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中醫和西醫體系之間存在巨大差異,前者以整體調理為主,后者要求藥到病除,西方市場對中醫治療原理和安全性仍然存在質疑。且看在國際市場屢創佳績的奇星藥業如何走出一條成功的國際品牌發展之路。
要想吃到國際市場這塊大蛋糕,絕非易事,尤其是中成藥行業。
眾所周知,國內中成藥出口企業在沖擊國際市場時往往無功而返,前些年出現的“中藥存廢之爭”曾一度引起軒然大波。由于中西醫治療體系、文化差異,以及西方國家嚴苛的監管制度、巨額認證費用等制約,造成了中成藥在國外或遭“封殺”,或以“保健品”、“土特產”等非藥品的身份出現在商店。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擅長文化傳播和精加工的日本、韓國搶占了國際中成藥市場高達70%的份額,身為中藥發源地的我國僅占據5%,產品競爭力明顯不足。
廣藥集團旗下奇星藥業(以下簡稱“奇星藥業”)出品的“華佗再造丸”,近日獲得了第111屆廣交會高達1000萬美元的最大的中成藥出口訂單,而事實上,華佗再造丸以治療性藥品的身份,已經連續13年位居全國中成藥出口第一。那么,奇星藥業究竟通過哪些創新手段和措施,沖破層層監管壁壘,進而走出一條成功的國際品牌發展之路的?
遠交近攻認證先行
由于歷史原因,許多近鄰國家受中國文化影響較深,對中醫藥的接受能力較強。有鑒于此,奇星藥業高層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優先向地域接近、文化接近的國家進行產品投放。越南與中國山川相連,中醫藥文化在越南有廣泛的民間基礎,尤其在中風的治療康復上,中醫藥有獨到之處。而自2005年華佗再造丸進入了越南衛生部的醫保目錄后,更是得到了不錯的聲譽。
在文化認同與人為推動的多重作用下,奇星華佗再造丸在越南為代表的東南亞區域、俄羅斯為代表的獨聯體國家銷量可觀。而要想進一步做大規模,輻射全球市場,必須在發展和鞏固周邊國家市場的基礎上,獲得國際認證這塊開門磚。
奇星藥業決定采用第三方國際認證的方法積極與國際醫藥市場接軌,從而打開國際主流市場之門。準入資格需要與國外醫學評價方法和醫學療效標準對接,為此,奇星藥業申請并通過了加拿大海外場地認證和白俄羅斯GMP認證,同時先后5次通過澳大利亞TGA的GMP認證,并于2007年順利通過清真(HALAL)認證,成功開啟穆斯林世界的大門。此外,2009年廣州市重大科技專項計劃項目“英國傳統草藥產品簡易注冊與歐盟(英國)藥品GMP認證”項目立項,奇星藥業成為目前國內第一家進行“歐盟中成藥注冊與GMP認證”的中成藥生產企業,在國外29個國家和地區以藥品身份注冊。而奇星藥業于2010年取得的俄羅斯藥品永久注冊證書,標志著華佗再造丸正式步入國際心腦血管預防和治療的藥品主流市場。
求同存異營銷本土化
正如善于運籌帷幄的象棋高手,在中成藥的運營和銷售方面,奇星藥業在統攬全局的品牌理念下,通過本土化策略調整快速打破文化差異,已經獨創出一條中成藥國際化的發展路徑。扶持國外代理商,是奇星藥業順利進入所在國藥品銷售的“捷徑”。奇星藥業華佗再造丸的國外代理商,基本為認同中國文化、認可中醫藥藥理并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當地人士,并在社會影響、渠道營銷上各有分量。在藥品定價方面,奇星藥業結合不同的國家地區以及銷售量、市場對價格的接受能力、患者一個月用藥的承受能力來綜合考慮,并與這些代理商、經銷商商定價格。
然而,在國外中成藥銷售過程中,奇星藥業發現,由于中醫和西醫體系之間存在巨大差異,前者以整體調理為主,后者要求藥到病除,西方市場對中醫治療原理和安全性仍然存在質疑。為此,奇星藥業通過與多國醫學研究機構合作,共同探索嘗試用現代醫學方法與科技來打開中醫藥理的黑匣子。
循證醫學合作正是奇星藥業與國外機構合作來闡述中藥藥理的其中一例,這對于去除西方國家對中藥安全性的擔憂和規避中藥使用誤區有實質性意義。在奇星藥業與俄羅斯醫學科研機構的合作中,還進行了嚴密的“藥品變態反應特性評估”、“免疫毒性作用評價”、“生殖毒性研究”、“對誘變性和潛在的致癌活性研究”等一系列毒副作用的研究,證明其安全、無毒副作用,這也讓奇星藥業順理成章地在2005年獲得該國的永久性藥品批文。
雙向溝通文化輸出
國際市場堪稱各國文化的大檢閱,要獲得國際市場對中醫藥文化的認同任重而道遠。為了成功實現產品輸出和文化輸出的雙贏局面,奇星藥業不僅將自己定位于中醫藥的生產制造商,更愿意成為中醫藥文化堅定的布道者。
中醫藥凝聚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智慧,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貢獻,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最璀璨的明珠。然而,我國對于保護和發揚自己民族文化的理念卻要遠遠落后于韓國等國家,由中國傳入韓國的中醫已被改為“韓醫”,甚至已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對此嚴峻形勢,奇星藥業在開發國際市場時,前期以宣傳傳統中醫理論和傳統文化的學術交流為主,而在后期漸有口碑時,再向零售延伸。比如請國外銷售人員來中國交流,或是請中醫藥專家到國外講解中醫藥理論。至今已經超過600位的外國(如澳大利亞、印尼、美國、加拿大、越南等地)專家到奇星藥業進行交流;奇星藥業也派出專家與國外(如越南、印尼、俄羅斯、秘魯等)1000多名專家交流。
而奇星藥業的國際文化交流不限于中醫藥學單一技術交流的形式,更注重中醫藥文化的傳播和交流。凡有益于中醫藥文化傳播的交流合作形式還可逐步申請納入政府間文化交流議項,如合作培訓、合作出版著述等。
中藥走向國際化的過程,也是中西兩種文化碰撞、融合的過程,同時還是中醫與現代醫學競爭國際市場的過程,雖然涅槃艱難,但市場前景可期。讓國外認識和接受中醫藥文化,讓國外接受中國的標準,讓世界來和中藥接軌,華佗再造丸國際化的成功經驗為國內大部分中成藥企業提供了一個行業發展范本,將有利于克服中成藥企業在沖擊國際市場時的水土不服,大大增強其搏擊國際市場的生存能力和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