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瑞替普酶(reteplase,r-pa)與尿激酶(urokinase,uk)靜脈溶栓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療效和安全性。
方法:觀察2008年1月~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63例符合溶栓標準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尿激酶組)30例和觀察組(瑞替普酶組)33例,觀察溶栓再通時間、再通率、不良反應發生率、急性期病死率等。
結果: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梗死部位、溶栓劑開始注入距發病時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梗死相關血管總開通率及溶栓開始后60分鐘開通率分別為81.25%和60.61%,梗死血管再通時間(1.54±0.65)h及出血率6.06%,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急性期病死率無統計學意義。
結論:r-pa靜脈溶栓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能更早地使梗死相關的血管開通,有較高的血管開通率及較低的急性期病死率,是一種比較安全有效的溶栓劑,值得我們基層醫院推廣。
關鍵詞:瑞替普酶 尿激酶 心肌梗死 療效 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9-0065-0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本院2008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6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隨機分為兩組,瑞替普酶(瑞通立 山東阿華生物藥業有限公司)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齡36~68歲,平均(53.1±6.9)歲;尿激酶(遼寧衛星制藥廠)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38~65歲,平均(53.5±6.3)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體重、血壓、血脂及其他冠心病危險因素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所有患者的診斷標準、溶栓禁忌證及適應證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參考方案”確定的標準[2]。主要包括:①年齡<75歲,性別不限;②距發病時間6h以內,或發病時間已達12-24小時,但仍有進行性缺血性胸痛,廣泛ST段抬高;③胸痛持續時間≥30min,經含服硝酸甘油片癥狀無緩解;④兩個或兩個以上相鄰導聯ST段抬高(胸導聯≥0.2mv,肢導聯≥0.1mv),或新發生的左束支傳導阻滯;⑤無溶栓禁忌證;⑥患者家屬同意并簽字。
1.3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入院確診,溶栓前常規記錄18導聯心電圖,查血尿常規、血小板計數、心肌酶譜、肝腎功、電解質、血糖及凝血系列,并查血型配血備用,瑞替普酶組:r-PA 18mg用生理鹽水10ml溶解,緩慢靜注2分鐘以上,30分鐘后重復推注一次,依諾肝素溶栓時30mg靜注,15分鐘后1mg/kg皮下注射,隨后1次/12小時,1mg/kg皮下注射,持續至8天;尿激酶組:uK 150萬IU溶解于100ml生理鹽水中30min內靜脈滴注,溶栓后12小時給予依諾肝素1mg/kg皮下注射,1次/12小時,持續5-7天;兩組患者溶栓開始前均嚼服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1天后氯吡格雷75mg/d維持,3天后阿司匹林100mg/d維持,根據病情需要選擇硝酸酯類、β受體阻滯劑、ACEI類、調脂藥及抗心律失常藥,對癥處理并發癥,出院后長期服用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觀察溶栓再通時間、再通率、不良反應發生率、病死率等。
1.4 溶栓成功標準。臨床血管再通間接指征[3]:①60-90分鐘內心電圖抬高的ST段至少回落50%;②胸痛癥狀2h內明顯緩解;③治療后2-3h內出現再灌注性心律失常;④肌鈣蛋白峰值提前至發病12h內,CK-MB酶峰值提前到14h內。上述4項中,在癥狀減輕的同時,心電圖變化和心肌損傷標志物峰值前移最重要。
1.5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溶栓后血管再通率比較(見表1)。
2.2 兩組血管再通率、血管再通時間等比較(見表2)。
3 討論
本組結果表明,r-PA組梗死相關血管總開通率及溶栓開始后60分鐘開通率分別為81.25%和60.61%,而UK組分別為53.33%和3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r-PA療效優于uK,與文獻報道相符[6]。梗死相關血管開通時間r-PA組為(1.54±0.65)h,UK組為(2.01±0.73)h,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示r-PA溶栓較uK溶栓后血管再通時間提前至少30分鐘,且r-PA可直接靜脈推注給藥,能明顯縮短患者就診至溶栓開始時間,較尿激酶方便,為患者贏得寶貴的搶救時間,適用于早期開通閉塞的血管,溶栓時間越早,血管再通率越高,溶栓再灌注治療的效果具有明顯的時間依賴性,開通時間越早,心肌壞死越少,對心功能的影響就越小[7]。該結果說明r-PA應用較uK能更快速、簡便、易操作,且梗死相關血管總開通率高、開通時間提前,為心肌提供寶貴的時間,從而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降低住院病死率、改善患者預后。r-PA組出現輕度出血2例(6.06%);uK組出現輕度出血5例(16.67%),兩組不良反應有統計學意義,雖兩組均未出現重度或致命性出血及過敏反應,但r-PA在安全性方面仍優于uK。所以瑞替普酶與尿激酶比較,更加適合在未來開展PCI術的基層醫院應用,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陸再英,鐘南山,謝毅,胡品津.內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94
[2]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學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雜志,2010,38: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