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宮頸糜爛是慢性宮頸炎常見的一種病理改變。宮頸外口處的宮頸陰道部外觀呈細顆粒狀的紅色區(qū),稱宮頸糜爛。應注意宮頸糜爛與宮頸上皮內(nèi)瘤樣病變或早期宮頸癌從外觀上難以鑒別。故在患有宮頸糜爛的患者中,須常規(guī)作宮頸刮片,宮頸管吸片甚至活體檢查以明確診斷。現(xiàn)在比較常用的檢查是新柏式薄層細胞學檢測系統(tǒng)(TCT)。如果做TCT檢查,除外其他宮頸疾病,診斷為宮頸糜爛的患者,應積極治療,以降低CIN和宮頸癌的發(fā)生。
關鍵詞:聚甲酚磺醛液 宮頸糜爛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9-0042-01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2009年2月~2011年12月本院婦科門診臨床表現(xiàn)為宮頸糜爛,病理診斷為宮頸炎的女性,年齡歲20~35,經(jīng)TCT檢查診斷為宮頸炎,除外其他生殖道疾病,無禁忌證的患者120例。
1.2 宮頸糜爛的診斷方法及標準。宮頸糜爛是慢性宮頸炎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主要癥狀是陰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呈乳白色粘液狀,有時呈淡黃色濃性,可有血性白帶或性交后出血。經(jīng)婦科檢查診斷為宮頸糜爛再經(jīng)TCT檢查診斷為慢性宮頸炎。根據(jù)糜爛面積大小可將宮頸糜爛分為3度,輕度糜爛面小于整個宮頸面積的1/3;中度指糜爛面占整個面積的1/3~2/3;重度指糜爛面積占整個宮頸面積的2/3以上。其中輕度糜爛35例,中度糜爛65例重度糜爛30例。
1.3 治療方法。月經(jīng)干凈3天來院,常規(guī)消毒外陰及陰道,去除陰道分泌物,用長棉簽蘸取溶液貼敷于病灶及宮頸管1-2分鐘;如果糜爛面積較大,可用等大或稍大于糜爛面積的棉球貼敷3-4分鐘后取出。每周2次,6次為1療程。治療期間,避免性生活及盆浴,月經(jīng)期停止用藥。1~2個療程后觀察外觀治愈或明顯好轉。治療6~8個月后復查宮頸TCT。效果不明顯或無效者改用其他方法治療。
1.4 宮頸糜爛治療效果判定標準。痊愈為宮頸糜爛消失,宮頸光滑;顯效為重度糜爛轉為中度糜爛,中度糜爛轉為輕度糜爛,TCT檢查重度炎癥轉變?yōu)橹卸妊装Y,中度炎癥變?yōu)檩p度炎癥。有效,糜爛面積縮小,TCT檢查為中度炎癥;無效,治療前后糜爛面無變化TCT檢查為重度炎癥;總有效數(shù)為治愈加顯效加有效。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總有效率為90.1%,隨療程增加,療效提高。
2.2 TCT病理學診斷。治療后6~8個月后經(jīng)TCT病理學檢查結果總有效率為90.1%。
3 討論
宮頸糜爛與單純皰疹病毒2型(HSV-2)、人乳頭瘤病毒16型(HPV-16)及巨細胞病毒(CMV)感染有關系,而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又與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CIN)及宮頸癌的發(fā)生有一定關系。聚甲酚磺醛液通過高酸和蛋白凝固作用破壞細菌,選擇性地引起壞死或病變組織及柱壯上皮蛋白變形,對壞死或病變組織具有選擇性的凝固排除作用,能夠促進組織再生和上皮的重新覆蓋。健康的鱗狀上皮則不受影響,而柱狀上皮的胞漿和細胞核可能在接觸此藥后發(fā)生腫脹,隨后幾秒鐘皺縮。臨床上正是利用這一藥物機理治療宮頸糜爛,將宮頸糜爛面的單層柱狀上皮細胞破壞,使其胞漿和細胞核接觸此藥后發(fā)生腫脹、皺縮、脫落最終為新生的復層鱗狀上皮覆蓋,達到修復宮頸的目的。而由醫(yī)生沖洗消毒陰道、宮頸后,直接將藥液浸潤的棉球放在宮頸糜爛處,作用直接、安全,提高了藥效和療效,避免了因用藥引起的生殖道感染的危險,且無物理治療可能引起術后出血、宮頸狹窄、不孕、感染的可能。本文研究表明,聚甲酚磺醛液對輕、中度宮頸糜爛治療起效快,效果好,且治療方法簡便,尤其適用于有生育要求的女性患者使用。
參考文獻
[1] 樂杰,主編.婦產(chǎn)科學.第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
[2] 韓淑梅,馮麗華,朱繼紅.利普液基細胞學制片用于宮頸細胞學診斷1560例分析.中國實用婦產(chǎn)科雜志,2006,22(7)529-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