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產后早期按摩干預對產后康復的影響。
方法:選選取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進行分娩的產婦92例,隨機將所有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6例。對照組給予產后常規護理,研究組則在常規護理的同時進行產后康復按摩。
結果:按摩干預后研究組的局部疼痛程度明顯輕于對照組。乳汁分泌情況研究組明顯優于對照組。研究組產婦不同時間子宮宮底高度變化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
討論:產后康復按摩能有效預防和治療產后乳脹、腰背痛、腹脹、便秘、產后出血等一系列并發癥的發生,促進乳汁分泌和子宮復舊,安全可靠,是產后康復治療的有效方法之一。
關鍵詞:產后 按摩干預 康復
【中圖分類號】R22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9-0029-02
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進行分娩的產婦92例,年齡21~32歲,平均年齡(27.3±3.4)歲,新生兒出均為足月單胎,且出生時健康狀況良好,孕周為37~41周。分娩方式包括51例陰道分娩,41例剖宮產。同時排除以下產婦:凝血機制存在障礙者,有嚴重的心、肝、肺、腎功能不全者,有椎體滑脫或脊髓、脊柱損傷者以及其他不適宜按摩的疾病患者。隨機將所有產婦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6例,經統計學分析,兩組產婦的年齡、孕周、孕產次以及分娩方式等一般資料方面均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按摩方法。對照組給予產后常規護理,包括母嬰同室、母乳喂養以及產婦保健等。研究組則在常規護理的同時進行產后康復按摩。按摩室內要營造一種溫馨、舒適的氛圍,以輕緩柔和的音樂為背景,溫度以22~26℃為宜。產婦可以俯臥或仰臥于按摩床上,用毛巾熱敷下腹部和骶尾部,并在按摩部位適量涂抹按摩精油,之后對產婦的頭部、頸部、乳房、腹部、四肢以及背部分別進行按摩。頭部取穴印堂、太陽、神庭、百會和風馳,手指配合梳理頭部;胸部取穴膻中、中府、乳根、天池,并采用晨籠解罩手法輕輕按摩乳房,若乳房脹痛或有腫塊,要配合持續性的熱敷并對腫塊部位和乳房根部做適度環形按摩;腹部穴取中脘、下脘、氣海、關元、中極、天樞以及大橫按摩。軀干部取穴神門、足三里、心俞、脾俞、腎俞、三陰交、涌泉、太溪進行按摩。一般在產后12小時開始實施按摩,每天1~2次,每次20~30分鐘,連續按摩3~5天。
1.3 療效評價。根據WHO數字分級法對產后局部疼痛程度進行評分比較;觀察產后乳汁分泌情況;判斷擦產婦子宮復舊情況即宮底高度。
1.4 統計學方法。檢驗指標資料的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單位以X±S表示,組間進行t檢驗,計數單位以X2檢驗,以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按摩干預后局部疼痛程度比較:研究組0例劇痛、1例重度、4例中度、6例輕度;對照組1例劇痛、3例重度、6例中度、8例輕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乳汁分泌情況比較:研究組30例優,11例一般,5例差;對照組21例良好,16例一般,9例差,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子宮復舊情況比較:研究組在不同時間點的子宮宮底高度變化情況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干預后兩組產婦不同時間子宮宮底高度變化情況比較,見表1。
3 討論
產婦最常見不適有腰背酸痛、腹痛、便秘、失眠、子宮收縮不良等,通過康復按摩技術可有效預防和治療。分為頭面部按摩、腰背部按摩、腹部按摩、四肢按摩,可單項按摩,亦可多項依次按摩。時間按需而定,一般每次40~50min,各部位按摩手法嚴格按規定的技術、技巧施術于產婦體表或穴位。頭面部按摩,采用仰臥位,可預防、治療失眠,能讓產婦感到神清目爽,消除困倦,有較好的鎮靜作用,按摩時間需10min。腰背部按摩,采用俯臥或側臥位,可預防和治療腰背痛、減輕肌肉疼痛,增強韌帶的彈性和活動性,提高肌肉工作能力與耐力,按摩時間需15~20min。由于產后子宮較強烈收縮而引起的疼痛,可通過按摩腹部,緩解子宮及神經纖維的受壓,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活血止痛的效果,尤其對產后便秘療效更為顯著,需15~20min。孕期腿部肌肉伸長、牽拉,分娩時四肢用力過度,產后哺喂嬰兒,使四肢肌肉、韌帶疲勞,可通過按摩四肢,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消除肌肉組織水腫,緩解骨骼、關節疲勞,達到治療四肢酸軟、無力、疼痛的目的,需5~10min。產后康復按摩是一種無創傷、無不良反應的自然保健療法,科學實用,療效顯著,產婦易接受。它的應用無疑填補了促進產婦早期康復的空白,給廣大產婦帶來了福音。該技術能使產婦身體迅速恢復,減輕痛苦和不適,幫助產婦順利度過產褥期。研究結果表明,產后康復按摩能有效預防和治療產后乳脹、腰背痛、腹脹、便秘、產后出血等一系列并發癥的發生,促進乳汁分泌和子宮復舊,安全可靠,是產后康復治療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 劉燹,趙新霞,李菁.產后康復按摩對產婦康復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09(02)
[2] 姜蕾,顏春榮,林艷,阮莉妮.影響產后康復理療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9(08)
[3] 陸玉全,羅月亮,黃碧珠.產后康復按摩的臨床探討[J].右江醫學,2009(06)
[4] 王蘭,張小梅,范明麗.產后康復按摩100例療效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