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9-0075-01
地佐辛應用于臨床鎮痛比較普遍,但由于其為一種阿片激動-拮抗藥,所以地佐辛復合其他阿片激動藥的應用少見報道,本研究擬就地佐辛復合芬太尼在術后鎮痛中的應用做一探索。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66例ASAⅠ-Ⅱ級擇期行剖宮產手術的產婦,均無吸毒史及既往麻醉鎮痛藥物使用史;無哮喘病史;無精神病史;術前肝功能、腎功能基本正常。所有患者術后均使用靜脈自控鎮痛(PCIA)。在知情、自愿前提下,按手術次序隨機分為嗎啡組和地佐辛加芬太尼組,每組33例。2組患者一般情況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所有產婦入室后用18號留置套管針開放上肢靜脈并輸液。采用監護儀連續監測心率、血壓、氧飽和度。左側臥位選擇L1-2間隙進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向頭端輕輕放入硬膜外導管并在硬膜外腔留置4cm。產婦平臥后硬膜外開始注入2%利多卡因3~5ml實驗劑量,5min待有疼痛感覺減退平面時,硬膜外再次注入2%利多卡因10ml。15min后麻醉平面滿意者開始手術,常規面罩持續吸氧。
1.2.2 分組與鎮痛方法。術畢根據不同的用藥方法隨機分為芬太尼加地佐辛組和嗎啡組,每組33例。嗎啡組:嗎啡10mg+地塞米松10mg加0.9%氯化鈉注射液至100ml;地佐辛加芬太尼組:地佐辛10mg+地塞米松10mg+芬太尼0.6mg加0.9%氯化鈉注射液至100ml。術畢時連接鎮痛泵,鎮痛泵持續輸注速度2ml/h。
1.2.3 臨床護理觀察。由專職人員隨訪觀察病人的術后鎮痛效果以及不良反應情況。分別記錄術后6、12、24、48h的鎮痛效果和不良反應。采用VAS評價鎮痛效果:0分為無痛;10分最痛。并觀察惡心、嘔吐、呼吸抑制、嗜睡、皮膚瘙癢及其他不良反應,出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臨床醫師,由臨床醫師及時處理病人。
1.2.4 統計分析。采用SPSS1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產婦一般情況、術后6、12、24、48h的鎮痛效果和呼吸抑制、嗜睡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地佐辛加芬太尼組的產婦惡心、嘔吐和皮膚瘙癢的發生情況明顯低于嗎啡組。結論:地佐辛加芬太尼應用于剖宮產術后鎮痛效果確切,在嚴密的臨床護理觀察下,不良反應輕微。
兩組產婦年齡、體重、手術時間和ASA分級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兩組術后各時間點的VAS評分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不良反應:兩組產婦的呼吸抑制和嗜睡發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地佐辛加芬太尼組的產婦惡心、嘔吐和皮膚瘙癢的發生情況明顯低于嗎啡組(P<0.05),見表2。
3 討論
剖宮產術后,患者除切口疼痛外,還有陣發的宮縮性疼痛。因此,術后提供良好的鎮痛,可降低患者的緊張情緒,減少術后相關并發癥的發生,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復[3]。嗎啡用于患者術后靜脈鎮痛療效確切,已被廣泛應用于術后疼痛治療,但其惡心、嘔吐、嗜睡,皮膚瘙癢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較高,并且發生率與劑量呈一定的相關性[1]。地佐辛是兼備阿片類激動劑和拮抗劑的藥物,其鎮痛作用比嗎啡、可待因和鎮痛新更強[2]。本研究結果顯示芬太尼加地佐辛組術后鎮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地佐辛加芬太尼術后鎮痛的效果確切。阿片類藥物術后鎮痛引起惡心、嘔吐和皮膚瘙癢等不良反應,認為可能與刺激μ受體而引起。本研究結果顯示地佐辛術后鎮痛組的惡心、嘔吐發生明顯低于嗎啡組,可能由于地佐辛不產生典型的μ受體依賴,可使胃腸平滑肌松弛,減少惡心、嘔吐的發生率有關。總之,地佐辛獨特的藥理作用,使其具有良好的術后鎮痛效果,而且不良反應輕微,是一種理想的術后靜脈鎮痛藥。
參考文獻
[1] Duarte LT, Fernandes Mdo C, Costa VV, et al.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respiratory depress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intravenous or epidural analgesia with opioids. Rev Bras Anestesiol, 2009, 59(4): 409-20
[2] 岳修勤.地佐辛與芬太尼應用于術后靜脈鎮痛的臨床效果比較.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0,16(4):255
[3] 陳聚朝,郝明珠,劉順鎖.小劑量氯胺酮復合芬太尼用于剖宮產術后靜脈鎮痛的療效觀察.河北醫藥,2010,32(9):1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