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使用自制的中藥熱奄包解決或緩解胃脘痛患者胃脹、胃痛、惡心等臨床癥狀。
方法:將自制的熱奄包加熱后用一次性帽子包裹置于病人的胃脘部上熱燙及按摩30分鐘,每日1-2次。
結果:治療組應用熱奄包治療后,病人即刻感覺胃部溫熱舒適,止痛消脹效果明顯,且有止吐的效果。
結論:經臨床應用,中藥熱奄包治療胃脘痛的效果明顯,操作簡單,療效確切,費用低,病人樂于接受。
關鍵詞:自制熱奄包 胃脘痛 療效觀察 護理體會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9-0111-01
中藥熱奄包又稱中藥熱敷法,為傳統中醫療法,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其療法是將加熱好的中藥包置于身體的患病部位或身體的某一特定位置(如穴位上),通過熱奄包的熱蒸氣使局部的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速,又可通過熱蒸氣促使熱奄包內中藥離子滲透到患者病痛所在,利用其溫熱達到溫經通絡、調和氣血、祛濕驅寒的目的。我科自制的中藥奄包是用理氣消脹的制厚樸、大腹皮、粗鹽制成的藥包,用于脾胃虛寒型及瘀血停滯型胃脘痛,經臨床應用,療效確切,費用低,病人樂于接受。我科積極開展中醫特色治療,自2009年1月~2011年5月使用中藥熱奄包配合治療脾胃虛寒型及瘀血停滯型胃脘痛共2969例,療效顯著,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一般資料
觀察組病人為2011年1-5月住院確診為“胃脘痛”病人,共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齡最大78歲,最小15歲,病程最長45天,最短3天。脾胃虛寒型胃脘痛40例,瘀血停滯型胃脘痛共20例,60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脹、胃痛、泛酸、噯氣、惡心、納呆、大便溏、焦慮等癥狀。
2 治療及操作方法
2.1 用物。制厚樸20克,大腹皮20克,粗鹽2000克,20cm×30cm純棉雙層布袋1個,一次性帽子1個,消毒紗布2塊,微波爐1臺。
2.2 操作方法。
2.2.1 首先查對病人,評估病人。向病人作好解釋工作,并取得合作。
2.2.2 將制厚樸20克,大腹皮20克,粗鹽2000克全部放入純棉雙層布袋內扎好袋口,反復翻動將其攪勻,平放于微波爐轉盤上,中火加熱1分30秒,取出反復翻動再次將其攪勻后放回微波爐上再用中火加熱2-3分鐘,取出放置保溫治療合內防止熱奄包變涼而失效,即將熱奄包攜至病人床邊,協助平躺,取舒適平臥位或側臥位,用消毒紗布抹拭胃脘部做局部清潔,用病人的手腕部內側皮膚做溫度試測,以能忍受為度,用一次性帽子包裹熱奄包置于病人的胃脘部上,反復緩慢旋轉熱燙,病人即刻感覺胃部溫熱舒適,止痛消脹效果明顯,且有止吐的效果。熱奄包熱燙及熱敷時間為30分鐘/次,中途若熱奄包散熱過快變涼了要重新用微波爐加溫2分鐘后繼續進行治療,以達到最好的療效。治療結束時,用消毒紗布清潔并檢查皮膚情況,進行評價。熱奄包治療每日1-2次,7天為1療程。
2.3 護理要點。操作前應正確評估病人。屏風遮擋,保護患者的隱私,注意患者保暖。治療過程中,詢問病人對溫度的感覺,溫度過高易燙傷病人,溫度過低不能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溫度以病人能耐受為宜,以患者感覺溫暖舒適為度。老年人感覺遲鈍,溫度不宜過高。治療結束,清潔治療部位,仔細觀察皮膚有無燙傷方可離開。如出現燙傷即按照燙傷處理。有局部皮膚感染、皮膚病的病人及小兒禁用。
3 療效觀察結果
1天惡心、胃脹、胃痛明顯減輕10例,3天內惡心、胃脹、胃痛明顯減輕20例,7天惡心、胃脹、胃痛明顯減輕28例,效果不明顯2例,療效確切。
4 討論
中藥熱奄包配合治療脾胃虛寒型及瘀血停滯型胃絡痛,是通過熱奄包的熱蒸氣使局部的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速,熱蒸氣促使熱奄包內中藥離子滲透到患者病痛所在,利用其溫熱達到了溫經通絡、調和氣血、祛濕驅寒的目的。運用傳統外用中醫療法減輕了病人的痛苦,操作簡單,療效確切,費用低,病人樂于接受。
脾胃虛寒型胃絡痛乃因寒積胃脘,氣機凝滯,胃失和降所致,而瘀血停滯型胃絡痛乃因肝氣犯胃,氣機痞阻,瘀血停滯,胃絡內損所致。兩者的治則:溫中散寒,化瘀通絡,疏肝理氣和胃。我們使用的熱奄包中的制厚樸有行氣、燥濕、消積功效,大腹皮的功效為下氣寬中,行水,而熱粗鹽有活血化瘀,發汗等作用,三者結合起來起到了很好的溫經通絡、調和氣血、祛濕驅寒的作用,對治療脾胃虛寒型及瘀血停滯型胃絡痛療效明顯,且操作簡單,費用低,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楊茜.改良中藥熱奄包的臨床應用及護理[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0(11):31-32
[2] 聶汝倩,鄭慶元,周艷,徐明霞.中藥熱奄包治療頸椎病的臨床護理[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9(5):59-60
[3] 程海平,陳斌.熱奄包在頸腰腿痛中的運用體會[J].黑龍江中醫藥,2010(01):
[4] 邢海燕,卞美廣,孫愛云,霍介格.中藥熱奄包治療癌性疼痛的臨床觀察[J].四川中醫,2010年(09):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