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應用健康宣教模式對患有腎病綜合征患兒進行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分析。
方法:抽取76例腎病綜合征的患兒病例,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干預組,平均每組38例。觀察組患兒在治療過程中進行常規護理;干預組患兒在治療過程中進行健康宣教。
結果:干預組患兒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常規組;出現并發癥和癥狀復發的人數明顯少于常規組。
結論:應用健康宣教模式對患有腎病綜合征患兒進行護理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
關鍵詞:健康宣教 腎病綜合征 護理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9-0214-01
本次研究中選取76例腎病綜合征患兒病例,對應用健康宣教模式對其進行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分析。現將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隨機抽取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腎病綜合征患兒病例76例,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干預組。觀察組中男22例,女16例;年齡2至14歲,平均7.9歲;干預組中男21例,女17例;年齡3至12歲,平均8.2歲。研究對象自然資料差異無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觀察組患者治療過程中進行常規護理;干預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在觀察組基礎上進行護理健康宣教,主要措施包括[1]:①心理:護理人員應給予患者適當的安慰和疏導,對本病的起因和預后進行詳細的講解,使患者充分了解配合治療并不會對今后的生活和學習造成影響,幫助患兒重新樹立信心;盡量多與患兒的家長進行有效交流,使家庭壓力減少,對患兒配合治療給予更多的肯定;將病房環境布置得盡量溫馨,設置娛樂設施,幫助患兒分散注意力,使患兒的心理狀態更加穩定。②用藥:患兒在應用利尿劑進行治療后,應對用藥后的反應進行密切觀察,如患兒的實際排尿量、小便的實際顏色、質量、皮膚彈性等情況。在應用強效利尿劑的時候,要對患兒的機體循環情況及酸堿平衡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在應用激素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應注意預防激素導致出現的不良反應,如傷口愈合效果不良、水鈉嚴重潴留、消化性潰瘍、感染等癥狀,避免在撤藥或改變用藥方式的過程中操之過急,不可突然停藥,做好相應的調護工作,對早日康復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③感染:每天定時對體溫情況進行測量,對臨床表現和體征情況給予密切關注,注意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使大小便保證處于通暢狀態;保持清潔,盡量遠離易感染環境;一旦發生感染現象,要對其進行積極的抗炎、對癥治療。④飲食:水腫程度比較嚴重而尿量較少的患兒,腎濾過功能受到嚴重損傷,應該適當對其飲水進行限制;患兒在接受大劑量激素治療的過程中,應盡量保證低鹽飲食,每日鹽的攝入量應該控制在2g以內,避免水腫程度進一步加重;如果長期攝入過多的蛋白質,會使患兒腎臟的負擔明顯增加,而使腎損害的程度進一步加重;應盡量多吃一些含維生素豐富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對鈣等一些損失較多的微量元素進行補充。對兩組患兒治療效果、不良反應、復發率進行比較。
1.3 治療效果評價方法。顯效:腎功能基本或完全恢復正常,水腫等臨床癥狀表現消失;有效:腎功能有明顯改善,水腫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無效:腎功能沒有恢復,水腫等癥狀沒有實質性改善,或病情加重[2]。
1.4 數據處理。所有資料均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表示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形式(X±S),計數資料進行t檢驗,組間對比進行X2檢驗,P<0.05表現差異具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明顯。
2 結果
2.1 病情治療效果。觀察組患者病情治療效果為:顯效11例,有效18例,無效9例,有效率76.3%;干預組患者病情治療效果為:顯效15例,有效21例,無效2例,有效率94.7%。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2.2 不良反應和復發情況。觀察組和干預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不良反應的人數分別為8例和1例,所占比例分別為21.1%和2.6%。觀察組和干預組患者在治療后癥狀復發人數分別為10例和2例,所占比例分別為26.3%和5.3%。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
3 體會
腎病綜合癥是小兒常見的一種腎臟疾病,腎小球基膜通透性明顯增高是該類患者的主要征候群。其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全身出現明顯水腫、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癥和高膽固醇血癥等。該病患者的病程相對較長,治愈困難,且癥狀容易復發,合并癥相對較多。對該類患兒在治療期間進行護理健康宣教,可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預防并發癥,降低復發率。
參考文獻
[1] 韓宏梅,王亞麗,劉春燕,等.小兒原發性腎病綜合征的護理干預[J].中國實用醫藥,2010,15(34):186-187
[2] 黃素清,吳碎春,張愫,等.小兒原發性腎病綜合征并發低鈉血癥的觀察和護理176例[J].實用醫藥雜志,2009,25(15):805-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