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本文將對百日咳綜合征患兒進行護理措施回顧性分析,探討臨床上用于百日咳綜合征疾病的正確護理方式,為提高患兒生活質量以及保證患兒生命安全提供可靠的臨床依據。
方法:所有百日咳綜合征患兒均給于生命體征觀察、呼吸道護理以及預防并發癥等護理措施。
結果:23例百日咳綜合征患兒經過上述措施盡行有效護理后,22例患者均未出現各類并發癥,1例患者出現窒息現象,經搶救好轉并繼續接受治療。所有患者在完成治療過程后均預后良好出院。
結論:對百日咳綜合征患兒進行正確全面的護理措施,能夠有效預防患兒發生各類并發癥,從而提高患兒的生存質量和生命安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百日咳綜合征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9-0130-01
百日咳綜合征,是一組難以與百日咳疾病相區別的癥候群,又稱類百日咳[1],其發病原因為呼吸道腺病毒等微生物感染。百日咳綜合征的臨床表現與百日咳疾病非常相似,以發作性痙攣性咳嗽或患者在咳嗽末伴有高音調雞鳴樣吼聲為主要臨床特征[2]。年齡較小的患者一般不會出現典型發作性痙攣性咳嗽,但會發生咳嗽結束后屏氣、發紺、驚厥甚至窒息和心臟停搏等危重現象,嚴重威脅患兒的生命安全。本文將對我院自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前來就診的23例百日咳綜合征患兒進行護理措施回顧性分析,探討臨床上用于百日咳綜合征疾病的正確護理方式,為提高患兒生活質量以及保證患兒生命安全提供可靠的臨床依據,現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文將對我院自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前來就診的23例百日咳綜合征患兒進行護理措施回顧性分析,其中男性患兒12例,女性患兒11例,年齡在25天至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1.1個月,患兒病程在1周~15周之間,平均病程為9.3±0.7周。23例百日咳綜合征患兒中由于腺病毒感染致病患者為6例,由于巨細胞病毒感染致病患者為10例,由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致病患者為4例,由于支原體感染致病患者為2例,由于衣原體感染致病患者為1例。
1.2 方法。
1.2.1 生命體征觀察。百日咳綜合征患兒在發生咳嗽時,尤其是在發生發作性痙攣性咳嗽,會有不同程度的心率下降現象,因此應利用心電圖以及經皮血氧飽和度對患兒的心率、心律以及缺氧情況進行嚴密的生命體征監測。同時應注意觀察患兒是否出現呼吸不均勻甚至窒息等情況并進行及時處理。
1.2.2 呼吸道護理。未進行氣管插管的患兒應采用小霧量短時間間斷霧化使患兒呼吸道濕化,而進行氣管插管的患兒應將近端氣道溫度調節在32攝氏度至35攝氏度之間,霧化氣體濕度應達到60%~70%之間,以維持患者體內呼吸道纖毛運動的生理要求,在濕化器內部的無菌蒸餾水要及時進行添加,并注意調節溫度保持恒溫狀態。應及時清除呼吸機管道連接的儲水罐中所收集的冷凝水,以防止冷凝水進入濕化器和患兒呼吸道中。濕化液容量應以實際病房溫度、周圍環境濕度、患兒通氣量大小以及患兒自身體溫、出入液含量來進行調整。在進行護理時應維持患兒呼吸道通暢,為患兒進行翻身、拍背等護理措施,必要時應對患兒進行吸痰護理,護理人員應根據患兒產生的肺部濕啰音位置,指導患兒家屬進行體位排痰的配合。
1.2.3 預防并發癥。在每位百日咳綜合征患兒床頭均準備復蘇器,且根據患兒是否需要進行氣管插管來選擇復蘇器前端的面罩或插管接頭。除準備復蘇器外還應準備氧氣以及吸引器,在患兒出現嚴重的心動過緩或呼吸停止等突發情況時,可在短時間內對患兒進行有效的搶救措施。
2 結果
23例百日咳綜合征患兒經過上述措施盡行有效護理后,22例患者均未出現各類并發癥,1例患者出現窒息現象,經搶救好轉并繼續接受治療。所有患者在完成治療過程后均預后良好出院。
3 討論
百日咳綜合征患兒在其鼻咽內的分泌物能夠分離出肺炎支原體、腺病毒以及其他呼吸道病毒等,若在患兒治療過程中護理措施不到位,則可能引起患兒的病程延長,易使患兒出現肺不張、肺氣腫、血液循環障礙或腦水腫等嚴重并發癥,威脅患兒的生命安全[3]。
百日咳綜合征患兒由于年齡較小,因此胸廊發育尚未成熟,胸壁較薄,發生咳嗽無力,且反應不慎靈敏,而患兒呼吸道狹窄,分泌物粘稠易堵塞患兒呼吸道,發生窒息、發紺、屏氣等現象,甚至發生驚厥、心臟停博等現象,嚴重威脅患兒生命安全[4]。因此,在對百日咳綜合征患兒進行臨床護理時,應對患兒呼吸道進行有效的濕化,是保證患兒生命安全,預防患兒發生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進行呼吸道濕化時,保證患兒呼吸道通暢是確保濕化效果的關鍵之一,也是預防患兒發生肺水腫的關鍵之一。
綜上所述,對百日咳綜合征患兒進行正確全面的護理措施,能夠有效預防患兒發生各類并發癥,從而提高患兒的生存質量和生命安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申昆玲.小兒呼吸道感染的抗毒治療[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7,12(1):6
[2] 李保敏,孫若鵬.百日咳綜合征[J].山東醫藥,2000,40(12):47
[3] 彭東紅,劉恩梅,羅征秀,等.重慶地區105例小兒肺不張病因分析[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7,22(6):462-463
[4] 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