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9-0216-01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疾病,患病率高達20%。根據我國32次全國性高血壓病調查顯示,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近年來,在藥物治療高血壓的同時,強調對臨界高血壓和輕型高血壓患者進行非藥物治療,并以此作為治療高血壓步驟的第一階梯。目前已公認的與生活方式有關的高血壓致病因素是遺傳、肥胖、高鹽、飲酒等,而這些多數與飲食習慣有密切關系。為此,改善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就成為高血壓非藥物治療的必要手段。
1 原則
飲食療法不是簡單地減少食物中的某些成分,而是要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利用非藥物治療為高血壓患者能起到治療效果。因此應通過健康教育,引導人們意識到科學、合理膳食的重要性,主動減少熱量的攝入,增加運動量,減少膳食脂肪,保持標準體重,限鹽,戒煙限酒,提倡規律的生活方式,保持精神愉快,采用低脂、低膽固醇、低鹽、高維生素、適量蛋白質和熱量的飲食,尤其是臨界高血壓和輕型高血壓患者更應如此。
2 飲食指導
2.1 控制熱能和體重。肥胖是高血壓病的危險因素之一,而肥胖的主要原因是熱量攝入過多造成的。體內多余的熱量能轉化為脂肪貯存于皮下及身體各組織中,從而導致肥胖。因而控制熱能攝入,保持理想體重是防治高血壓的重要措施之一。
2.2 低脂低膽固醇食物攝入。盡量控制動物性脂肪、動物內臟的攝入,不要用豬、牛、羊等油來炒菜,吃優質蛋白,平時可吃魚、大豆、豆制品、烏賊等。吃雞蛋盡量不要吃蛋黃,多吃些魚,特別是海魚中含有不飽和脂肪的,能使膽固醇氧化,從而減低血漿膽固醇,還可延長血小板的凝聚,抑制血栓形成,預防中風。
2.3 低鹽飲食。就是飲食要清減,要淡食,高血壓患者每天攝入鹽量3g/d。淡食是一種良好習慣,但要正真做到需要一個適應過程,具體方法:平時吃菜不要喝菜湯,因為大部分鹽都溶在菜湯里,多用其他調料來代替,如姜、蒜、醋等代替不足,做菜時放鹽用小勺,邊嘗邊放,切忌用大勺一次放足,容易過量。平時不食熟肉制品、腌制品,此類食品含鹽量大。
2.4 多吃素食及新鮮蔬菜、水果。在低脂飲食的前提下,要多吃素食,一方面可以讓嗜肉的患者轉換為素食,血壓通常能降低,是一種有助于控制血壓的飲食方式,另一方面素食含有豐富的纖維、鉀、鎂及少量的脂肪和膽固醇,因為適量的粗纖維攝入,能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引起腹壓增加、血壓增加,同時可減少腦出血的機會,還可加速膽固醇、鹽等不利因素排出,因為新鮮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維生素C,可使膽固醇氧化,排出體外,改善心臟功能和血液循環,如大棗、番茄、芹菜、油菜、青菜等食物中均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
2.5 限制煙酒。卷煙中尼古丁刺激心臟,導致心跳加快,血管收縮,血壓升高,促使鈣鹽、膽固醇等在血管壁上沉積,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形式。傳統醫者認為少量飲酒可擴張血管、活血通脈,長期飲酒危害大,可誘發酒精性肝硬化,并加速動脈硬化。只有患者正確認識高血壓,在治療中變被動為主動,變悲觀為樂觀,經過心理調適、科學飲食、適當活動、合理用藥,就能保持血壓穩定,減少心、腦、腎的并發癥。
2.6 節制飲食。定時定量進食,不過饑過飽,不暴飲暴食,食物種類齊全,營養素比例合理,不挑食不偏食。清淡飲食有利于原發性高血壓的防治,油膩食物過量易消化不良且發生猝死。
3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高血壓伴高血脂患者的患病率也越來越高。多數患者通常只注意藥物治療,而忽視飲食治療或飲食治療不合理,常常導致治療上的失敗,所以必須使患者認識到飲食健康教育是治療本病的基本措施。對輕度高血壓伴高血脂患者除飲食治療外還可進行體育鍛煉。對飲食治療效果不夠好的,病情程度較重的患者應選用降血脂、降血壓藥治療。飲食治療特別是對那些需要長期治療的患者較為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