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常規靜脈給藥的臨床及細菌學療效,以期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依據。
方法:對本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經臨床確診的下呼吸道感染的164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每組82例),均采用頭孢他啶作為抗菌藥治療:觀察組采用持續性微量泵靜脈滴注(速度2.5-3.0mg/min)、對照組采用常規靜脈滴注(Bid、2g/次)。連續治療1W后觀察兩組臨床及細菌學療效,并進行統計學分析。
結果:兩組用藥量均為4g/d,兩組臨床總有效率和細菌清除率均有差異,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
結論:頭孢他啶治療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療效較好,持續性微量泵靜脈滴注用藥量較少即可獲得較好的生物學效應及臨床療效,對于一些藥物半衰期較短(<1h)藥物,此種給藥方法有進一步推廣的潛力。
關鍵詞:頭孢他啶 下呼吸道感染 給藥方法 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9-0048-02
下呼吸道感染是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臨床常用頭孢菌素類抗生素治療下呼吸道感染。頭孢他定作為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對大部分革蘭陰性桿菌β內酰胺酶穩定。常見的抗菌藥物給藥途徑包括口服、肌注、靜脈滴注等,依據藥物藥動力學和藥效學參數,不同的藥物需要不同的給藥方法和途徑,本文對本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經臨床確診的下呼吸道感染的164例患者,分組采用不同的給藥方式治療,獲得臨床及細菌學療效數據并進行統計學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本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住院,經臨床癥狀、體征、實驗室、細菌學和胸部X線檢查確診為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患者164例,年齡14~76歲,平均年齡55.8歲,其中男96例,女68例。全部排除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和對頭孢菌素過敏者,有精神、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全身衰竭明顯者,復雜性感染需幾種抗菌藥物聯合治療者,妊娠及哺乳婦女。并同意接受試驗治療者。疾病種類:急性支氣管炎16例,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50例,肺炎72例,支氣管擴張伴感染10例,支氣管哮喘伴感染16例。
1.2 方法。
1.2.1 分組。將164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82例。兩組比較癥狀、體征、實驗室、細菌學和胸部X線檢查等一般情況無差異。
1.2.2 治療方法。164例患者均給予頭孢他啶(珠海麗珠藥業產品,粉針劑,1.0g/瓶)。給藥方法:觀察組采用日本泰爾茂微量泵(20ml),頭孢他啶4g,加生理鹽水至20ml,以2.5-3.0mg/min泵入;對照組Bid,2mg/次,用0.9%氯化鈉注射液100ml稀釋后靜脈滴注。兩組同時給予吸氧、祛痰平喘、支持療法等綜合治療,治療1W后觀察療效。
1.2.3 療效判斷標準。臨床療效判定標準:采用顯效、好轉、無效3級評定。顯效:臨床癥狀消失或明顯好轉,痰細菌培養轉陰,X線胸片顯示病灶大部吸收。好轉:病情有好轉,X線胸片顯示病灶小部分吸收。無效:用藥后病情無好轉或有所加重。以顯效加好轉病例計算總有效率;細菌學療效評價標準:采用清除、交替、未清除3級評定。清除:治療后細菌學檢查所采集的所有樣本培養,不再發現原有病原菌。交替:治療結束后原有病原菌清除,但分離出新的病原菌,可無任何臨床癥狀,也無需治療。未清除:治療后的細菌學樣本培養仍見原有的病原菌,需要換藥治療。
1.2.4 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采用SPSS13.0進行統計分析。資料以率表示n(%)。數值變量不同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治療1W后,療效比較顯效、無效、總有效率、細菌清除、未清除有差異(P<0.05),臨床好轉、細菌交替無差異(P>0.05)。觀察組療效于對照組。詳細結果見表1。
3 討論
3.1 頭孢他啶[1]是第三代頭孢類廣譜抗生素,其抗菌譜及抗菌活性與普通的頭孢類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擴大與增強,具有抗菌諧廣、抗菌作用強、對多種β-內酰胺酶穩定等特點,主要通過抑制細菌細胞壁黏肽合成而起到殺菌作用。本文采用頭孢他啶治療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顯示頭孢他啶治療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療效較好,與國內其他一些文獻報道[2]也相仿。
3.2 近幾年隨著對藥代動力學(PK)及藥效動力學(PD)研究的不斷深入,研究者發現藥代動力學、藥效動力學和臨床療效密切相關。根據PK/PD的特性,可將抗菌藥物分為2類,即時間依賴性抗菌藥物和濃度依賴性抗菌藥物[3]。這種分類方法直接關系到臨床用藥間隔時間的改變與療效。對于半衰期短(1~2h)且無抗菌藥物后效應(PAE)或PAE較弱的藥物(比如頭孢他啶),如何給藥才能保證有限的血藥濃度及持續時間,是臨床醫師與藥劑師共同面對的難題。本文顯示持續性微量泵靜脈滴注無論在臨床療效或者在細菌學療效方面均有一定優勢。由此是否可以大膽地設想臨床使用的任何藥物,只要符合半衰期短、無PAE或PAE較弱的藥物,都可以嘗試持續性微量泵靜脈滴注。
參考文獻
[1] 周云芳,梁鐵美,鄒曉華,等.頭孢哌酮舒巴坦與頭孢他啶治療下呼吸道感染的療效比較[J].中國藥師,2004,7(8):542-543
[2] 賈三鵬,戴海生,王路巖,等.頭孢他啶治療老年嚴重下呼吸道感染23例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01,30(1):57-57
[3] 劉學紅,郭瑞寧,黃明慧.抗菌藥物的藥動學和藥效學參數對臨床用藥的意義[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5,2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