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做好心理護理對乳腺癌病人心理障礙的影響。
方法:對338例乳腺癌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用SCL90自評表對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況進行評價,并與國內常模組進行比較。
結果:心理護理前后乳腺癌患者SCL90評分有統計學意義(P<0.01),且心理護理后與國內常模相比無統計學意義(P>0.1)。
結論:心理護理可降低乳腺癌患者心理障礙的發生率,對疾病的治療、康復和提高生活質量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乳腺癌病人 心理狀況 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103-02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占全身各種惡性腫瘤的7%~10%。它的發病常與遺傳有關,以40~60歲、絕經期前后的婦女發病率較高。在我國全部惡性腫瘤中,乳腺癌占第三位,居女性腫瘤第二位,是一種嚴重影響婦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1]。研究表明,心理治療性干預在腫瘤臨床中非常重要,可在延長患者生命的同時,提高生存質量[2]。因此對乳腺癌患者的心理護理顯得尤為重要。我科自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乳腺癌患者338例,我們通過對338例患者心理護理前后的調查發現病人存在的心理問題,采取心理護理后,降低了心理障礙的發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有關方法和體會總結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病區從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共收治乳腺癌病人338例,其中年齡20~30歲45例,30~45歲87例,45~60歲92例,60歲以上114例。均是已婚,未育者47例。文化程度本科26例,大專56例,高中64例,初中136例,文盲56例,均行乳腺針吸細胞學檢查診斷為乳癌初期98例,中期176例,晚期64例。
1.2 方法。
1.2.1 心理評估。由于環境、生活方式和身體功能的改變,社會能力下降及角色的轉變,對手術的畏懼和惡性腫瘤預后的恐懼,使她們有不同的焦慮、悲觀、消極、恐懼等負面性情緒。入院時,護士通過視、聽、問等方法對其心理狀態進行評估,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如向患者介紹環境、主管醫生、護士、病室病友,以消除其陌生感。鼓勵患者敘述內心感受,表示理解和同情,講解疾病的治療進展,介紹已治愈的成功病例,鼓勵其與療效較好的患者交流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1.2.2 家庭和社會支持。負性情緒與家庭及社會支持密切相關[3],提供家庭和社會支持幫助患者贏得家庭支持、社會支持對乳腺癌患者改變生活質量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家庭成員特別是配偶及親密成員對患者主動提供照顧可增強患者的自尊和被愛的感覺。護士應從患者入院的第1天起同家屬建立起良好的關系,在護理患者的同時,更要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了解家屬的心理狀態,介紹相關疾病知識、治療的全過程,講解情感的投入與治療的關系,幫助家屬成員順利度過對疾病的應激階段,進入適應階段,這樣才能理解患者,安慰和鼓勵患者。在臨床護理中應主動教導家屬有關乳腺癌的一些日常護理知識,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患者的護理,同時注意精神心理的護理,重視語言作用,給患者以良性刺激,激勵求生意志。尤其是丈夫,更應體貼照顧,關心愛護,倍加疼愛,告之即使乳房切除術后,不影響夫妻間的正常生活,要努力促進夫妻雙方并肩作戰的信心,創造更溫馨的家庭氛圍。
1.2.3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是心理護理成功的關鍵。指導者對患者尊重、熱情、誠摯、關心,了解有關病情,取得她們的高度信任。主要包括五方面:①共情:共情就是體驗乳腺癌患者的內心世界的能力。共情主要體現在:護士設身處地地理解更準確地把握患者的真實病情,使患者感到被理解、接納,從而產生愉快、滿足的情緒,對護患關系有積極的促進作用;②積極關注:是對乳腺癌患者的語言和行為的積極方面予以關注,從而使患者擁有正向價值觀。首先護士必須抱有一種信念,即患者心理是可以改變的;③尊重:真正把乳腺癌患者作為有思想感情、內心體驗、生活追求和獨立性與自主性生活的人去對待。尊重意味著對患者不嘲、不動怒、不貶抑、不懲罰。尊重也意味著保護隱私,對于乳腺癌患者的隱私、秘密,護士應予以尊重、保護,不應外傳;④熱情:熱情體現在患者治療的全過程。從患者進門到出院,護士都應熱情、周到,讓患者感到自己受到了友好的接待,可以消除或減弱患者不安的心理,使其感到被接納、受歡迎;⑤真誠可信:在護患過程中,護士以真正的我出現,沒有防御式偽裝,不把自己藏在專業角色后面,不戴假面具而是表里一致,真實可信地置身于工作中。
1.2.4 心理護理措施。①消除患者對癌癥的恐懼:坦誠地回答病人的疑問,耐心地給病人講解癌癥的有關知識,告訴病人癌癥并不是不治之癥,隨著醫學的發展,有許多癌癥可以治愈,有的甚至可以根治,恢復正常生活;根據病人的理解及承受能力適當解釋病情,告訴病人不良情緒對疾病及愈后的影響,給病人講述以前成功的病例,使病人消除恐懼心理。另外根據情況還應適當對病人進行死亡教育,以減輕病人對死亡的恐懼。②消除患者的焦慮情緒:耐心細致地給患者講解術前化療的意義及其必要性,告訴患者手術并不是唯一的治療方法,讓患者明白醫護人員的心情和病人的心情是一樣的,醫生會拿出最佳的治療方案盡力將其治愈,使其愉快的接受治療。③消除患者對化療不良反應的恐懼:根據病人的理解及承受能力給病人講解化療藥物的作用機制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應講究談話藝術性,多與患者交談,耐心聽取患者傾述,對于患者提出的疑問,做耐心細致的解釋。告訴患者,應用化療藥物會有些不舒服,但應用化療藥前,會應用預防性藥物及措施,如果仍有不適,醫護人員會想辦法給予處理,使患者消除思想顧慮,有必要的心理準備,積極配合治療。④消除患者抑郁心理應及早地進行心理評估,了解病人的個性特征,找出引起抑郁的原因,及早地進行心理行為干預,通過與病人交談,耐心傾聽病人訴說內心的感受,讓病人有機會將內心壓抑的負性情緒發泄出來,使病人身心盡量放松,給予多方面的關注、愛護和幫助。做好家屬與病人之間的協調工作,與家屬協作做好精神上的親情護理,讓病人感受到家庭的支持,讓病人體驗到親人的愛,家庭的支持可緩解病人的抑郁情緒,增加病人被愛的感覺,使病人處于最佳心理狀態,從而緩解其抑郁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介紹國內外醫學科學的進步,來克服和改變患者認為“癌癥等于死亡”的老觀念,鼓勵患者相信科學,勇敢面對疾病,振作精神,用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通過積極治療而戰勝癌癥。
1.2.5 心理測評工具。采用SCL90自評量表[4],要求受試者獨立填寫SCL-90,對確有困難或不識字者采用定式詢問,由研究者根據其回答填寫。SCL90量表共例出90個癥狀,分5級評分(1分—5分),無任何癥狀者為90分。90個項目劃分為10大類,由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意、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及其他10個因子構成,總分反映病情嚴重程度,分值越高,癥狀越重;其變化反映病情嚴重程度,因子分反映有關癥狀的特點及治療后的變化。兩次測評時間間隔為6個月。
1.2.6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
2 結果(表1)
3 討論
現代健康理念認為,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密切相關,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礎和前提,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保證和動力[5]。負情緒體驗是癌癥發生的心理因素[6],且情緒與乳腺癌轉歸密切相關。乳腺癌患者是易發生心理障礙的脆弱人群,住院期間對其實施心理護理,能有效幫助患者及家屬盡快掌握康復知識技巧,加深對本病的認識,改善情緒,增加自我護理能力,積極實現自我康復,提高生活質量。通過護理人員與病人的互動過程,利用專業知識、語言能力、表達方式相揉的方法解除病人焦慮、恐懼、自卑、絕望及嚴重情緒不安等狀態,降低患者心理障礙,使病人獲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通過采用SCL90自評量表對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評估,并與常模對照組比較,結果乳腺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其總分明顯高于國內常模組,具有顯著性差異(P<0.001),我們通過精心疏導,發掘患者的健康潛力來解決患者心理問題,采取有針對心的心理護理,通過心理干預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狀況明顯好轉,護理后的得分明顯低于護理前,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01).而心理護理后的各因子得分與國內常模組得分接近,統計學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1),證明心理護理對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狀況是有效的。
參考文獻
[1] 孫立宏,楊麗敏,趙麗敏.乳腺癌化療病人的心理特征及護理[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7年02期
[2] 薛嵐,梅志紅,劉揚,等.心理干預對癌癥病人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10):787
[3] 徐俊冕.醫學心理學[M].第2版.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6.149
[4] 王征宇,編譯.癥狀自己評表(SCL90)[J].上海精神醫學院,1984,2:68-70
[5] 孫學玲.淺談心理健康對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1,15(5)250
[6] 李心天,主編.醫學心理學[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8.6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