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益氣滋陰類中藥配合西藥治療糖尿病腎病的療效。
方法:應用中藥參芪地黃湯(生黃芪、黨參、生地、山萸肉、山藥、枸杞子、當歸等)配合西藥治療糖尿病腎病35例。
結果:總有效率88.5%。
提示:本方法對本痛具有益氣補腎,活血利水的功效。
關鍵詞:糖尿病/并發癥腎病 中醫藥療法 參芪地黃湯
【中圖分類號】R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9-0185-02
筆者自2008~2011年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腎病140例,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140例病人均系我科門診或住院病人,其中男性60例,女性80例,年齡最小這34歲,最大76歲,平均年齡55歲,病程小于10年者48例,合并高血壓者96例,血壓最高可達28/17.3kpa:診斷:①有明確的糖尿病史;②尿蛋白定性連系,2次為臨床(+)或蛋白排泄率大于20ng/min;③24h尿蛋白定量>0.5g;④排除其引起腎功能改變的疾病。
2 治療方法
參芪地黃湯加減:生黃30g,益母草20g,黨參,山藥各15g,當歸,丹參各12g,生地,山萸肉,枸杞子,金櫻子,川窮,牛蒡子,生大黃各10g,1d1劑水煎服。加減,水腫者,加車前子30g,澤蘭10g,無尿者加白茅根30g,地榆20g,夜尿多者,加菟絲子,覆盆子各10g,高血壓者加杜仲,決明子各10g,懷牛膝30g,腎功能異常,血BUN.Cr升高者,可配合中藥灌腸:生大黃,公英,丹參,生牡蠣,徐長卿各30g,1d1次,療程1—3個月。
3 西藥治療
全部病例均與糖尿病優質低蛋白高熱量低鹽飲食,根據血糖水平,應用胰島素針皮下注射,高血壓者予洛丁心10mg,1d2次口服,并配服怡開片1d3次口服。
4 療效標準
參照國內呂仁和主編《糖尿病及并發癥中西醫診治學》療效標準,顯效,癥狀減輕,蛋白尿減少50%以上,腎功能正常,血糖,血脂接近正常,有效,癥狀減輕,蛋白尿減少,腎功能改善,血糖,血脂有效改善,無效,達不到有效標準。
5 治療結果
顯效64例,有效68例,無效16例,總有效率88.5%。
6 典型病例
高某,女,62歲,農民,以眼臉及雙下肢浮腫3月余,為主訴入院,既往發現糖尿病史14年,于3月前無誘因出血眼臉及雙下肢浮腫,伴腰膝酸軟,四肢乏力,視物模糊,納食減少,在當地醫院予對癥治療效差,故來診,查體BP,24/14kpa,心肺聽診無異常,腹軟,肝脾未及,腹水癥,雙下肢凹形水腫,查空腹血糖,13.1mmo1/L,餐后2h血糖:17.6mmo1/L,尿常規,尿蛋白+++,尿糖++,腎功能Bun:5.1mmo1/L,Cr:94mo1/L,入院診斷:水腫(肝腎雙虛,水濕外溢),西醫診斷,糖尿病2型、糖尿病腎病、高血壓病3級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治療方法,中藥予健脾補腎,利水消腫,處方,黃芪30g,黨參20g,生熟地,山萸肉,山藥,丹參,紅花,益母草,夏枯草,金櫻子各10g,白茅根,車前子各30g,壞牛膝15g,1d1劑水煎服,西藥予正規胰島素針20u,18u,16u分早中晚餐前半小時皮下注射,同時予洛丁心片10mg1d1次口服,怡開片1片1d 3次口服,白令膠囊3粒1d3次口服,倪福達片20mg,1d2次口服,治療10d復查尿常規:尿蛋白+,患者自感雙下肢水腫漸消退,20d后浮腫消失,復查尿常規,尿蛋白+、尿糖(—),空腹血糖:7.6mmo1/L,餐后2H血糖7.9mmo1/L,以顯效出院。
7 討論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晚期合并癥之一,其病理改變注要為彌漫性小球硬化及腎動脈硬化,故對患者進行糖尿病教育,限制蛋白質飲食,應用ACEI或鈣離子桔抗劑等控制血壓,使血壓在16.6/10kPa水平以下,積極防止各種感染,可減慢進行腎小球損害速度。
中醫辯證本病屬,“消渴”“關格”“水腫”等范疇,病理在肺,脾胃腎,正如《景岳全書腫脹》指出“凡水腫等癥,乃肺脾腎三臟相干之病,蓋水為至陰,故其本在腎,水化為氣,故其標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虛則氣不化精而化水,脾虛病病機為虛、瘀、濕、逆、而腎虛與血瘀貫穿始終,治療當益氣補腎,活血利水,本方用黃芪,當參益氣扶正,生地,山萸肉,金櫻子,枸杞等補腎固精,收斂尿蛋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改善血流量,當歸,益母草,丹參,川穹活血化瘀,疏通經絡,即能改善微循環,抑制凝血,處進遷溶,降低血液粘稠度,又能改善糖尿病患者腎臟的毛細血管基低膜增厚及內皮細胞增生,生大黃同俯瀉濁,逐瘀生新,從而降低腎小秋高濾過抑制系膜增生,改善脂類代謝和腎功能異常之作用。
總之,在臨床上我們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法治療糖尿病腎病,總有效率88.5%可有效的減輕糖尿病腎病的臨床癥狀,延緩腎功能衰竭的進程,改善腎臟循環,抗凝,降低血脂血粘度,減少尿蛋白,收到較好的療效。
參考文獻
[1] 張榮銀.糖尿病腎病的診斷與預防.社區醫學雜志,2005,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