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體位性低血壓 防治對策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9-0053-02
體位性低血壓也稱直立性低血壓(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直立時血壓較平臥時下降的一組臨床綜合征。臨床表現為在體位突然變化為直立時易發生頭暈、眩暈、乏力、惡心、視物模糊、言語不清、平衡失調等[1]。這是因為人站立時重力作用使大概500~1000ml血液匯聚至下肢及內臟血液循環中,造成靜脈回心血量減少,心室充盈度減低,進而導致心輸出量減少和血壓降低,大腦灌注不足。在正常情況下,人體通過位于心、肺及頸動脈竇和主動脈弓的壓力感受器引發代償性反射活動,后者增加交感神經信號傳出并降低迷走神經活性[2]。通過以上反射活動增加外周循環阻力、靜脈回流量,心率加快,心輸出量增加,使血壓通常在1min或更短時間內恢復正常[3]。如果這種反射變得遲緩或是消失,則發生直立時血壓下降,從而引起大腦低灌注[4]。在此我們對OH的發生機制及防治對策做一綜述。
目前關于OH發生機制尚不完全清楚?,F將其相關因素介紹如下。
1 相關因素
1.1 年齡因素。老年人較成年人容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OH是導致老年人暈厥、跌倒、骨折和死亡增加的原因。目前文獻報道在老年人群中的患病率在4%~33%。這是由于隨著年齡增長,人心血管系統發生退行性改變,血管硬化,血管順應性降低,自動調節能力差所致。
1.2 疾病因素。脫水導致的血容量減少或自主神經系統功能障礙類疾病常會導致OH發生。有研究報道補充維生素B12后,OH癥狀可緩解[5]。老年人同時患有腦血管病、高血壓、心臟病等影響血壓的調節功能,也可導致OH。
1.3 藥物因素。一些藥物也可引發OH的發生。長期應用降壓藥物可影響腦自動調節機制,其調節閾值增高,使得在體位改變血壓暫時降低時,即使微降至低血壓的范圍,也會導致腦血流量減少而出現頭暈等臨床癥狀。其他如吩噻嗪類藥物及抗精神病類藥物也可引起OH。
2 OH的診斷
目前多采用歐洲神經病學會(EFNS)的定義:站立時或在傾斜臺上頭上傾的3min內,收縮壓下降≥20mmHg或舒張壓下降≥10mmHg[6]。在這一標準下,學者們認為站立后血壓下降≥20/10mmHg,并持續1~2min,就有可能發生腦灌注減少并產生相應的臨床癥狀。并非所有的OH患者均有臨床癥狀,有研究者報道部分OH患者僅有輕微的頭暈或無癥狀[7]。
3 OH的治療
3.1 非藥物治理。首先要改變生活方式,采取保健預防措施。比如改變體位時動作要慢,穿彈性長襪及腹部加繃帶;進行物理對抗動作,腿交叉、彎腰,下蹲和緊繃肌肉。抬高床頭10~20°等。適當增加液體攝入;高鹽飲食;避免血管擴張因素;避免及慎用血管擴張藥物及利尿劑等。對于藥物、相關疾病導致的OH,與以更換、停用相應的藥物。
3.2 藥物治療。應用藥物治療可以改善癥狀。常用藥物包括以下幾類:①血管收縮劑;②鹽皮質激素;③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劑;④造血前期藥物;⑤膽堿酯酶抑制劑。前四種藥物均可導致臥位高血壓,均不為理想的治療藥物。Singer等[8]通過實驗證明溴吡斯的明對神經源性OH有較好的臨床效果。
總之,導致體位性低血壓的因素較多,其治療也比較困難。我們要積極采用正確的非藥物干預來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必要時采用藥物干預。
參考文獻
[1] 董艷娟,劉克.體位性低血壓的病因和臨床表現及防治對策[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09,6:482
[2] 張寧仔,杜日映.心血管病鑒別診斷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207-213
[3] Lamarre-Cliché M,Cusson J.The fainting patient:value of the head-upright tilt-table test in adult patients with orthostatic intolerance[J].CMAJ,2001,164:372-376
[4] Smit AA, Halliwill JR, Low PA, et al. Pathophysiological basis of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in autonomic failure[J] J Physiol,1999,519:1-10
[5] Freeman R. Autonomic peripheral neuropathy[J].Lancet,2005,365:1259-1270
[6] The definition of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pure autonomic failure, and multiple system atrophy[J].J Auto Nerv Syst,1996, 58:123-124
[7] Mehagnoul-Schipper DJ, Boerman RH, Hoefnagels WH,et al. Effect of levodopa on orthostatic and postprandial hypotension in elderly parkinsonian patients[J].J Gerontol A Biol Sci,2001,56:M749-M755
[8] Singer W,Opfer-Gehrking TL,Mcphee BR,et al.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ion:a novel approach in the treatment of neurogenic orthostatic hypotension[J].J Neurosurg Psychiatry,2003,74:1294-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