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9-0180-01
我們自2010年1月—2011年10月,采用中藥顆粒和飲片配方,組成眩暈方,治療眩暈病共100例,兩組各50例,以觀察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00例均為門診病例,其中中藥配方顆粒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30—39歲10例;40—59歲36例;60歲以上4例;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30例,美尼爾綜合征6例,綜合性(多因素)眩暈14例。中藥飲片組,男25例、女25例,30—39歲12例,40—59歲34例,60歲以上4例。其中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28例,美尼爾綜合征7例,綜合性(多因素)眩暈15例。
2 治療方法
眩暈方組成:茯苓、桂枝、白術、甘草、當歸、川芎、白芍、熟地、法夏、澤瀉各10克,生龍骨、生牡蠣各30克。隨證加減瘀重者加田七、丹參、氣虛加黃芪、陰虛者加麥冬、生地,內風重者加勾藤,痰重加桔紅、膽星辨證調整。(藥品采用深圳市三九現代中藥有限公司提供的999單味中藥配方顆粒)
3 治療結果
中藥配方顆粒組29例痊愈占58%,18例有效占36%,3例無效(占6%);中藥飲片組28例痊愈(占56%),18例有效(占36%),4例無效(占8%)兩組療效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4 體會
4.1 眩暈的病因與痰、濕、虛、瘀、風、火等有關,而本方以苓桂術甘湯達到健脾滲濕,溫化痰飲,以四物湯做到補血活血,化痰補虛,再佐以鎮潛、祛風、降火等藥,應能達到全方位克服病因,所以效果顯著。
4.2 中藥配方顆粒和中藥飲片療效幾乎一致,無顯著差異(P>0.05),說明許多傳統看法,認為中藥配方顆粒不如飲片,是因為在提煉中許多有效成分丟棄等因素是沒有根據的。本組療效認證了中藥配方顆粒和飲片指紋圖譜的一致性的研究,即兩者物質基礎一致,療效的一致是可以理解的。療效的實踐是檢驗認知極重要的根據,是改變認識誤區的有力武器。
4.3 兩組的價格比較,中藥配方顆粒組10.15元,中藥飲片組5.35元,兩組比為1.89∶1,但住院病人每煎一付中藥要加3元加工費即5.35加3元為8.35元,則兩組之比為1.21∶1。價格和療效是不同人群選擇的依據,為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可以告知病人讓其選擇。筆者在門診工作中,曾見到不少慢性病,路途遙遠的病人,要求開中藥配方顆粒,2—3個月(即60—90付藥)說明中藥配方顆粒有相當人群需求。
4.4 其他。中藥配方顆粒比飲片易做到質量的標準化、客觀化、質量保證、療效確切,便于攜帶保存、隨時服藥,滿足急診急用。它克服了傳統中藥飲片質量差異和煎煮質量的不同而影響到療效。
兩者的比較應該在各種疾病中開展,尤應大樣本的研究,特別對老中醫,傳統中醫界的權威的觀念改變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