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半月板損傷關節鏡術后康復治療療效。
方法:30例半月板損傷患者分為治療組15例, 對照組15 例, 經臨床檢查與MRI檢查術前診斷為膝關節半月板損傷, 并由一位關節鏡專科醫師用微創外科技術行損傷半月板部分切除術。術后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康復計劃, 由一組治療師實施關節活動度、肌力訓練、理療、步行功能等康復訓練。對照組采用消炎對癥支持等臨床治療。隨訪時采用ROM、Time up go test 、Lysholm Gilquist評分法。
結果:治療組:ROM 158°±21°,VAS2±2,Time go test 11.25’±2.23’,Lysholm Gilquist評分:92±6;對照組:ROM:132°±25°,VAS10±8,Time go test 20.35’±8.35’,Lysholm Gilquist74±7 (T=2.47, P < 0.01)。
結論:采用微創外科技術關節鏡及其康復計劃治療膝關節半月板損傷患者取得滿意的臨床效果,但選取何種康復治療療效更為顯著有待進一步研究。
關鍵詞:半月板 關節鏡 康復治療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9-0058-02
半月板為膝關節內重要結構,且絕大多數損傷發生在膝外側半月板,發生于內側者少見。關節鏡技術是一種微創手術,自上世紀80年代國內開始應用進行損傷的臨床治療,具有手術創傷小、恢復快等特點[1]。而手術后采取何種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加快恢復過程、保持膝關節良好的機能狀態和運動能力,成為我們的一個研究的課題。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本研究于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康復科與骨科中隨機選擇30例膝關節半月板術后的患者。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22~49歲,平均35.5±7.42歲;體重49~78kg,平均62.00±9.00kg。隨機分為治療組(n=15)和對照組(n=15)。均為單側膝關節半月板急性損傷,實施了關節鏡手術。
1.2 方法。對照組采用消炎對癥支持等臨床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術后第一天即開始進行康復訓練。每周訓練5次,10次為1個療程,共4個療程。具體方法為:①增加膝關節屈曲活動范圍:采用連續被動運動程序(CPM),30分/次,2次/天。②磁療。③微波。④股四關股肌力訓練。⑤踝泵運動:術肢自然伸直,病人做足跖屈與背屈運動,30下/次,2次/天。⑥活動髕骨:術肢伸直放松,治療師用拇指、示指因定髕骨,上下左右推動。10次/方向,2次/天。⑦膝關節關節松動術。⑧術肢行走負重訓練:術后同使用肘杖步行,2周內患肢不負重;第3周負重25%;第4周為50%;第5周為75%;第6~8周100%負重步行。
1.3 測試標準。評定膝關節的關節活動度;使用M.R.C肌力分級對患者肌力進行評定;使用VAS進行疼痛評分;使用Lysholm和Gilquist膝關節評分,使用Time up and go test測試患者的步行功能。治療8周后對二組患者分別進行以上評定。
1.4 統計學處理。用Statistica 6.0統計軟件包對兩組結果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
2 實驗結果
實驗結果顯示,經關節鏡術后配合康復訓練,治療組患者關節活動度、疼痛、膝關節功能、步行功能相對對照組有顯著差異(P<0.01)(見表),顯示出康復訓練對患者的膝關節功能的恢復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ROMVASTime upgo testLysholGilquist
治療組158°±21°2±211.25’±2.23’92±6
對照組132°±25°10±820.35’±8.35’74±7
3 討論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部分切除術后康復的臨床意義在于:①早期康復主要是改善關節部循環,促進損傷組織的修復,防止關節僵直,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②負荷訓練,主要避免關節軟骨的退變,協調關節周圍動靜力穩定結構的功能,盡快恢復正常的本體反射。避免膝關節軟骨、半月板等穩定結構損傷的必要保證。③盡早恢復肌力并適應日常生活的要求。[2]
膝半月板損傷后關節活動范圍減小,是關節功能降低的主要標志,因此是損傷后康復的重要考察指標[2]。膝關節損傷,在組織學的纖維化出現較早,如不及早活動,4d左右就出現關節活動受限,損傷的關節固定2周就會導致結締組織纖維融合,使關節喪失功能,因此早期功能鍛煉非常重要。早期使用CPM對膝關節進行持被動可維持和改善膝關節的關節活動范圍;微波對促進局部血管擴張,血液循環,進水腫吸收及炎癥產物、致痛質等的排除有較好的療效;磁療對止痛、消炎、消腫、促進創面愈合、及骨折愈合有較好的作用[3];因此充分恢復膝屈、伸肌的功能是膝關節損傷后康復治療的首要任務,也是創傷康復成功的標志。[4]患者是手術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正常步行,因此,患者的步行時是否有疼痛、是否影響患者的步態是判斷手術及康復訓練方案是否成功的金標準。
本研究表明,治療組較對照組患者膝關節功能、活動范圍、步行能力及疼痛較有明顯差異。因此,半月板損傷后關節鏡術后患者應進行康復治療,但選取何種康復治療療效更為顯著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王予彬,王惠芳,崔芳,等.運動員膝關節半月板損傷微創術后的康復.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8,31(1):8-10
[2] 顧新,佟方.等速運動裝置在肩關節術后康復中的應用[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3,18(5):278-279
[3] 丘麗莎,孫海英,孫冬梅.對膝關節境手術治療半月板損傷患者圍手術期的康復護理[J].中華現代雜志,2006,5(10):53
[4] 陸廷仁.骨科康復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