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肝膽外科 護理風險 相關因素 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R-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9-0022-02
護理風險是指存在護理過程中所有不確定的危險因素,均可能直接或間接造成患者死亡或損害和傷殘的一切不安全事件。護理風險是客觀存在的,既可造成對患者的傷害,也可導致醫院為此付出賠償代價,甚至影響醫院聲譽和整體效益。肝膽外科因病種多、手術大、病情變化快、導管多等因素,導致其護理風險增加、護患糾紛增多。因此,要有效回避護理風險,防范和減少護理糾紛,為患者提供優質、安全的護理服務,必須實施有效的護理風險管理。現將肝膽外科護理風險管理的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1 國內外護理風險的研究現狀
1.1 國外進展。風險管理源于銀行業,美國是實施醫院風險管理最早的國家之一,1999年美國醫學研究所作了一份關于美國醫院醫療差錯的報告[1],報告指出:估計美國每年有4.4萬~9.8萬人死于可預防的醫療差錯,遠超過美國死于工傷、交通事故和艾滋病的人數,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傷殘和醫療護理的總費用每年高達290億美元,這份報告引起美國政府的高度重視,政府投入建立了一套較為完整的醫療風險監管機制。目前美國醫院風險管理較為完善,有嚴格的制度和管理程序。
1.2 國內進展。國內醫院護理風險管理的研究還處在起步階段,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差距較遠,近幾年,國內的醫院管理者意識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紛紛到發達國家和地區學習考察醫院風險管理方法和經驗,進行科學研究,正在為建立國內醫院護理風險管理規程而努力。
2 相關因素
2.1 客觀存在的危險因素。肝膽外科常收治急重病人,如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急性重癥胰腺炎、門脈高壓癥、消化道大出血、外傷性肝、脾破裂等。這些病情都較重、變化快,有些病情還會反復,且手術患者術后常留置多條管道,可能出現管道脫出、受壓、堵塞等護理風險。再加上,近年來患者伴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多種疾病的越來越多,造成心、肺等多個重要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加重了病情的復雜程度,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危險因素。
2.2 護理人員因素。
2.2.1 未嚴格執行護理核心制度。護理人員必須按照護理核心制度進行護理操作。在臨床中,由于未遵從核心制度而導致的護理差錯時有發生。例如:不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導致存在給患者多用、少用、錯用藥或輸錯液體的危險;不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可能造成對患者評估不充分而未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導致出現壓瘡、燙傷、肺部感染、口腔感染等護理并發癥的危險;不嚴格遵守消毒隔離制度,可能會發生傷口感染、院內交叉感染等。
2.2.2 護患溝通不良。由于目前護士人員不足,工作量太大而忽略解釋工作,往往導致發生誤會。在臨床護理中,醫護人員應盡可能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履行好告知義務,讓患者及家屬理解診療方案是減少醫療糾紛、保護醫療安全的重要措施。如手術前讓患者及家屬清楚手術的目的、風險等,同時要做好健康教育,講解注意事項等;對患者及家屬提出的問題及時解答釋疑,消除或避免誤會。在實際工作中,護士往往是做的多解釋的少,使患者及家屬缺乏信任感,造成了患者不愿配合的情況,影響手術的效果及患者健康的恢復。事實證明,能與患者良好溝通的醫護人員很少被投訴,相反不重視溝通工作的醫護人員則常發生糾紛。
3 應對措施
3.1 加強管理,建立護理風險應急預案,根據肝膽外科護理工作的特點,成立護理搶救小組、消毒隔離質控小組、護理安全質控管理小組、護理文書質控小組等,每組由1名有經驗的護士負責。另外,根據外科護
生后6個月內大腦處于迅速生長發育階段,腦細胞仍繼續增值;6個月后增值減慢;此期間,腦細胞體積也有增大,樹突增多、加長,神經髓鞘形成和發育;3歲時神經細胞才基本分化完成,神經纖維至4歲才完成髓鞘化。對未成熟腦發育的這些特點,有證據表明若在此期間給予良性刺激,可促進腦結構和功能代償,包括軸突繞道投射,樹突不尋常分叉產生非常規的神經突觸等,基于此,生后早期應給予腦癱高危兒豐富正性的環境刺激和體療,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矯正偏離,使受損的大腦得以最大程度的康復,幫助腦癱高危兒克服潛在的嚴重問題,使大腦得到充分的發育,所以早期干預對促進腦癱高危兒智力及運動發育有較好的臨床效果,是干預的關鍵。
理風險特點制定了多種應急預案,如:預防特殊藥物靜脈外滲應急預案;預防導管脫出、堵塞應急預案;預防壓瘡應急預案;預防燙傷、跌倒、墜床應急預案;預防交叉感染應急預案。
3.2 加強專業知識學習,提高業務水平。當今社會醫學領域發展迅速,新知識、新設備、新技術、新理念不斷提高更新,因此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水平。科室每月有計劃地組織業務講課、護理查房,制訂相關的專科培訓計劃;每月組織1次護理理論考試和技術考核,以提高全科護士的綜合素質。重視新進護理人員及實習人員的培訓及帶教。
3.3 重視護理記錄的書寫。護理記錄作為醫療文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護理工作的客觀記錄。護士應嚴格按照要求進行記錄,書寫應客觀、準確、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及時報告醫師,所有處置、用藥全部記錄在案;如在搶救過程中無時間進行護理記錄,應及時補記,同時還應注明補記時間。針對護理文件書寫常出現的缺陷如字跡不清、隨意涂改、缺項漏填、護理措施及過程記錄不全等,通過培訓學習正確的書寫方式。同時成立護理記錄檢查小組,每月進行一次護理記錄點評。
3.4 提高護患溝通水平。履行告知義務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及時與患者或家屬交流溝通,解決患者的疑問及不適,疏導不良心理反應,滿足患者合理要求,不可態度粗暴。把患者服務放到首位,強凋主動服務意識,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理解和信任。因人而異地進行健康教育,對小兒應采取直觀形象帶有故事性的教育方法,有些內容應讓家長了解并掌握;文化層次較高的患者可采取書面教材講解及征求意見的形式;文化層次低的患者多用通俗易懂的講解和行為示范教育形式。
綜上所述,分析和認識肝膽外科護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增強風險意識,通過建立風險預案,提高業務水平,認真書寫護理記錄,增加護患間的溝通及健全人身保險制度,有助于減少護理風險管理中護患矛盾的發生,降低或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提高護理質量。當然,護理風險管理與醫療、后勤支持系統也有很大關系,因此如何處理三者之間的關系、保證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仍需廣大醫護工作者思考和探索。
參考文獻
[1] 李曉惠,鄒曉清.臨床護理風險事件分析與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5):375-377
[2] 李曉惠.醫院護理風險管理理論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