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鋒 何予生
(駐馬店市農村公路管理處,河南 駐馬店 463000)
近年來,我國公路建設有了極大的發展,公路建設已經進入了以提高公路技術等級標準為主的發展階段。在這種形勢下,以往傳統的公路養護與管理方法已遠遠不能滿足公路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為了提高現有公路的通行能力、承載能力、抗災能力、增強交通的安全性和舒適性,對現有公路加強養護、進行路面補強、加速舊橋技術改造、實施GBM工程、完善沿線設施。已成為公路養護與管理工作的當務之急。在這種形勢下,將計算機技術與公路養護及管理工作相結合,能極大的提高公路建設工作的技術水平和工作效率,促進我國地市級公路養護與管理工作的標準化、規范化程度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
系統采用以下關鍵技術,確保整個軟件具有超前性、穩定性和可實用性,是提高效率、產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前提和關鍵。
1.1 采用GUID技術,主要用在軟件中各個模塊關鍵字段的設計方面,可以確保上下級各單位之間傳輸和交換數據時能唯一識別,自動加載,不會與內部已有數據沖突或覆蓋;由于該系統需要在多個用戶之間傳遞數據,所以唯一識別每一項數據是至關重要的。一般軟件系統都會使用ID作為唯一識別一項數據的標識,這在某個用戶下是完全可以的。但當這些數據要求從不同用戶之間進行傳遞和合并時,這些ID就會有重復的可能性,因為ID的唯一性只是相對于單個軟件系統本身而言的。GUID廣泛應用于微軟的產品中,用于識別接口、復制品、記錄以及其他對象,這些對象在不同軟件和不同計算機中是唯一識別的。該系統正式引用了這項技術,應用于唯一識別數據,使各個用戶之間可以穩定準確地傳遞項目數據。
1.2 采用OOP技術,主要用于系統的整體設計,包括所有界面和功能模塊之間的業務邏輯關系,可以使得軟件操作界面和業務之間相互獨立,保證程序設計的條理性、穩定性和可擴展性,方便后期的維護和修改;目前比較流行的開發軟件都是支持OOP技術的,但多數設計開發者沒有將其用于系統的業務邏輯中去。OOP使業務對象不再是枯燥的代碼堆積,而是模仿業務邏輯本身的屬性和行為進行設計,使得設計出來的業務對象可以真實反映業務本身。對象還封裝了數據和業務邏輯,并完成了所需的數據操作,這樣在界面模塊就無需關心對象的實現細節。同時繼承、多態等特性有效提高了系統設計的條理性。這樣設計出來的系統架構相當健壯,同樣減輕了后期進行修改、維護以及系統升級的周期和費用投入。
1.3 采用DCL數據更新技術,主要用于界面顯示的與更新后的信息能與數據庫始終保持一致性;在眾多軟件系統中,數據的顯示和數據的更新是要解決的兩個重要方面。當數據進行插入、更新、刪除等操作后,界面必須立即呈現更新后的最新數據。傳統解決方法往往在更新數據后立即主動刷新所有相關的數據顯示界面,而且各個更新數據的地方都需要完成這樣相同的工作。這種方法無疑將數據操作和界面更新混在一起,也增加了開發和維護的工作量。DCL技術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DCL建立了一個數據更新通知服務,所有需要得到通知的界面模塊都將注冊為該服務的客戶,當數據更新時,所有已注冊的客戶都可以得到通知,以便獲得及時更新界面的機會。這樣設計無需考慮數據更新與界面顯示的關系,兩者可以相互獨立,任何一方的設計有所改變,都無需改動另外一個的設計。DCL作為數據更新驅動,體現在系統的各個模塊。
1.4 采用數據通信技術,主要用于上下級、同級之間數據的上報和傳輸,解決了傳統U盤和上網傳輸數據的麻煩,可以在不同地區計算機之間即時高效地傳輸公路項目數據信息。
目前市場在大部分單機版軟件,數據上報和傳輸的方式都是將數據導出成一個或多個文件,再通過磁盤、U盤拷貝到對方的計算機中,或撥號上網通過E-mail發送到對方的郵箱中,對方也必須上網下載到本地計算機中才能加載到軟件,以上兩種數據傳輸方式都要經過幾個步驟,比較麻煩、誤時,而且容易出錯,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而本系統采用的數據通信技術,不同用戶之間的數據傳遞,不用磁盤拷貝和上網,就像雙方撥打電話一樣,直接通過電話線即時傳輸到對方的計算機中,并且自動加載數據。比以上兩種傳輸模式都要快捷、準確、費用低、穩定性高。
駐馬店九縣兩區縣鄉公路管理所的工程部門,依照系統的要求,把近幾年來所有已建成的公路項目,包括項目的投資情況、施工建設情況、養護及道班、橋梁信息、大修路段等數據,全部錄入到軟件系統中,并在地圖上標注了各個項目的路線信息,然后通過電話線把所有建好的數據直接傳輸到市縣鄉公路管理處工程科,工程科相關人員再把九縣兩區的項目信息和電子地圖信息進行匯總,工作人員把各單位原來的手工操作方式與現在采用該系統的工作方式加以比較,按每單位每月安排2人到主管部門上報數據和資料,手工模式所需人力、物力和財力成本計算,每月至少要安排3-14人用15-19天時間做資料和報表,每月上報2次,每次上報資料往返按1-2天時間,來回車費、食宿費等等,操作錯誤和重報除外,駐馬店市市直及所轄九縣二區公路建設管理部門上報資料所花費資金約998萬元;采用該成果軟件上報數據,每單位每次上報數據只要安排2人在軟件中操作兩個小時,通過電話線上報數據只需要花費3分鐘0.2元電話費即可,駐馬店市市直及所轄九縣二區公路建設管理部門上報數據所花費資金一年約92萬元,可節約資金906萬元,節約費用80%以上。
系統的成功實施,可極大地支持和輔助管理層決策,歷史數據可以得到有效保存,為后期的管理工作帶來便利,大大減少管理成本,同時培養和鍛煉了一批既懂工程又懂管理并熟練使用項目管理軟件的人才,這方面的效益是無法估量的。
3.1 項目信息傳遞及時、準確,信息流動合理規范,可將原來依附于月報、季報、年報基礎上的事后管理工程模式,提高為事前預測、事中控制的模式。
3.2 系統以業務數據為中心、實現公路管理與電子地圖、數據庫與決策支持,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減少管理成本,提高公路管理養護水平。
3.3 提高人員素質,培養一批既懂工程又懂管理并熟練使用項目管理軟件的人才,避免重復勞動,全面減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實施的成本。
3.4 公路管理與養護的經驗數據能夠得到有效地保存,電子數據的積累為以后的規劃工作、管養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市采用該信息系統,提高了信息化應用的深度和廣度,為公路建設信息化水平地提高和管理現代化服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公路管理養護數據庫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急需進行改進和拓展,需要全面融合先進的管理思想和飛速發展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全面提高信息化應用的深度和廣度,為養護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管理現代化服務。該系統以業務數據為中心、實現公路管理與電子地圖、數據庫與決策支持,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減少管理成本、提高人員素質、提高信息化應用的深度和廣度,培養自覺執行管理制度的能力、避免重復勞動、全面減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實施的成本,極大地支持和輔助管理層決策,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推廣應用前景廣闊。
[1]“公路管理軟件”項目.北京路普軟件有限責任公司.2006.
[2]數字化公路地圖的應用與研究.天津市公路管理局.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