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9-0104-02
近幾年來,艾滋病疫情在全球不斷呈現上升趨勢,其傳播速度逐年遞增,艾滋病孕婦又是艾滋病人群中一個特殊的群體,艾滋病有三種傳播途徑:①經性傳播。②經血液傳播。③母嬰傳播。艾滋病母嬰傳播主要發生在孕期(艾滋病病毒經胎盤感染胎兒)、產時(胎兒通過母親產道時感染)、產后(艾滋病病毒經哺乳等密切接觸而傳播)等環節。艾滋病母嬰傳播是指艾滋病感染的婦女在懷孕、分娩、產后哺乳過程中將艾滋病病毒傳染給胎兒或嬰兒,導致胎兒或嬰兒感染的過程,隨著艾滋病疫情在我國迅速流行蔓延,女性感染者的比例呈逐漸上升趨勢,勢必會增加母嬰傳播的比例,到目前為止,母嬰傳播仍是15歲以下兒童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主要途徑,在過去20年內,約有1200萬人被艾滋病奪去生命,其中300萬人為兒童感染,90%以上感染是經母嬰傳播獲得。有研究表明,在未干預情況下,艾滋病母嬰發生率為15-50%,據統計,全球每年有240萬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婦女生育,造成每年約80萬人、每天有約2000個新生兒感染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使全球新生兒死亡率增加75%,研究表明,實施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措施,如自愿咨詢與檢測、預防用藥、人工喂養等措施,可有效降低艾滋病母嬰傳播率。
1 臨床資料
我院以2009年3月-2010年12月共接診HIV陽性孕婦22例,均是經產前檢查初篩發現陽性,經疾控中心確認HIV陽性病例。
2 心理護理
對于一個從未檢查HIV的孕婦。一旦被告知檢測結果是陽性,其心理反應一般要經過,懷疑否認期、憤怒發泄期、合作協議期、悲傷憂郁期、接受升華期這五個階段,對于處于這五個期的孕婦,應由專業咨詢員幫助其了解艾滋病疾病的知識,了解自己艾滋病感染狀況,在與孕婦交談中,用文明、禮貌的語言,并注意語氣、聲調、音量、語速、環境與孕婦溝通,并應主動上前、面帶微笑,用同情與關懷的語言向孕婦問候,并輔助于形體語言,比如緊握孕婦的雙手,近距離的接觸和擁抱,幫助孕婦正確認識疾病,消除其恐懼、緊張心理,使孕婦積極配合治療,尤其重要的一點是要尊重并保密患者的隱私,不歧視陽性孕產婦,使患者心理狀態平穩,選擇適當時候,向患者講明妊娠結局,自愿選擇是否繼續妊娠。對于選擇繼續妊娠的患者,除按常規產前檢查外,更要進行艾滋病知識的教育,保持樂觀、健康心態,告知其體液、血液、均具有傳染性,對體液、血液、及排泄物均用含氯消毒劑消毒后再處置,以免給他人造成傳播,對決定繼續妊娠的孕婦必須告知服用阻斷藥物的重要性,有專業咨詢員詳細講解藥物阻斷的目的及意義,阻斷的目的是為降低胎兒在母親宮內的感染率,幫助艾滋病孕婦完成孕育健康下一代的心愿,鼓勵其自愿、自覺配合全程足量服藥,并及時對藥物副作用進行干預治療,減輕不適,以增強服藥的依從性,服藥時機最好從早期開始,12周或28周開始規范服藥,口服齊多夫定(AZT)300MG,每日兩次到臨產,臨產后立即口服AZT300MG一次;加奈韋拉平(NVP)200MG+拉米夫定(3TC)150MG,此后,每3小時口服一次AZT300MG,每12小時口服一次3TC150MG直至分娩結束,分娩后,繼續口服AZT300MG及3TC150MG,每日2次,連續服用一周。
3 分娩方式
分娩方式可根據孕婦血液病毒載量的高低及產科情況來選擇,胎兒的大小、胎位、產婦的身體狀況及個人意愿都直接影響分娩方式,現目前并不主張直接以剖宮產方式來結束妊娠,陰道分娩只要不過多產科操作也可選擇。
4 新生兒的護理
新生兒娩出后立即在產房內以流動熱水洗凈新生兒身體的血液和體液,實施人工喂養、避免母乳喂養、嚴禁混合喂養,并及時按阻斷要求給抗病毒藥物服用,降低嬰兒的感染率,出生后應盡早服單劑量NVP(奈韋拉平)混懸液2MG/KG,最多不超過6MG,同時口服AZT混懸液4MG/KG,每12小時一次。母親產前服藥AZT時間不足4周,新生兒應連續服用AZT4周,如母親服用AZT時間達到或超過4周,新生兒需連續服用AZT1周。要加強對嬰兒喂養的指導與隨訪,嬰兒在滿18個月時進行HIV抗體的檢測,已確定是否被艾滋病病毒感染。如嬰兒在18個月艾滋病檢測陽性,應及時上報信息,納入艾滋病綜合防治體系進行管理。
總結:凡是HIV陽性孕婦一旦臨產,應及時安排住隔離病房,母嬰同室,醫護人員進行查房處置均宜在病房,用過的一次性醫療用物嚴格控制,日產日消,患者的體液、血液、排泄物用含氯消毒劑消毒后再處置,患者出院后應對病房進行嚴格的終末消毒,住院期間,嚴格為患者保守隱私,不得隨意公開患者個人信息,醫護人員在進行各項操作時,應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做好個人防護,杜絕一切感染因素,尤其做好預防職業暴露,并在日常工作中,做好預防HIV感染的工作措施。
①首先要加強醫護人員對艾滋病相關知識的培訓工作。使醫護人員全面了解艾滋病的發生機制、傳播途徑、預防手段,從而在工作中自覺做好防感染工作。
②在科室配備好防感染的防護用具,要求在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及各種分泌物、尤其是有粘膜或皮膚破損時,一定要帶手套防護,但戴手套不能取代洗手,醫務人員應在接觸患者前后,應脫下手套仔細洗手(用流動水徹底洗凈),懷疑被感染性物質污染后,應在徹底洗手后用手快速消毒劑消毒。
③在實施產科侵入性操作時,醫務人員應充分利用各種防護用具(手套、防護鏡、防水圍裙、防水靴及防護服等)做好個人保護措施,防止感染。
④若不慎被針頭刺傷、扎傷、及銳器割傷后,應盡快擠出血液,用流動水沖洗傷口,并用碘伏及75%乙醇擦拭,視情況進行包扎。
⑤建立職業暴露后的上報制度,醫務人員易在診療過程中發生職業暴露,每次職業暴露后均要詳細記錄并上報相關部門,相關部門對暴露類型、暴露后的處理等做評估分析,并記錄預防用藥的名稱、劑量、時間等。
⑥建立隨訪制度,職業暴露后,應按規定及時采取暴露人員血清標本,進行HIV抗體檢測,并在職業暴露后的6周、8周、3月、6個月分次檢測HIV抗體并記錄在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