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聯合應用產時體位護理與一對一責任制助產,對胎位進行糾正,增加自然分娩,避免剖宮產、陰道助產,提高產婦的滿意率。
方法:選取2011年1月~2011年6月期間850例產婦為實驗組實施產時體位護理與一對一責任制助產,另選取2011年7月~2011年12月期間802例產婦以自由體位及傳統模式分娩,對比兩組產婦對產房工作及助產護理滿意度。
結果:兩組產婦對護士的產房工作滿意度比較,實驗組產婦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產婦對助產護士的滿意度評分比較,實驗組產婦對助產護士的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產時體位護理與一對一責任制助產可有效提高產婦的滿意度,是一種較為人性化的有效的服務模式。
關鍵詞:產時體位護理 一對一責任制 產婦滿意率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9-0018-01
本文運用產時體位護理與一對一責任制助產,提高了產婦的滿意率,詳細如下文所示。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隨機選取2011年1月~2011年6月期間聯合使用產時體位護理與一對一責任制助產分娩的產婦850例為實驗組,產婦年齡為26.8±4.52歲,孕周為38.01±2.51歲,身高為153.58±9.78cm,體重為58.72±12.84kg;胎兒雙頂徑為9.31±2.51cm,股骨徑7.65±2.16cm,羊水面積35.59±8.72cm,新生兒體重3301.5±111.58g。另隨機選取2011年7月~2011年12月期間以自由體位和傳統模式分娩的條件相同的產婦802例為對照組,產婦年齡為25.8±5.52歲,孕周為37.02±3.41歲,身高為15558±8.76cm,體重為58.81±10.74kg;胎兒雙頂徑為9.29±2.34cm,股骨徑7.66±2.15cm,羊水面積35.60±8.41cm,新生兒體重3091.5±111.21g。對兩組產婦的年齡、胎兒情況及構成條件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胎方位進行確定,由專門的護理人員在床邊進行操作,使用超聲診斷儀對胎的方位進行檢測,實驗組產婦聯合使用產時體位護理與一對一責任制助產分娩的方法,明確胎兒脊柱位置,使產婦保持與胎兒脊柱同側進行側俯臥,將腰部微躬,以含胸屈膝的方式將大腿上收至和產婦脊柱縱軸可成90度角的位置,使產婦的腹前側壁緊貼向床墊,直到產婦的宮口達到全開[1]。對照組產婦采用自由體位,采用傳統的助產模式。
1.3 調查方法。在產婦分娩后兩小時將其轉至愛嬰區,并由愛嬰區的護理人員將“產房工作的滿意度調查表”發放給每一位產婦,并幫助其進行填寫,填寫完成后統一收回,每月對每張調查表的分數繼續相加然后與總分相除,從而得出每月的滿意率,滿意度調查表的總分為30分。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表中數據,采用T檢驗,組間差異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統計學意義標準。
2 結果
兩組產婦對護士的產房工作滿意度比較,實驗組產婦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產婦對助產護士的滿意度評分比較,實驗組產婦對助產護士的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采用產時體位護理與一對一責任制助產,加強產婦產時的健康宣教,有效的提高產婦對產房工作及助產護理是滿意度,提高了護理人員的服務質量[2],使得助產護士在工作期間增加了責任感,滿足了服務對象的基本需求,是一種較為人性化的護理服務模式,可廣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成金煥,郭曉燕,溫穗文等.產時體位護理與“一對一”責任制助產聯合應用糾正胎位異常的效果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4):424-425
[2] 鄒文花,成金煥.運用產時體位護理與一對一責任制助產提高產婦滿意率[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9,30(14):1767-1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