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護理部與科室聯合交叉的培訓模式對新入呼吸科護士培訓效果觀察。
方法:通過護理部與科室對新入科護士制定培訓考核表并遵照執行,安排帶教導師、開展專科理論講座、開展護理查房和疑難病例討論、充分爭取利用學習機會、專科實踐能力的培養、應對突發事件能力的培養、綜合能力的歷練等培訓方法。
結果:對19例新入呼吸科的護士實施護理部和科室聯合交叉的培訓模式,經過2年余的實施取得良好的效果。
結論:實施護理部與科室聯合交叉的培訓模式,新入呼吸科護士的專科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得到明顯的提高,新入科護士培訓通過率100%,適應呼吸科護理工作。保障了護理服務質量。
關鍵詞:護理部與科室聯合交叉 新入科護士 培訓 效果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223-03
隨著護理學科的發展,建設高素質的呼吸專科護理隊伍已經成為專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護理部每月對全院的護士分層次計劃培訓,護士長作為一線管理者,在臨床工作中培養護士向專科方向發展,逐步提高專科業務水平,拓展護理服務范圍。護士長充分利用科室現有資源,采取護理部與科室聯合交叉的培訓模式培養新入呼吸科護士的專科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加速護士的成長,提高護理服務質量。自從2009年3月以來,對19例新入呼吸科的護士實施護理部和科室聯合交叉的培訓模式,經過2年余的實施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培訓對象:選擇2009年3月~2011年10共19例月新入呼吸科的護士,均是未婚女性,年齡在19歲~25歲,與我院人事關系除2個護士屬于正式聘用制外,其余護士均屬于臨時聘用制。贛南醫學院護理本科應屆畢業生2名、贛南醫學院護理專科應屆畢業生5名;井岡山大學護理專科應屆畢業生5名;在社區診所有一定臨床護理經驗的贛州衛校畢業生3名;3+2護理大專應屆畢業生2名;另有2名是護理專科畢業兩年有一定的護理經驗。
1.2 培訓模式。
1.2.1 計劃安排。在年初護理部和呼吸科定制出新入科護理人員的培訓表,并且遵照計劃逐月逐項認真完成各項培訓工作。
1.2.2 安排帶教導師。導師應具備崇高的護理品德、高度的責任心、精湛的業務能力和理論水平,利用工作之余時間對新入科護士進行理論和操作技術的指導和培訓,并指導和督促檢查日常護理工作,包含對其生活上的幫助和心理上的調試。科室在月底核算獎金時對導師給予一定的津貼補助。提高其積極主動性。
1.2.3 開展專科理論講座。除了邀請專科醫師主持講座外,包括護士長在內的每名護士負責一個專題講座,主題是如霧化治療的合理選擇與正確應用、無創通氣的臨床應用與護理、肺癌化療的管理、呼吸操的演示、危機管理在呼吸科的應用等等。在講座前,主持者必須查閱專題文獻,將專科理論與循證醫學證據緊密結合,制作成多媒體課件,通過講座的形式實現了資源共享。
1.2.4 專科實踐能力的培養。每人建立專科培訓手冊,除了根據醫院護理部的要求,每月按計劃抽考核1項技術操作外,科室內每月增加1項專科操作,如霧化治療、簡易呼吸器的使用、無創呼吸機的使用等。由護士長及帶教導師負責培訓與考核,結果記錄在專科培訓手冊上,輪訓結束后上交到護理部。
1.2.5 應對突發事件能力的培養。由于呼吸科搶救頻率高,呼吸科突發事件多,護士長針對專科特點,加強了新入科護士應對突發事件能力的培養。首先科室建立各種應急事件的應對流程。其次科室建立應急處理學習評價表[3],在培訓考核中護士長利用具體病例模擬突發事件,如急診病人的接待,發生護理缺陷及事故、墜床跌倒、職業暴露、突然停水停電或火災的應急預案;專科方面如機械通氣中突然停電或患者非計劃拔管、無創通氣過程中患者指脈氧飽和度突然下降、痰液阻塞氣道導致窒息、張力性氣胸、復張性肺水腫等應急預案。培訓中護士長注重培養新入科護士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快速應對的能力。這一培訓內容和形式提高了護士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有助于提高搶救成功率,并避免護患矛盾和醫護矛盾。
1.2.6 開展護理查房和疑難病例討論。護士長每月安排1名護士組織護理查房和疑難病例討論,必要時請求護理部親臨現場指導。主持者提前1周公布討論病例,便于參與者準備討論內容。討論會上,主持者首先公布病例概要,隨后參與者針對患者治療護理過程中出現的專業技術問題、安全問題、護患溝通問題等提出主張和建議,如肺栓塞的預見性護理措施、機械通氣患者的安全、溝通困難患者和家屬的溝通技巧等,最后由護士長總結,指出病例治療護理中的經驗與不足,并在大家研討的基礎上,提出改進工作的新舉措。輪訓護士經過護理查房學習,不僅及時發現了護理上存在的問題并給予整改,杜絕了潛在的護理安全隱患,保障了護理安全,同時還把相關的理論知識得到系統的鞏固復習,提高了理論水平。
1.2.7 充分爭取利用學習機會。護理部和護士長積極為護士爭取和提供各種學習培訓的機會。如倡導護士積極征文參加呼吸專科醫療和護理學習班(3-5天),短期脫產培訓(如3個月)。學習后向全院護士大會及科室內匯報,實現了資源共享。在科室內疑難病例全市大會診時,護士長安排責任護士參與;若科里引進一臺新的儀器,由廠家工程師講解儀器工作的機理、使用參數設置和操作要領及注意事項,以上這些方法是提高輪訓護士專業素質的良好途徑。
1.2.8 綜合能力的歷練。護士長在排班時,注意新老護士搭配,保證床位護士相對固定。每名床位護士負責8名左右患者的治療護理工作,并提供專科健康教育。這既培養了他們的評估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鍛煉了溝通交流能力。護士長還通過不定期檢查和考核評價護士的業務水平。此外,新護士在患者出院后的1周內進行隨訪,以電話隨訪[4]為主,必要時上門服務。例如電話隨訪對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家庭氧療的依從性,隨訪中針對患者出院后面對的問題進行健康教育與指導,將專科護理服務由醫院內延伸至院外,提高了患者和家屬的滿意度。新護士通過綜合能力的歷練,有助于提高護理工作質量,提升處理問題的應對能力。
2 效果評價
2.1 病人及醫生滿意度調查。相關文獻研究報道[5]:工作倦怠的情緒耗竭和低成就感維度在情緒勞動各維度和工作滿意度之間起到中介作用,進一步揭示了情緒勞動對工作滿意度的影響。護士工作熱情高漲、飽滿,積極主動,責任心強,高度積極的情緒勞動保障了工作順利的進行,提高了醫生和病人的滿意度。護理部每季度對病人進行一次滿意度調查,科室每月不定期組織一次對病人和醫生發放滿意度調查表,對兩年來的滿意度調查表匯總分析結果:對護士的服務態度、技術操作水平、健康宣教、應急事件處理效果、護士的綜合素質涵養等均表示滿意,滿意度達標。
2.2 發生的差錯缺陷數量及糾紛發生率。統計2009年至今沒有因護理原因導致醫療糾紛,差錯缺陷數每年小于4例。
2.3 新入科輪訓護士隨機抽考通過率合格。按照護理部要求理論考試60分為合格,操作考試90分為合格,成績記錄在個人業務檔案中,并作為續聘考核的依據。考試(含操作考試)成績6次以上(含6次)不合格者繼續參加下一年的培訓,而且不允許報考護理大專、護理本科。目前沒有出現輪訓護士抽考不合格的現象。
2.4 護理部與科室聯合交叉的培訓模式提高了呼吸科護士的臨床應對能力。呼吸科的患者大多是病情危重、操作項目繁多,護理技術含量高[6],如何在新的歷史時期下穩定護理隊伍結構,提高呼吸科的護理隊伍的競爭和服務意識,真正做到以患者為中心,關鍵是提高醫護人員的綜合素質。
2.5 護士對自我職業生涯的滿足感。護士工作熱情高漲、飽滿,積極主動,責任心強,從2010年至今沒有任何新入科護士因工作的繁忙、緊張、臟累等壓力出現辭職、調崗、或是抑郁自殺的意外事情發生。
3 小結
護理部和科室制定科學全面合理的培訓計劃是取得成功的關鍵,護理部、護士長及帶教導師組織規范化培訓是取得成功的前提,考核評價是檢閱培訓的效果的手段,每月如期按照計劃認真完成每一項培訓與考核工作。護士長充分利用科室現有資源,采取護理部與科室聯合交叉的培訓模式培養新入呼吸科護士的專科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加速了護士的成長,提高了護理服務質量,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姜安麗,主編.新編護理學基礎.第一版: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2] 周秀華,主編.急危重癥護理學.第二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3] 張維珍.新入科護士培訓手冊的設計與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0)04-0320-02
[4] 孫龍鳳,孔德磊,王愛平.電話隨訪對阻塞性睡眠綜合征患者使用正壓通氣依從性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2):118—120
[5] 李永鑫,譚亞梅.醫護人員的情緒勞動與工作倦怠及工作滿意度的關系[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6):502-505
[6] 吳曉英,王曉青,詹艷春.加強ICU護士素質教育與培訓[J].中國醫院,2006,10(9):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