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了解臨床醫學本科實習生的主觀幸福感、生活質量等現狀,探討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并提出一些對策與建議。
方法:采用總體幸福感量表(GWB)及自制的相關問題,對臨床醫學本科實習生和大四見習生開展現況調查。
結果:臨床本科實習生主觀幸福感平均得分為70.48分,臨床本科見習生的主觀幸福感得分為76.14分。跟普通大學生平均分78.16分[1]相比,臨床醫學本科實習生的主觀幸福感偏低。
關鍵詞:臨床醫學本科實習生 主觀幸福感 調查 分析
【中圖分類號】R-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9-0001-02
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簡稱SWB[2-3],是衡量個體生活質量的重要的綜合性心理指標,指“評價者根據自定的標準對生存質量的整體性評估”,反映主體的社會功能與適應狀態。醫學生是大學生中的一個特殊群體,除了要面對與其他普通大學生所共有的壓力外,還有來自于學業方面的學制長、要求高、負擔重以及服務對象特殊性等壓力[4],特別是已經進入醫院進行見習和實習的醫學生,更能感受到目前的醫患關系、醫療環境以及考研、就業帶來的壓力,因此,了解醫學生特別是臨床醫學本科見習生和實習生的心理狀況顯得尤為重要,本次調查隨機選取大學特別是南華大學在南華醫院進行臨床教學的312名實習與見習學生,使用總體幸福感量表進行調查。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1.2 調查方法與內容。采取總體幸福感量表(GWB)和自行設計的相關問題進行問卷調查。本次調查采用國內段建華[4]根據總體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Fazio,1977,簡稱GWB)修訂的量表,該量表共有33項,對該量表的前18項進行測試,該量表在國內大學生幸福感調查中有較好的運用[5],得分越高,主觀幸福感越強烈。問卷內容包括個人基本信息(性別、年級、生源地、月消費等)和幸福感狀況等。
1.3 數據處理。將全部有效問卷進行編碼、輸入并校對,運用SPSS12.0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一般情況。調查對象共312名,收回有效問卷300份。統計有效問卷,其中男生為156人,女生144人;獨生子女170人,非獨生子女130人;農村187人,城市113人;大四見習男生78人,女生72人;大五實習男生78人,女生72人。大四見習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平均得分為76.14分,大五實習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平均得分為70.48分。
2.2 不同特征的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得分。男生的主觀幸福感平均得分為72.97分,女生的平均得分為73.84分,不同性別在幸福感得分上無統計學差異(P>0.05)。獨生子女平均得分為74.26分,非獨生子女平均得分為72.38分,獨生子女與非獨1生子女在幸福感得分上無統計學差異(P>0.05)。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平均得分為72.56分,來自城市的大學生平均得分為74.06分,城鄉差異之間無統計意義(P>0.05)。月消費水平不同的大學生,其主觀幸福感得分之間不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這與蔣凌琳等做的“在杭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狀況的調查研究”不同,他們做的統計表明月消費不同的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有統計學差異[6]。而見習學生和實習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得分之間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3 學生自我評價情況。6.67%的見習學生感覺“非常幸福”,72.67%的見習學生感覺“基本滿意”,20.66%的見習學生感覺“說不清楚”,見習學生中沒有人認為自己“不幸福”。12.67%的實習學生感覺“非常幸福”,63.33%的實習學生感覺“基本滿意”,12.67%的學生感覺“說不清楚”,11.33%的實習學生感覺“不幸福”。見表2。
2.4 其它情況。相比現實而言,80%的學生認為網絡并不能給人帶來幸福感。90%的實習學生感覺正在受到就業、考研和實習約束的壓力。75%的見習學生在臨近考試時感到焦慮,87%的實習學生在工作學習和生活無法合理統籌的時候感到焦慮。15%的學生通過跑步等體育運動來排解焦慮,34.66%的學生通過寫日記、博客的形式進行自我解壓,25.33%的學生找心理老師或朋友傾訴,其他同學不會特別在意,任其發展。在“良好的社會環境”、“個人刻苦和奮斗”、“良好的社會關系”、“機遇”這個四個選項中,對于人生獲得幸福的根本條件是什么,40%的學生選擇了“良好的社會關系”和“良好的社會環境”,只有43.33%的學生選擇了“個人刻苦與奮斗”。
3 討論
從以上調查可以看出,相比臨床醫學本科大四見習學生及普通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平均狀況而言,臨床本科實習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偏低。其中有11.33%的實習學生感覺自己不幸福,90%的實習學生感覺正在受到考研和實習約束的壓力。這幾年以來,學校也一直在采取各種措施,如修改培養計劃讓學生提前進入醫院實習,放考研假及加強各實習醫院的教學管理工作等來緩解考研與實習的矛盾。但由于臨床醫學專業本科學生就業壓力大、考研競爭激烈等并不是哪一所醫學院校面臨的問題,所以考研與實習的矛盾始終很難解決;再加上實習學生在醫院實習時能夠親身感受到醫患關系存在的問題等。所以主觀幸福感偏低也就不奇怪了。如果要提高臨床醫學本科實習生的生活質量,提高他們的主觀幸福感指數,除了學校和實習醫院的領導老師要對他們給予更多的關心、教育和幫助,整個國家的醫學教育都要進行相關的改革,以便形成一個有利于醫學生成長的良好環境。
參考文獻
[1] 蘇麗惠,于雪竹,鮑麗新.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調查分析.第27卷第6期,2010年12月:50-52
[2] 段建華.主觀幸福感概述[J].心理學動態,1996,4(1)
[3] 何瑛.主觀幸福感概述[J].重慶師院學報哲社版,1999,(4)
[4] 李景華.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測試分析[J].西安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3)
[5] 嚴標賓,鄭雪,邱林.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來自48個國家和地區的調查研究報告[J].心理科學,2003,(5):851—855
[6] 蔣凌琳,馮俊祺,李宇陽.在杭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狀況的調查研究.健康研究,第30卷第6期,2010年12月:442-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