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秦安女媧祭典儀式于2011 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這對研究女媧文化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目前隴城鎮仍然保留著與女媧傳說有關的風溝、風臺、風塋等地名,傳說“女媧生于風溝、長于風臺、葬于風塋”,風溝中還有傳說中女媧居住過的女媧洞。
關鍵詞:秦安女媧祭奠儀式;女媧文化;影響
秦安女媧祭典是天水市政府及隴城民間祭祀傳說中的人類始祖——女媧的祭祀活動。從二OO六年恢復公祭以來,確定每年農歷三月十五日,在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隴城鎮女媧廟舉行公祭和民祭合一的女媧祭典。
秦安縣古稱成紀,素有“羲里媧鄉”之稱。女媧廟坐落于“隴右四大文化河谷”之一的清水河中游的秦安縣隴城鎮,距著名的大地灣遺址僅5公里。傳說伏羲和女媧就出生在這里。
秦安女媧祭典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社會效益,使人們不忘先祖,傳承歷史,并將其發揚光大,女媧祭典活動寄托了先民對人類始祖的崇拜,由于女媧在中國文化史上具有人類始祖意義這樣的特殊地位,因而祭祀女媧可以擴大中華文化的影響,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從而使社會更為和諧安定。
一、秦安女媧祭奠儀式
(一)秦安女媧祭奠儀式的歷史淵源
有關女媧的記載,最早見于戰國時的《山海經·大荒西經》、《楚辭·天問》、《世本八種》等。女媧是華夏古代人類和古代文明的偉大締造者,是廣大民眾崇拜的古代女神。綜合幾種史書可以看出女媧的事跡主要包括補天立極、摶土造人、化生人類、制笙簧、制婚姻等功德。
女媧作為始祖母神,高媒之神歷來都享受著國家和民間的供奉。自商周以來就形成了祭祀女媧伏羲的人祖廟會,后由統治階級提倡,人祖廟會規模宏大,逐漸演變成集祭祀、歌舞、娛樂、貿易為一體的一種綜合性大型活動。仲春男女之會祭祀女媧的目的在于祈求生育繁衍。古代仲春之月相當于現在的太昊陵設會的日期,后來才逐漸固定于農歷的二月二到三月三舉行。
作為女媧的故鄉,秦安女媧祭祀更是古已有之,為了紀念歌頌女媧的功德,西漢以后,秦安隴城鎮曾在鎮內先后5次重建女媧祠。改革開放以來,由當地信徒們集資在隴城鎮原女媧廟遺址恢復建成了一座規模較大的女媧廟,并邀請甘肅雕塑專家何鄂在廟內恢復女媧塑像,從此女媧祭祀便有了新的專門的場所。
(二)秦安女媧祭奠儀式的基本內容
秦安女媧祭祀儀式有民間祭祀和官方公祭兩種:
1、民間祭祀:農歷三月十一日設壇祭拜,十二日取龍泉圣水灑壇祈福,以保民安;十三日風溝迎鸞駕;十四日風臺迎饌;十五日上午九時五十分正壇祭祀。
2、政府公祭:2006年天水市恢復了政府公祭女媧大典這一活動,此后每年的公祭一般按以下流程進行。
第一項,請參加公祭活動的最高首長宣布公祭女媧大典開始。
第二項,全體肅立,奏樂(秦宮廷音樂)。
第三項,擊鼓鳴鐘,先擊鼓34咚,代表全國各個省、市、自治區共祭女媧,905c353f5620a0e11d151bf1822f4496后鳴鐘9響,代表中華民族傳統最高禮數。
第四項,鳴放禮炮(鳴氫氣9響)。
第五項,恭讀祭文。
第六項,取龍泉圣水向萬民祈福。
第七項,樂舞告祭。
第八項,向媧皇圣像行三鞠躬禮。
第九項,敬獻花籃,瞻仰媧皇圣容。
(三)相關祭品、祭器及主要樂器
1、相關祭品、祭器:
爵、俎、籩豆、登、铏、簠、簋、尊、鼎等青銅禮器。
2、主要樂器:
琴、瑟、笙鏞、笛、簫、胡、弦、琵琶、鐘、鐃、鐸、鈴等。
(四)秦安女媧祭奠儀式的主要特征
1、歷史悠久,世代傳承。《春秋繁露》中記載“雨不霽,祭女媧”,自商周以來,就開始了祭祀女媧的人祖廟會。可以說有文字記載以來,就開始了祭祀人類始祖女媧的活動。這種活動世代延傳不已,僅僅在文化大革命中斷過一段時間。自二OO六年恢復公祭以來,祭典規模日益盛大。
2、儀式古老,風格典雅。民間祭祀仍然沿傳古老的祭祀儀式:設壇祭拜,取龍泉圣水灑壇祈福,風溝迎鸞駕,迎饌,獻三牲,跳神。這些儀式,祭師嚴格遵循古法。
3、集祭祀、商貿、文化、旅游于一體,多元共生。隴城女媧祭典,聚集了本土及周邊地區的群眾,形成了一個盛大的節會。祭祀共同的祖先,在海內外形成一脈相傳的凝聚力。女媧祭典對傳播中華文化,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五)秦安女媧祭奠儀式的重要價值
1、歷史價值。秦安縣歷史悠久,孕育了舉世矚目的大地灣文化、三國文化,是中華民族遠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民間藝術遺產和文化積淀十分豐厚且特色鮮明,秦安女媧祭祀儀式正是在各民族文化交融、滲透這一深厚積淀的黃土地的環境中產生、流傳和發展的,經久不衰,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2、文化價值。作為群眾喜聞樂見的民俗祭祀活動,秦安女媧祭祀儀式在清水河流域流傳甚廣,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成為群眾祈求豐年、喜慶平安、籌神、賽社等世俗化的宗教精神寄托,展示當地人民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精神,有著濃郁的鄉土氣息,抒發著當地人民建設美好家園的豪情壯志。
3、社會價值。秦安女媧祭祀儀式以其獨特的民俗祭祀活動形式,蘊含著秦安人的發展歷史、文化、精神、信仰、宗教、生活習俗價值取向,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狀況,有利于確立女媧出生地和女媧文化發祥地的歷史地位,并將帶動和促進對女媧文化的研究,具有人類學、民俗學研究素材的特殊價值,已得到人類學者及民俗學者的注目。
(作者單位:秦安縣文化