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體表惡性腫瘤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分析探討。
方法:隨機抽取在2010年1月-2012年3月間我院收治的體表惡性腫瘤患者病例68例,將其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采取傳統手術療法和電化學方法進行治療,對這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分析。
結果:經統計得知,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兩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采取電化學療法對體表惡性腫瘤進行治療的臨床療效顯著,且具有簡單、安全等特點,值得推廣。
關鍵詞:體表惡性腫瘤 臨床療效 電化學法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9-0080-01
在臨床上體表腫瘤為皮膚、皮膚附件以及皮下組織等一些淺表軟組織中發病產生的腫瘤,其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屬于一種常見的疾病。目前對于該類疾病的治療的方法相對較多,且效果相對理想[1]。本次研究中出于對電化學法治療該類疾病的臨床療效進行研究分析的目的,將我院收治的臨床患者展開分組治療,并對療效進行了對比分析,現匯報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中研究對象為我院收治的體表惡性腫瘤臨床患者病例,共抽取68例,將其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后每組34例。對照組中有男23例,女11例,年齡21-82歲,平均年齡為(54.8±9.2)歲,病程1個月-19年,平均(6.9±3.1)年;觀察組中有男22例,女12例,年齡22-83歲,平均(55.1±10.3)歲,病程2個月-20年,平均(7.4±3.3)年。研究對象年齡、性別、病程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有比較價值。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診斷標準。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將抽取的研究對象按照1∶1的比例分成兩組,一組為對照組,對其采用傳統手術療法進行治療;一組為觀察組,對其采用電化學法進行治療。對這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進行比較分析。
1.2.2 治療方法。對照組:傳統手術療法。包括有游離植皮、直接縫合、皮瓣轉移+游離植皮以及鄰位帶蒂皮瓣等。觀察組:電化學法。所用儀器為采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測控技術研究所研制的ZAY-6B型電化學治療儀。治療開始前的30分鐘對患者展開鎮靜以及止痛肌肉注射。對患者進行常規的消毒并采取局部麻醉的方式,以腫瘤大小為依據將相應數目的電極針予以插入。將陽極插在腫瘤的中央,陰極則插在腫瘤的邊緣。電壓為6-10V之間,電流為30-100mA之間,電量的大小以腫瘤的大小以及性質進行決定[2]。
1.3 療效評價。以WHO(1998)實體腫瘤療效評定標準為依據,將患者的臨床療效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定,進展。有效=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無效=穩定+進展[3]。
1.4 數據處理。研究中相關數據采用SPSS14.0統計學數據處理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對比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統計發現,觀察組患者癥狀完全緩解者21例,部分緩解者2例,進展者0例,有效率為94.12%;對照組患者癥狀緩解者8例,部分緩解者19例,穩定者4例,進展者3例,有效率為82.35%。顯然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 討論
臨床上應用的電化學療法又被稱作是直流電療法。對于電化學治癌機制而言,其為利用直流電場的影響,在腫瘤以及其周圍組織產生電泳、電解以及電滲運行,會對癌組織產生直接的殺傷效果。直流電對癌組織的電反應可以快速使其中的電解質發生重新的分布,陽極區的pH會變為1-2,而陰極區的pH則會變為12-14,pH值發生率劇變導致癌組織發生失活,蛋白質發生壞死,釋放出來的氫、氯、氧等離子也可以對癌細胞進行直接殺滅。曾有學者經研究證實,電化學治療會引起宮頸癌組織細胞中的凋亡發生增加,凋亡細胞的發生率高達100%[4]。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4.12%,相對于其他文獻報道結果發生偏高的現象,可能是受樣本容量小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唐步堅.電化學治療對宮頸癌細胞凋亡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2009,26(19):689-690
[2] 辛育齡.電化學治療惡性腫瘤的臨床觀察[J].中華腫瘤雜志,2010,13(26):467-469
[3] 張國良,姜冠潮,劉軍,等.電化學治療對腫瘤病人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2009,12(13):218-219
[4] 屠規益.近代腫瘤外科學100年.中華腫瘤外科雜志.2010,24(13):34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