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癃閉是以排尿困難,少腹脹痛,甚則小便閉塞不通為主癥。多見于麻醉、手術后和中樞神經系統或周圍神經的損傷、炎癥引起。
關鍵詞:肝氣郁結 針灸 按摩治療
【中圖分類號】R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9-0184-01
現將臨床治療中常見病例分析如下:
肝氣郁滯型:患者潘某,男,60歲。因患精神病長期服用抗抑郁藥多慮平等。近日小便不通前來就診。查體:患者意識清楚,反應遲鈍,表情淡漠,自述約8小時未排小便,下腹微膨隆,恥骨聯合上緣可觸及充盈的膀胱壁,舌紅苔薄白,脈弦數。治以疏肝理氣,醒腦開竅。針灸取穴:上星,四神聰,用瀉法強刺激一分鐘后出針,再取耳穴:肝、膀胱、尿道、心、三焦。針灸治療后患者覺得有尿意,隨后排出小便。鞏固治療三天后痊愈。此例癃閉因抑郁性精神病服藥治療,大腦皮層排尿中樞過于抑制所致,屬于中醫肝氣郁結,氣機阻滯范疇。故用上星、四神聰穴強刺激醒腦開竅,解除皮層興奮灶的抑制,然后用耳穴肝穴疏肝理氣,心穴解除情志抑郁,三焦穴通利三焦,膀胱,尿道穴通利小便,可以達到排尿的目的。
中氣不足型:患者張某,女,28歲。剖腹產術后尿潴留一周,曾用新斯的明穴位注射,口服中藥,熱敷,按摩等方法治療,此次已去除導尿管6小時,小便仍不能排出,故約針灸科會診,查體:小腹觸診無異常,壓痛(-),也未觸及充盈的膀胱壁。患者自覺疲乏無力,不思飲食,感頭暈惡心,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膩,脈細。治以補中益氣健脾,升清降濁,通利小便。針灸取穴:合谷、足三里、三陰交、關元、水道(施針時使針感向會陰部放射),用捻轉補法,留針30分鐘。然后用溫針灸足三里穴,懸灸關元穴10分鐘。治療兩次后患者精神好轉,頭暈惡心消失,有尿意,故囑咐次日去除導尿管。此例癃閉因產后氣血兩虛,中氣不足,不能升清降濁,產后胞脈受損所致。故用合谷穴補益肺衛之氣,足太陰脾經合穴足三里溫針灸之,用以溫補脾胃中氣;懸灸關元穴溫煦膀胱,幫助膀胱氣化,以振奮麻痹的膀胱肌。
腎氣不足型:患者吳某,男,78歲,因腦梗塞住院治療1月余。現病情已明顯好轉,但小便不通,留置導尿管已20余天,既往有前列腺增生史。此次已去除導尿管8小時,小便仍不能解出,故約針灸科會診,查體:面色晄白,肌肉松弛,語言不清,左側上下肢肌力均達到Ⅳ級,畏寒乏力,四肢不溫,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脈沉細。治宜溫腎補氣,益氣健脾。針灸取穴:腎俞、次髎、合谷、足三里、三陰交,三陰交用平補平瀉手法,其它穴位均用捻轉補法,并且在腎俞、足三里穴用溫針灸,留針30分鐘。針灸后再懸灸關元穴。治療三次以后,自覺有尿意,去除導尿管后小便能解欠通暢,繼續治療七次后,小便通暢。此例癃閉因患者年老體虛腎氣不足,且有前列腺增生病史,故取腎俞溫補腎氣,合谷、足三里、三陰交補中益氣,溫運水道。次髎穴是通利膀胱、尿道的效穴,也是治療前列腺增生的經驗穴。懸灸關元穴幫助膀胱氣化,諸穴協同治療,取得顯效。
辯證論治治療癃閉,要做到法隨證治,以取得最佳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